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齐玉梅:再谈垃圾分类

郝海靖整理 E20水网固废网 2022-05-27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点击上方蓝字,进入主页,右上角设为星标

2021年9月13日,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齐玉梅副处长,在2021(第九届)上海固废热点论坛上以“再谈垃圾分类”为题,从人、财、物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上海市垃圾分类工作的相关情况,分享上海市有关做法和经验,并对“双碳”新时代下的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深入探讨。


来源:中国固废网          整理:郝海靖


阅读


上海绿化市容局齐玉梅: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回顾与展望
齐玉梅:三大路径与三种“不适应”,上海垃圾分类是看似简单的复杂事


2021年9月13日,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齐玉梅副处长,在2021(第九届)上海固废热点论坛上以“再谈垃圾分类”为题,从人、财、物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上海市垃圾分类工作的相关情况,分享上海市有关做法和经验,并对“双碳”新时代下的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深入探讨。


据齐玉梅介绍,近年来,上海的垃圾分类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管理工作中,从问题出发,以目标为导向,逐步明晰后续工作推进的思路。垃圾分类工作可分几个阶段,她从管理者的角度观察,交流了在不同的阶段分别关注的重要问题、采取的措施和当时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形势。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处长齐玉梅


问题的变化


站在当下的视角,可将垃圾分类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含)之前,这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是市民、从业者对垃圾分类概念有一定的存疑:需要垃圾分类吗?推行垃圾分类只是为了一个更高的标杆吗?社会普遍是在争论这方面的问题。


当时的环境状态是:无论是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也好,容器也罢,都基本处于本底状态。可能在一些试点的城市、社区和单位配套了一些生活垃圾分类容器,但整个体系并未配套。因为大家都在争论,没有人真正付诸行动,所以整个体系不能满足垃圾分类要求。


没有成套的垃圾分类的体系,财政也基本没有真正投入。大家都在争论,到底垃圾分类要花更多的钱、还是会节约更多的钱?从哪个环节着手投入,只是在讨论,并未付诸行动,仅在部分试点小区配置了分类容器。



第二阶段,2011至2018年,垃圾分类的概念逐渐渗透到大家的思维当中,部分市民开始思考从哪里可以学到垃圾分类。管理层更多也在想,宣传工作到底怎么做?怎样才能让市民开展垃圾分类,达到体系配套的收运质量?


在实际设备采购方面,上海市购置了配套的容器。但此期间尚在不停地思考和摸索,所以有各种标准的设备,有机、无机、可焚烧、可堆肥,容器的颜色也不同。


此外,垃圾分类的体系搭建也很困难。当时还是点状推动垃圾分类,所以整个体系无法配套。一辆运输车按照作业线路,无法实现一条线上垃圾分类都很好,把这个成套体系服务应用到每个点状的垃圾分类单元,也是无法配套的。


从财政支持来讲,由于前端还存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缺少具体的计划,此时的垃圾分类工作更多是一些盆景式的试点。



在第三个阶段,自2019年起,垃圾分类工作快速推进。上海市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轰轰烈烈地推动,尤其是对人的宣传,在社区、在各区、在全市分别开展不同层面的宣传活动。在那个阶段,大家来到上海,在很多的角落都会看都能感受到上海垃圾分类的强烈宣传氛围,市民也深受生活垃圾分类的鼓舞。


在这个期间,由于干湿分类真正付诸行动,全市的垃圾车辆从3000多辆增长到4800辆左右,并维持到现在。


在近些年,管理者加大对环卫作业车辆超载工作的查处。上海垃圾分类收运车辆在到大型中转站和末端都会自动称重,在干湿分类以后,湿垃圾的超重时有发生,所以为控制超载,制定一系列计划。在整个体系的构建中,为提高湿垃圾的运输效率和运输车辆整洁度等,原有的部分车辆要实现改装,此外还需要配置更多的车辆。


在末端体系建设上,从2019年至今,上海市建成了四座焚烧厂、六座大型湿垃圾资源化处理厂,从财政全力保障垃圾分类的推进。



目前上海市垃圾分类已经走到了第四阶段,更多要将垃圾分类“常态、长效”化。此时又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尽管90%~95%的都分了,但这剩下的5%仍然会是一个隐患,如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又是需要认真思考的——这期工作怎么做怎么持续


如果说原来垃圾分类是依靠强推进的方式,那么在垃圾分类的长效性管理上,到底谁才是社区垃圾分类的长期依靠?行业内士人可能更多关注收运、处理和处置,但对管理者而言、对可持续的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问题,社区问题才是关注的重点。因为只有垃圾分类始终能够维持当前的水平,或者比目前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才能对后端体系的稳定、设备的研发甚至产业的发展起到保障。这是在源头端需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在源头设备上,未来常态的设备保障是什么?比如在社区目前更多关注智能化的垃圾房,如何实现智能化的倾倒和监控?在上海,从街镇层面来讲,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重点,现在更多工作重心落在老小区加装电梯。未来垃圾分类从街镇常态的投入会越来越少,垃圾分类的常态费用应该是多少?费用如何分摊?物业如何去参与?这是现在发现的问题。



经过近期的基层调研,基层(居委、物业、业主等)认为他们目前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 从原来“强监管、长投入”的状态,如何发展今后“常态、长效”的垃圾分类?

  • 转变服务方式,撤离不等于零监管,如何建立全程全域24小时监管机制?

  • 物业作为责任主体,物业责任主体如何落到实处?如何调动动力和履行责任?

  • 小包垃圾顽症如何破解?物业居委无执法权,与末端城管执法对接力度不够。

  • 智能监控设备采购维护成本高,谁来买单?监控难精准人脸识别,取证追溯难。

  • 乱扔垃圾违法成本低,难以触及心灵,是否能与个人信用报告挂钩。

  • 流动人口管理难。需要一网统管政务应用生态支持,流动人口数据信息交互。

  • 部分小区无业委会,物业责任难落地。业委会义务谁监督,如何监督?

  • 长期零补贴志愿者团队组建难,管理约束机制无抓手。

 

措施的变化


面对这些问题,管理者在不同阶段,从问题出发,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


在第一、第二阶段更多是广泛性的宣传,没有达到入脑、入心。管理者组建起自己的队伍,从经济水平、垃圾分类、上海发展的需求、垃圾围城等方面向广大市民科普,但未能取得实质性效果,或许仅播下了垃圾应该分类的种子。随后在管理者不停的尝试、探索分类标准的过程中,并在试点小区零星配置了设备,但依然未建成体系。不过在这个阶段,上海的生活垃圾开始从单一的填埋转为综合处理。



力推进的第三阶段,上海市找到了准确的路径。社会方面抓住了立法和定时定点的方法。政府方面强化考核,设立四个榜单和四个层级的考核,即市、区、街镇及居委,一层抓一层地落实。在措施的配套上,全面推进体系的规范,也配套了相应的生活垃圾全城分类收集和末端处理体系。在环境方面,为让每一个人都重视,故将着力点放在街镇,注重示范街镇的创建。



当前的第四阶段,面临更多的探索。对于上述的诸多问题,上海市推进社区垃圾箱房的智能化和社区的智能化,结合社区的雪亮工程和街道的网格化管理,协同上海正在推行的“一网统管”。这个“一网统管”,由市级层面下达指令,区级层面是转达指令,并把下一级发现的问题转到大平台,供市级决策。街镇层面的“一网统管”更多是“管”和“用”,需要在社区把每一个毛细血管的信息汇聚到街镇层面。今年,上海在垃圾分类管理考核将“一网统管”纳入加分项。


此外,更清晰的责任设计也在探索中。在基层党组织、物业、居委、业主之间,需明确牵头人和各自的责任分工。


当垃圾分类转变服务方式后,“常态、长效”的经费保障应该有多少?是否应将其纳入基层垃圾分专项类科目中?都成为下一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明细责任机制,上海正在研究制定《基层垃圾分类操作实物指南》,给基层一张清单,指导社区如何开展评价,达到多少分值,可以采取什么路径。在整个“常态、长效”的管理当中,遇到相关的问题,应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配套什么样的智能化科技管理的设备,由谁逐步解决问题,找街镇的哪个部门去帮助等等。


以上是第四阶段遇到的问题之后所做的措施。当然,这些措施还在探索中。



“双碳”背景下垃圾分类新动力与新问题


回顾上述情况,上海市垃圾分类遇到了不同问题,曾经陆续采取了不同举措。过去是基于不同阶段的垃圾分类环境。在当下展望,垃圾分类势必要持续下去。在双碳时期内,需要发展什么样的理论,需要城市管理者们、专家学者们、社会各界持续思考。


现在上海已在开展低碳社区、低碳实践区创建,从综合角度激发市民、管理者、建设者参与低碳城市的创建。但对垃圾分类事业来说,要促进垃圾分类新时尚持续深入人心,与“双碳”更有效互动,在“十四五”目标下,我们需要从科普、管理角度,普及这样一些问题,方能促进垃圾分类行稳致远:一是需要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行动,每个个体的践行的垃圾分类行为对“双碳”的意义何在,给出一系列科普性宣传数据;二是作为城市保障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什么样的收运体系更符合“双碳”背景下的垃圾分类,能源类型、载重量变化、残液是否随车运输等等,都会有影响;三是垃圾分类促进资源增量,在生活垃圾分类环节取得的降碳能否从其他生产环节得到有效的经济补充,才能让资源分类的行动和体系建设运行的动力更充足?




论坛相关报道:

技术与管理双升级!2021上海固废热点论坛正式开幕

上海环境院余毅:双碳目标+剧增产量,建筑垃圾资源化怎么做

“双百跨越”——14家领军企业重磅集结,共启垃圾焚烧标杆比选活动

光大环境胡延国:碳中和过程中,没有人愿意成为孤岛

康恒环境焦学军:低碳静脉产业园助力国家碳减排

赵凤秋:双碳时代,洁绿环境的新征程!

上海市政总院邹锦林:让湿垃圾处理厂像人一样拥有感知力!






近期热文    





九大污水处理技术产品发布历史转折中的桑德和文一波全国首座“两山科汇馆·污泥馆”17日正式揭牌,落地上海
“双百跨越”——14家领军企业重磅集结,共启垃圾焚烧标杆比选活动双碳战略下的水治理系统升级,2021上海水业热点论坛开幕福建省水务发展集团或迎重组
成交价27.8亿!长江环保集团等7家联合中标六安市城区供排水一体化特许经营项目

八月热文,欢迎点击阅读




各省市纷纷成立环保集团,是市场危机还是转机?(17899)

不肯过江东——何巧女之东方园林往事(16079)

乙里乙气:说话乙方感太强,总像在和甲方说话(9632)

云南将成立省级环保集团(7835)

三峡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来了!(7717)

处理一吨有机垃圾要花多少钱?以餐厨与污泥为例算个账(6826)

绿谷闲话:中国环境公司其实一共就两种(6041)

云南将投144.98亿!新建41个垃圾焚烧项目+25个厨余垃圾项目+......(5710)

北控、首创、碧水源……19家名企技术产品同场竞技!(5687)

9家!这些水利设计院都被上市公司收购了(5152)

再议省级环保集团现象:不用过于担心平台市场通吃(4969)

今日敲钟!倍杰特成功登陆A股 聚焦污水资源再利用领域(4356)

100亿!长江环保签约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EOD项目(4133)

福建省生态环保集团即将组建(4031)


备注括号内为阅读人数,统计时间截至9月13日9:15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汪女士微信:zp234268。


编辑 | 汪茵、刘蓁

统筹 | 李晓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