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未来环保产业的变革逻辑
凡事皆有因果。环保产业今日的现状,是过去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政策种下的果;今日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政策变迁,又会成为未来环保产业形态的因。在风云激荡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刻,未来十余年环保产业发展将何去何从?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从业者去认真思考并顺势而为。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阳平坚
阳平坚在第六届国际清洁技术论坛上作主题演讲
1、环保产业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而形成,也必将随着城市绿色发展和产业绿色转型而进一步发展
纵观人类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环保产业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产业。只有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超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时,才会产生环境治理需求。因此,环保产业的形成是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而形成,并且分别对应着市场中的市政环保和工业环保两大类客户。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环境需求也将逐级释放。放眼未来,环保产业必将由“消除污染、重建生态”升级到在“特定时空范围提供全面绿色升级系统服务”,城市的绿色发展和产业的绿色转型是未来环保产业升级的驱动力。尽管过去十余年环保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但整体产业规模依然不大,发展水平和技术能力仍然无法满足环境公共产品供给侧改革的需求。在中央政府明确提出要将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GDP占比5%以上)的大政策背景下,未来环保产业依然前景可期。
图1:环保产业粗略分类
2、影响环保企业发展壮大的因素包括政策、市场、技术、管理和资源,但人才是核心因素
梳理环保产业的发展逻辑,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五方面:政策、市场、技术、管理、资源。国家和地方环保政策、标准等决定一个细分领域能否形成市场;市场决定了产业参与者的订单在哪里,自身的市场能力又决定了所能获得的订单份额;参与者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决定了治理成本和最终效果,也是自身与其他竞争者如何胜出的关键;同时,环保产业是一个重资产行业,投融资、资源整合能力等,某种程度上成为许多超大型环保项目的准入门槛。五大因素里,既有外因,如政策和市场,也有内因,如技术和管理。对于环保企业而言,外因是一致的,是公平的,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展现自身能力的内因。当然,以上五项要素最终都集聚到一个决定性因素:人才。影响和解读政策靠人,拼抢市场靠人,技术研发、管理创新、整合资源等更是靠人。
图2:发展环保产业的决定因素
1、整体市场潜力巨大,且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环保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先进环保产业产值规模力争超过2万亿元;住建部发布的《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中提出,到2020年环境保护投资目标占GDP比例不低于3.5%,若按2018年GDP总值90万亿计,则投资总额不低于31500亿元。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环保产业产值超过2.8万亿元。
从环保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实际情况与规划目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18》中指出,2017年全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营业收入总额11681亿元,同比增长17.5%;根据《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8》,2017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9539亿元,10年复合增长率13%。中央政府和有关部委也曾在不同场合表示,未来要尽快将绿色产业打造成为国家新的支柱产业,产业规模至少要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以上。由此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环保产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2、行业结构分化,传统领域竞争格局已定,部分细分领域仍处于上升期
环保是一个强政策性相关性的产业,不同阶段的政策重点催生了不同细分领域的市场繁荣。举例来看,上世纪90年代的治理重点在酸雨和SO2控制,涌现了一批早期的烟气治理企业,龙净、菲达等环保企业相继上市,成为第一批进入资本市场的环保企业;21世纪初期,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以特许经营为核心的环保产业市场化改革在市政供水、污水处理等领域率先实施,促进了各地方性大型水务集团的形成;近年来,固废法的修订、无废城市等政策又掀起了一波固废行业的热潮。总体而言,我国环境治理的政策思路从最初的“点源控制”到“总量控制”到现在的“质量改善”,故环保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阶段。
图3:不同时期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和模式
经过多年的大规模建设,市政供排水、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大气除尘、脱硫、脱硝等竞争格局已定,未来市场主要在提标改造;村镇污水处理保持热度但付费模式仍待探索;工业废水排放监督趋严,催生市场需求;危险废物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需求快速提升,前景广阔;生活垃圾分类与无废城市试点催生资源化设施建设需求;智慧环保设备和服务快速增长。
3、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发展历程表明,环保产业呈现鲜明的板块轮动周期
回顾发达国家环保产业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环保产业呈现明显的要素轮动周期——即随着环保政策和环保重点工作的变化,环保产业随之产生对应的板块轮动周期。
图4:美国、日本环保产业发展历程
与发达国家类似,我国环保产业大气、水务、固废板块依次经历快速发展期。目前我国处于“大气板块轮动结束、水务板块轮动进入后期、固废板块轮动正当其时、土壤板块择机待发”之时,把握行业发展周期趋势,能加速产业发展目标实现。
图5:我国环保细分行业所处发展阶段示意图
(圆形面积大小代表市场规模大小,数据参考E20研究院等行业研究机构报告)
图6:2018年国内环保上市公司各细分板块营业收入(左)、净利润(右)增速
从国内环保上市公司2018年的表现来看,侧面印证了板块轮动的整体趋势。收入方面,环境监测、固废、水务工程的收入增幅较大;但水务工程、水务设备材料板块内收入增速分布区间较大,“贫富不均”;大气、节能环保、园林生态的收入增速较低或者下滑。归母净利润方面,净利润增速表现较好的细分领域有水务设备材料、固废;大气和节能环保领域的利润下滑最严重。
4、标杆企业的主要收入来自运营和建设,但大建设期过后将有变化
分析国内不同细分领域标杆环保企业的收入构成可以看出,当前的主要收入来自运营和建设。尤其是过去几年中,水务、固废等领域经历了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PPP建设期,部分企业深陷其中,部分企业趁势做大。预计未来随着环保大建设阶段的结束,许多PPP项目和BOT项目建设完成,环保产业的运营收入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从首创股份2019年的年报可以看出,运营部分的利润贡献率达到了90%以上,未来这种趋势将从数据和报表中得到进一步验证。
表 1:2018年环保业务收入前10名上市公司财务指标
5、竞争持续加剧,行业进入调整期,多家民营上市公司易主国资
早期由于环保产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大量跨界竞争者进入,市场竞争激烈。根据国家环保部门的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的年营业收入在3万亿元左右,比2004年时的4572亿元增长近6倍,而从业单位则在这九年中增加了23倍。
随着国家环境政策变化和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升,环保行业进入了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转型时代,行业格局重塑整合加速,拥有科技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实力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同时,由于行业重资产属性和流动性危机,拥有稳定现金流成为环保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当前环保产业的三类企业中,国企发展势头强劲,传统环保国企提质增效,跨界环保国企大举收购。2018年至2019年下半年,97家环保上市公司中20家民营公司已/拟进行控制权转让,其中18家受让方为国资。民企实施战略调整,通过联手国企或业务转型,错位竞争寻求新空间,根据不完全统计,大气板块的环保上市公司中已有超过50%的企业布局水务、固废业务,水务板块中接近30%的企业进军固废产业。外企从市政拓展至工业领域,着力构建优质第三方服务。
表2: 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已完成/拟进行控制权转让的环保上市公司
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但总是惊人的相似。发达国家在经济崛起过程中走过的环境污染之路我们应尽量避免重演,但全球范围内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许多共同规律我们却无法回避。正确认识政治、经济、社会与环保产业之间的内在逻辑,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未来中国环保产业的走向。
1、经济基础决定产业规模
环保产业的市场要区分真市场和伪市场。笔者认为,在环境问题高发时期,通过财政补贴创造的市场是伪市场。补贴能培育市场,但长远无法形成稳定的真市场。真市场的产生有赖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可以通过环境库兹列茨曲线判断。库兹涅茨曲线是195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研究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程度之间关系时所发现的倒U型曲线。1991年美国经济学家Grossman和Krueger对66个国家的14种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物连续多年的变动情况进行计量分析后,提出环境库兹列茨曲线:只有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拐点时才大规模治污投入;考虑通货膨胀和后发展因素,中国的拐点大约在10000美元(70000人民币)左右。2018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的省市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山东,共计9个省市。由此可以判断,主流环保市场产生于上述省市及其他省市高收入地区,基本上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即著名的中国胡焕庸线东南区域;未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提升,环保市场空间将随之逐渐释放。
图7:环境库兹列茨曲线和人均GDP万美元线
2、行业痛点决定产业方向
纵观发达国家,所有头部环保企业的成长都是紧随国家环保重点工作和行业痛点而发展。中国环保产业当前最大的痛点是高性能、高品质、高可靠度环境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由于环保行业技术门槛相对偏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涌入大量跨界玩家,企业普遍缺少研发投入,导致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设计制造能力缺乏,品牌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明显。但当前我们也看到了产业生态系统初现雏形,一批引领发展的龙头企业已经慢慢形成,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逐渐成为业内龙头企业的配套供应商,未来将沿着“工艺装备化,装备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趋势的发展,知名环保品牌将逐渐成长。未来,拥有核心技术和能力,能高性价比解决行业痛点的企业将快速胜出。
3、国企分化将在短时间里见分晓
过去几年环保产业所发生的最大变化莫过于国资持续走强。一方面是多家中央企业挟资本和资源强势进入环保行业,被业内惊呼为野蛮人闯瓷器店;另一方面是多个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省属环保产业平台,以期通过地域优势培育壮大环保产业。其中,进入环保行业的央企又可以分为四类,工程类、制造类、运营类和金融类。早期许多央企进入环保只是跟风而动,除了资本和央企名头,其自身既无技术积淀,也无人才、管理和业绩优势,随着一哄而上的热忱消退,部分央企将很快离场。在此,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在于,在此大环境下,部分优势央企有机会快速做强做大,真正将环保产业发展成为自己主业之外的新支柱产业,部分央企甚至有机会顺势而为重塑自身所在行业的格局,真正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产业中来,从环保产业的“野蛮人”摇身一变为自身行业(如化工、电力、高端制造等)的“白衣骑士”;挑战在于,部分定位不准确也无技术和人才优势的央企,将“赔了夫人又折兵”,同时遭遇投资打水漂和产业发展信心受挫的打击。此外,部分地方国企因其产业基础和灵活性会获得领跑先机。以上判断将在十四五期间就见分晓。
图8:四类央企谁家强?
4、跨界洗牌和颠覆将成为常态
对比其他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行业,如家电、汽车、房地产、通讯等产业,环保产业长期处于低质量发展、低水平竞争的阶段。不管是从技术研发还是产品迭代,抑或是从建设质量或设计标准,更不用说管理创新,环保产业的发展都没有取得与社会经济和其他行业同等水平的进步。在此大背景下,将其他行业的技术、产品、管理等引入环保产业,将获得极大的创新和叠加溢出效应。早前有许多园林景观企业进入环保行业,在生态建设领域占据优势。当前,华为、万科、阿里、腾讯、中国移动等看似跟环保行业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接连进入环保行业,将其自身拥有的大数据、云平台、移动通讯、精细管理等优势移植到环保设施的建设、管理和运营服务中来,创造出了1+1远远大于2的跨界领先效应。因此,未来跨界洗牌和颠覆将越来越成为环保产业的常态。
5、环保设施建设必须解决邻避问题
环境公共服务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人们每天生活、生产所产生的污染和废物需要环保设施处理处置。也就是说,环保产业是一项为人们生活创造美丽、增添美感的事业。但是,中国的环保行业尚未摆脱“邻避效应”的困境。但凡了解到自身周边会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资源再生回收中心等设施时,民众即使不群起而游行示威反对之,也大概率会掩鼻而过或刻意躲避。这与环保产业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美好环境的定位大相径庭。解决之道在于,未来环保产品(包括环保基础设施)首先必须给民众安全感,在排放标准、运营安全等方面,给出令人信服的记录;其次产品和设施需要融入民众生活,让民众感受到因为有该设施而使自己生活获益;再次环保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等,还需要在文化、艺术、感观等方面下功夫,改变一想到环保设施就浮现出傻大笨粗和脏乱差的习惯性印象。未来,艺术总监(或美学总监)和公众关系总监将成为未来环保公司的标配,每一个环保设施都将成为民众心向往之的美好场所。
在很大程度上,中华民族是一个缺少哲学教育和逻辑思维的民族。我们思考问题习惯从最眼前的实用出发,很少去梳理逻辑,寻根究底。在面对产业发展这样宏大而长远的议题时,逻辑分析却显得尤为重要。未来,不管企业性质姓公还是姓私,不管企业规模是大还是小,要想在已经处于进行时的产业洗牌浪潮中剩下(剩下即胜出),建议从以下几点深入逻辑思辨:
◆ 政治经济大趋势决定产业形态,必须要顺势而为;
◆ 在产业生态中找准自己的生态位,不管是找靠山抱大腿,还是苦练独门绝技,总有一款生存秘诀适合你;
◆ 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工艺技术、融资能力、运营管理必居其一;
◆ 关注海外市场,尤其是南亚、东南亚、南美洲等一带一路新兴市场;
◆ 人才!人才!!人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还不够。
(本文是中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阳平坚博士在第六届国际清洁技术论坛的演讲发言,由中车环境战略投资部总经理易如整理。)
本文作者
阳平坚
理学博士,现任中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曾任江苏盐城环保科技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和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环境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
薛涛:地方水务企业发展路径解析与展望
舒朋士王雷:一体化智慧截流提升井助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凌建军:中国农村污水治理的凌志之法
北京市政院戴明华:全产业链下,污泥减量化、资源化的北京经验
九月热文,欢迎点击阅读
又一波!10个村镇污水处理案例详解(17236)
“双百跨越”标杆污水处理厂预选榜单发布,53座污水厂脱颖而出(17057)
22个污泥处理处置案例详解(16735)
2019-2020年度环保装备品牌评选结果揭晓(9678)
原航发集团、碧水集团、环投集团改组为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9450)
中国节能收购铁汉生态股权案获国务院国资委批复(8437)
福州水务魏忠庆:数字水务(供水)建设探索与探讨(8205)
启迪环境:依托技术实力在有机固废领域“攻城略地”(8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超标导致出水超标” 法律责任研究(6777)
生物质发电国补退坡方案的8点思考(6391)
寻找面向未来的100座标杆污水处理厂(5850)
巴安水务:拟将公司控制权转让给珠海水控集团,或迎来国资实控人!(5602)
中信环境技术罗伟:环保行业将迎来技术红利时代!(5497)
长江环保集团彭丹霖:三峡集团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实践(5419)
清华大学施汉昌:智慧水务在排水领域如何发挥更大效益(5396)
瀚蓝环境中标聊城1.84亿环卫一体化项目最大包(5238)
备注:括号内为点击量,统计时间截至10月9日9:46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郭女士微信:xianglian-1988。
编辑 |郭香莲、王媛媛
统筹 | 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