深度解读:宁波五招破解垃圾分类难题
2013年7月起,宁波大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连创佳绩,并探索出了垃圾分类的“宁波模式”。9月22日,浙江日报以两个版的形式,深度解读宁波破解垃圾分类难题的“五大招数”。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2013年7月起,宁波大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连创佳绩,并探索出了垃圾分类的“宁波模式”。9月22日,浙江日报以两个版的形式,深度解读宁波破解垃圾分类难题的“五大招数”。正文如下:
对宁波市民来讲,垃圾分类早已耳熟能详。
自2013年7月以来,围绕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宁波市通过营造全域参与氛围、积极探索分类模式、不断完善收运体系、科学布局处置设施、健全分类长效机制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探索出了垃圾分类的“宁波模式”。
如今,生活垃圾与时俱进的分类、收运、处理,已成为宁波居民生活的一个新时尚。目前,宁波市基本形成了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置与循环利用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中心城区基本全覆盖,农村覆盖面达68%,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3.7%,整体工作在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中名列前三,去年在全省考核中位居第一。
去年11月,财政部和世界银行召开宁波与世行合作城市固废管理研讨会,肯定了垃圾分类“宁波模式”;今年7月,央视对宁波垃圾分类工作经验进行了专题报道;本月,宁波PPP模式垃圾处理项目又获得了联合国官员的点赞,宁波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10月1日起,《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实施,为宁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法治基础。至今年年底,宁波将实现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到2020年底,宁波将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基本覆盖。
面对垃圾分类难题,让我们去看看宁波是怎么用五招来解决的吧!
第一招 干部带头齐抓共管,营造全域参与氛围
“酒精油漆和发胶,有害垃圾别乱抛;电池涂料杀虫剂,丢进红色桶子里……”这两天,宁波首支原创垃圾分类主打歌《什么垃圾》MV视频上线,歌曲用上了说唱形式还融合了宁波老话,由宁波市江北区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北区文教街道和本土原创音乐人联合制作,这首朗朗上口的歌曲上线才几天播放量已过万。
这仅是宁波在营造垃圾分类全域参与氛围、培养市民自觉分类习惯的一次尝试而已,在垃圾分类推广过程中,宁波根据不同群体针对性地设计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了每一个“我”的影响力,整个社会都正在经历垃圾分类的生活方式变革。
“我”是公职人员,率先垂范勇担当。宁波机关单位垃圾分类工作从2015年拉开序幕,通过公职人员的率先垂范引领社会担当,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同时,宁波还将垃圾分类纳入机关年度考核、文明单位测评等不同内容中,通过不断细化将垃圾分类渗透到日常工作中。
同时,宁波制定了一对一联系机制、党建引领推动等一系列制度,明确各级机关单位书记是垃圾分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党员干部是垃圾分类实施的主力军,不仅要在工作岗位带头践行生活垃圾分类,还要在家庭、社区中当好分类员、宣传员、劝导员和监督员。
“我”是学生,绿色课堂引导你。今年宁波中考试题中涉及“垃圾分类”的试题分值高达79分,这背后是因为近年来宁波将垃圾分类纳入学校日常教学内容,中小学每学期不少于2课时的相关课程,接连出版了各阶段学生可用的教材、读本,还将垃圾分类和文明校园评比、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通过假期社会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参与到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中。
现在,每个月,镇海区金桂花苑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都会迎来好几拨参观的客人,以蛟川双语小学、骆驼中心学校等学校的小学生居多,他们在这里学了分类知识后,不少孩子还会回家学以致用,去教育家长,绿色环保之风通过孩子吹进了家庭。
“我”是居民,柴米油盐打动你。在宁波,每户家庭每季度都能免费领到93个厨余垃圾袋,袋子上的二维码与居民家门牌号对应,每个社区都有扫码员对装了垃圾的垃圾袋进行开袋抽检,并扫描二维码将“优良中差”的评价数据上传到宁波垃圾分类智慧环卫平台。
如果有居民没有进行分类,通过二维码,扫码员能准确追溯到家庭,上门宣传指导。分类质量好的小区会收到政府发放的绩效奖励,小区设置优秀家庭垃圾分类光荣榜,向居民发放小毛巾等生活用品,如镇海区同心湖社区用这种方式宣传垃圾分类,居民知晓率达100%。
“我”是市民,时尚有趣吸引你。今年宁波开展的“我就是影响力”垃圾分类短视频大赛,目前3个月时间已征集到了15万条小视频,广泛传播的过程中提升了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
宁波还先后举行了“垃圾分类公益创投大赛”“寻找垃圾分类梦想家庭”“海报人物征集”“旧物改造”等活动,提升全民分类意识;“垃圾去哪儿了”公益环保考察项目成为市民了解垃圾分类工作的窗口,目前已超过4万人次参观过宁波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设施。
今年3月,宁波垃圾分类“十进”活动启动,“十进”代指垃圾分类进社区、农村、家庭、学校、企业、机关、商场(市场)、宾馆(酒店)、窗口和军营,要求这些行业的主管部门做到“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倡议人人都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倡导者和践行者。
如今,宁波全市共有超过2000个小区参与了生活垃圾分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实现了垃圾分类全覆盖。宁波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形成全社会参与、遍地开花之势,市民的分类习惯正逐步养成。
第二招 主动引导群众参与 积极探索分类模式
六年来,宁波市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体系。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源头分类质量不好,最终会影响到末端处置的质量和资源化利用情况。
【城区垃圾分类模式探索篇】撤桶并点让分类更精准
在社区推广垃圾分类的实践探索中,宁波实施标准先导、入户指导、桶边辅导、激励引导、考核督导五导机制,逐渐形成了高端小区物业挨家挨户上门收集、少部分小区由业委会主动作为确保分类质量的社区自治管理以及一般小区桶边监督引导三种模式,通过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扫码开袋溯源,推动社区源头分类质量提升。
“小伙子,纸巾不能直接放到绿色的厨余垃圾桶里,要拿出来放到黑色的其他垃圾桶!”“怎么把外卖盒子和剩饭剩菜放一起,我重新给你分一下……”早晨6时30分,海曙区鼓楼街道西河小区的垃圾分类桶边督导员已上岗,对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进行挨个检查。
“撤桶并点,是居民‘看得见’的垃圾分类‘新气象’。”海曙区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多余的、分散的垃圾桶撤除,合并放置在专门的点位,再配以专门的桶边督导员,这样就能通过集中的监督管理,实现分类垃圾桶的精准投放。
有不少居民开始不理解,认为如果物业打扫不及时的话,撤掉垃圾桶可能会导致垃圾满溢,反而不卫生。西河小区所在的孝闻社区相关负责人说,“为了给居民缓冲时间,我们先把28个桶位合并成了2个再调整成1个,同时加大巡查及垃圾清运力度,居民现在都很支持。”
【城区垃圾分类模式探索篇】党员示范带动周边群众
不少社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践行,并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参与,建立长效的“社区自治”分类模式。
来自江北区甬江街道的茅永贵老先生,今年85岁了,老人仅用了3个月,就让楼道44户邻里从不知道什么是生活垃圾分类,到100%生活垃圾分类,获得了宁波市主要领导的大力点赞。
茅永贵老人总结了三条经验:首先要熟悉邻居,多次上门宣传后,一些邻居碍于情面,不得不进行垃圾分类,慢慢地就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第二,对抱有侥幸心理躲避检查的邻居,告诉他们现在有桶边督导,垃圾入桶后会有人检查,每家的塑料袋上印有二维码,扫一扫就能知道哪一户没做到位;第三,对一些不理解的居民,想方设法让他们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让垃圾实现资源再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自己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对子孙后代有利。
无独有偶,红房子小区是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最早推行垃圾分类的小区之一,目前小区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率已达90%以上,这背后离不开垃圾分类桶边督导志愿者的努力,这支队伍主要由居民党员及楼组长组成,他们利用楼道小黑板、宣传窗、社区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垃圾分类,还上门发放倡议书、垃圾分类宣传册和环保帆布袋等。
而在北仑区新碶街道玉兰社区里仁花园创建垃圾分类提质示范小区后,200天时间,这里的居民垃圾精准分类率达到85%以上,社区党委书记邬晓红强调,靠的是做群众工作这个传家宝,靠的是社区党委这个火车头。社区组建了由党员、楼组长、居民骨干和物业人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加强示范引导和督促源头分类;通过里仁为美志愿服务团来开展里仁花园垃圾分类提质工作。同时玉兰社区党委给支持工作的在职党员、居民、在校学生所在单位寄表扬信;设置垃圾分类“红黑榜”等。
在鄞州区东钱湖镇东湖观邸别墅小区,社区党支部充分发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但要求小区党员带头在微信群自晒垃圾分类情况,还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分类宣传、入户指导,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目前该小区居民垃圾分类正确率在90%以上。
【农村垃圾分类模式探索篇】尝试垃圾就近处置模式
为解决农村、城郊等地集中处置不便等问题,宁波各区县因地制宜探索尝试就地处置模式,有机器制肥、阳光房堆肥、发酵做环保酵素、生物消化等多种方式。奉化区就以大堰镇箭岭村为试点探索垃圾分类“综合利用”模式,着力打造“零污染”村庄。
2017年11月开始,大量的餐前垃圾如新鲜菜梗、菜叶被送进了箭岭村的酵素工作坊。
不到一年,酵素坊“吃掉”约5吨垃圾,生产出环保酵素有机肥料约15吨,用来种植水稻、猕猴桃等,村民减少了购买肥料的开支,垃圾少了,村里每年还省下了数万元的垃圾清运费。
在教会村民怎样分垃圾后,为了让村民深度参与垃圾分类,积分制环保集市应运而生。500克烟蒂换2个积分,60个塑料瓶换1个积分,用这些积分可以兑换牙膏、肥皂等日用品,环保集市成为村民每月期盼的“盛会”。
柴桥街道河头村去年率先建成了北仑区首座阳光堆肥房,由浙大教授团队负责设计并提供技术支持,共有3间,屋顶设有易腐垃圾投放口,还建有一条斜坡直通屋顶,供运输车运输垃圾;室内均设有喷淋、排水、补气、排气等配套系统,避免可腐烂垃圾在发酵过程中溢出恶臭或滋生苍蝇;前墙设有一道带有挡板的出料门;设备房配有渗滤液池,渗滤液循环利用。
如果将剩饭剩菜、果蔬外皮、过期零食等可腐烂的生活垃圾掺入微生物降解菌剂,在适宜的温湿度下进行发酵,经过45~60天最终转化为有机肥料就可就地回用。每吨可腐烂的生活垃圾,经过阳光堆肥的方式处理后,可转化为0.2至0.3吨有机肥料。
第三招 多网融合严格监管 不断完善收运体系
居民把生活垃圾分好类,清运人员却混收混运,这个问题一度成为宁波居民关注最多的问题之一。宁波从对居民生活垃圾投放设施进行系统化改造入手,已累计新建改造小区垃圾房860余个,小区垃圾投放点近万个,通过采购500余辆分类运输车,开设分类运输专线32条,实现厨余、餐厨、其他、有害、可回收、园林、大件、装修等八类收运网络的多网融合。
现在,宁波的分类垃圾收集车车身标识严格统一,收集点公交式布局,一天两次的定时定点人性化流水作业,车载视频全程记录、车载GPS实时定位,实现整个收运过程数字化规范管理。
每天清晨7点30分,伴随欢快的音乐,驾驶着分类垃圾收集车的汪兴国师傅,都会按时到达杨木碶路商业街,开启一天的分类垃圾上门收集工作。“我每天收集100多家商户的垃圾,日平均能收运1吨其他垃圾。”汪兴国说。
目前,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成为率先实现全区分类垃圾清运“公交化”的区域之一,已设置6条“环卫公交”线路,投入15辆分类垃圾收集车,惠及一条商业街,涵盖高新区全部居住小区,日清运分类垃圾达到了150吨。
分类垃圾收集车每天都会按固定的时间和行驶线路在各街道巡回收分类垃圾,沿线设置收运点40余个,保证各投放点的厨余垃圾得到定点收集。一线保洁人员实行全时段保洁,做到垃圾即收即运,分类小区物业保洁员将垃圾桶归置于垃圾集中收运点,由清运单位收集。
为了解决收运不规范、收运车辆滴漏撒、分类垃圾混收混运、收运时间难以协调等问题。高新区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在收运时间上动了脑筋。每日清晨,第一车垃圾收集主要针对的是企业,方便各家企业有个舒适清洁的办公环境;第二车垃圾收集则主要针对各家小区物业,在不影响居民休息的前提下,要求物业定时定点将垃圾收集至收运点。
在宁波,去年开始,“搭把手”智能回收站(柜)走进宁波很多小区,该项目由宁波供销集团公司联合宁波富邦集团公司负责实施,通过提供“人工+智能”“固定+流动”“定时+预约”智能回收服务,有效破解了各类传统废品回收模式的困境。
站在“搭把手”智能回收柜前,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投放各类可回收垃圾。智能回收柜已覆盖宁波750多个小区,共1175个点位,平均每天收到的可回收物生活垃圾达200吨,推动了“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的融合。
对于大件垃圾、园林垃圾和装修垃圾的处理,江北区已走在宁波市前列,该区城管部门牵线,已有40个社区的物业和该区的建筑垃圾及大件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签约,可预约基地的运营企业浙江星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门回收这些垃圾,它们经过分拣、破碎等环节,被制成可代替煤炭的生物质能源颗粒等,最终被应用到冶炼、铸造、农业、渔业等领域。
在宁波市范围,将垃圾分类过程中的某个环节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交由第三方公司,并不罕见,但通过吸引优质社会资本,将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保洁全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交由第三方公司统筹全盘推进,实属创新,这个区就是大榭开发区。
到今年10月份,大榭开发区推行的“智能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将有望完成采购,这也意味着该区朝着垃圾分类工作“国内一流、省内标杆”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据介绍,该项目在环卫保洁环节,引入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包括扫路机、栏杆清扫机以及无人驾驶车辆,实行“晚上机扫+白天巡检”的24小时保洁模式;在垃圾运输环节,引入新能源车辆,实行“公交式”作业模式,定时定点上门收集,实现垃圾运输不落地;此外,后台还将通过智能环卫控制中心对全区保洁工作进行实时监控,进一步提升岛内环卫保洁的常态化、优质化、高效化。
结合区域实际,为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资源化利用率和收益率,大榭开发区还将引进国外先进、具有操作性的生活垃圾协同处理技术。该技术通过建设全密闭、全自动化生活垃圾岛内资源化利用生产线,通过厨余(餐厨)垃圾、其他垃圾、装修垃圾、园林垃圾的分类处理,采用好氧+厌氧协同技术制成RDF(生物质燃料)、沼气等产品,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预计该技术建成投产后到2022年底,大榭开发区区域内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将达到85%以上,超过国家要求的60%。
第四招 科学布局因地制宜 化“邻避”为“邻利”
全面开展垃圾分类,离不开末端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和过硬的硬件设备支撑。2019年2月15日,宁波市厨余垃圾处理厂的投用,标志着宁波市世界银行垃圾分类项目五年期内的基础设施全部建成投用,宁波也成为国内首个拥有完整分类处置设施的城市。
2013年7月,宁波市城镇生活废弃物收集循环利用示范项目启动,这是该市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的重大民生工程,总投资15.26亿元人民币,其中世行贷款8000万美元。实施范围为宁波中心城区,主要为“三厂六站”建设,居民家用和小区垃圾分类容器及垃圾袋、垃圾收集车辆配备等。
经过大力推进,高标准建设的“三厂”:宁波市厨余垃圾处理厂、宁波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和海曙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都已建成并开始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宁波还成立了浙江省首个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始从行业长期科学发展上谋新篇。
宁波市新建的六个生活垃圾中转站,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从垃圾车卸料、垃圾压缩、转运装车,全部自动控制、机械操作、远程监控。与传统垃圾中转站异味大、有扰民情况不同,新建中转站均采用了地下与地上建筑相结合的模式,各车间均配备除臭系统。
其实,“三厂六站”的选址都是经过宁波市政府科学布局的。“不要建在我家门口!”在面对垃圾处置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时,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反应。在大众印象中,传统垃圾处置设施诸如垃圾房、垃圾中转站等都是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
“世界银行和宁波合作的垃圾分类项目,不仅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还更新了建设理念。”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以前城市基础设施以功能为主,而今,还要践行“邻利”理念。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一批颠覆固有印象的垃圾处置基础设施正走进普通居民的生活。
总占地面积365亩、位于海曙区洞桥镇宣裴村的宁波市固废处置中心园区,作为国家第一批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就是带着全新理念建设起来的。园区选址场地四周环山,又毗邻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在道路、通信、水、电气等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土地集约利用。
园区内新建宁波市厨余垃圾处理厂、宁波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和海曙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三个PPP项目。其中,海曙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是宁波中心城区3座焚烧发电厂之一,主要处置生活垃圾分类中的其他垃圾,已于2017年6月先行建成投产,日焚烧垃圾约2250吨。每年发电3.5亿度,该项目为全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标杆工程,树立了生活垃圾发电洁净焚烧的新典范。
走近厂区,不仅闻不到丝毫异味,呈现在眼前的也是一座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厂区”楼房。只见背靠青山的一个建筑体,外立面是蜂巢状的装饰构线,与大楼透明玻璃墙里透出的蜂巢状顶灯相互呼应,时尚又简洁。
厂区内有绿草地和水池景观,这里不仅设有生活垃圾博物馆,同时还是市民环保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环境教育示范基地、工业旅游基地等,内部的体育馆(羽毛球、台球、乒乓球以及健身器械)、室外篮球场和室外网球场,都对周边居民免费开放,有市民正在运动。
如果不是一支高高耸起的“烟囱”冒着青烟,很难想象这里正一刻不停地焚烧着生活垃圾。沿着工业参观长廊,透过厚厚的玻璃墙,可以看到垃圾从转运到堆放发酵,又一批批被送入熔炉焚烧的处理过程,全程没有飘散出一丝臭味。
“这些车间全部是负压管理,确保臭味不外溢。”海曙区生活垃圾焚烧厂总经理助理葛海松说,焚烧厂采用组合工艺,比同类其他焚烧设施要多两道工序,是国内首个投入运行的超低排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还曾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目前,宁波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已有13座,其中焚烧厂5座、填埋场3座、餐厨(厨余)厂4座、有害垃圾处理厂1座,总设计处置能力每天突破1万吨。为进一步实现2020年底生活垃圾“零填埋、零增长”的目标,宁波正紧锣密鼓建设奉化、宁海、象山三地生活垃圾焚烧厂,宁波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宁波市厨余垃圾处理厂二期项目也在积极筹备中。
宁波目前每天的垃圾处置量约有1.2万吨,生活垃圾分类是破解“垃圾围城”的必然之路。如果说之前的垃圾分类以倡导、引导为主的话,那么从10月1日起,随着《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宁波的生活垃圾分类进入了强制时代。
《条例》对个人和单位如没做好垃圾分类有了相当严格规定,“个人或单位未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且拒不改正的,个人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单位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未及时处理大件垃圾、装修垃圾、绿化垃圾或者装修垃圾未先装袋、捆绑的且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那么是否一出错就要被罚呢?对此,宁波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解释说,考虑到现阶段群众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需要一个过程,《条例》将体现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和过罚相当的原则,既体现法规的严肃性,又考虑实际的可行性。初犯者可以申请参加社会活动抵扣罚款等。
《条例》将生活垃圾分成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同时要求:单位和个人应该履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分类投放的义务,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一次性用品。
根据《条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施行管理责任区以及管理责任人制度。比如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小区,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履行物业服务的单位(组织)为管理责任人;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本单位为管理责任人。
接下来,宁波将加快制定激励政策,持续推进基于成果激励机制,鼓励探索“红黑榜”“绿色账户”“环保档案”等激励制度;制定奖惩政策,积极推行“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制定收费政策,出台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建立跨区域处理补偿机制,全面促进源头减量,提升分类质量。
原标题:浙报深度解读:宁波五招破解垃圾分类难题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刘女士:17610899796(微信同号)
编辑 | 刘影、王媛媛
统筹 | 谷林
2019年,E20研究院重磅发布——年度报告、细分领域及总裁专属报告,明确政策趋势和产业形式,为把握市场机会提供有力支撑,具体报告名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