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七)


导语:

在鄂尔多斯草原南端,有一条蜿蜒的河流,它源于陕西西北定边县境内,流经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然后从巴图湾村东折流入陕北境内,与响水河汇合后向东南方向流入黄河的支流无定河。在地层松散的毛乌素沙漠上,冲刷出一条宽阔幽深的“U”字形河谷。这条河流就被称为萨拉乌苏河。

萨拉乌苏,蒙语的意思是黄色的水。就是在这条河流一带,曾经是古老而灿烂的鄂尔多斯文明的发祥地。

萨拉乌苏动物群化石至少有45种以上,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化石之乡”。这些萨拉乌苏文化遗物和共存的动物群表明,萨拉乌苏河一带,曾经有很多的淡水湖,那里水草和森林茂盛,成群的动物活跃其间。生活在河湖两岸的“河套人”就是在这样水草丰茂的地方创造了自己的文明。为人类的历史的发展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本土学者杨道尔吉长期致力于北方草原文化的研究及创作,他将通过系列文章来为我们释读关于萨拉乌苏河的科学研究史。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七)

文/杨道尔吉


桑志华到天津落脚的崇德堂,位于当时天津法租界内的圣路易斯路18号,今天则是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117~119号(天津外国语学院院内)。萨拉乌苏河谷出土的许多标本现在仍然在这里——北疆博物院存列。


崇德堂不是天主教堂,而是耶稣会献县天主教堂的财务办事处。桑志华以崇德堂为基地,开始了在中国的探考,并且在十多年后兴办起了北疆博物院。


桑志华依然利用天主教的传教系统,他向各地(主要是中国北方)的天主教堂写信,请求提供线索,萨拉乌苏河的秘密就是通过这一途径知道的。同时,他独自在黄河下游及海河流域进行“科学旅行”。


桑志华的工作艰辛而细致,他随身携带着观测仪器、昆虫采集网、采样瓶、地质锤及防身的猎枪。1917年他拜访北洋政府农林部时顺便讨了一个“中国农林谘议”的头衔,所以他的野外考察要举一个旗帜,上面写着三行字:第一行,“法国进士”,这是对“法国博士”为适应中国乡村的特殊名称。第二行:“中国农林谘议”。第三行,一个大大的“桑”字。


桑志华的野外考察,记录系统也很详细。大量的地图绘制以及一丝不苟的考察日记,基本保存完备。根据他的日记记录,我们知道,告诉他关于萨拉乌苏河信息的两位欧洲籍传教士,分别是莫斯塔特(Mostaert)和德唯尔特(De Wilde),他们说:在鄂尔多斯南缘的萨拉乌苏河流域发现了很多哺乳动物化石。


鄂尔多斯地区的天主教传教开始于清同治~光绪年前(1870年代),真正形成蒙古族教区的地方就是萨拉乌苏河西岸的城川,今天的城川天主教区仍然是世界上为数很少的蒙古族天主教区。但是在桑志华活动的时代,西南蒙古教区主堂并不在城川,而在柠条梁(今属陕西省靖边县)。柠条梁还有一个蒙古名字,叫“苏亥板升”(意为红柳房子村)。清代道光~同治年之前,这里属于鄂尔多斯右翼中旗(鄂托克旗)的游牧地,以后渐有内地移民或耕或商,形成集镇。清朝以丁设置,就有了管理汉民事务的相关衙司。


柠条梁的西南蒙古教区不是耶稣会,而是圣母圣心会;教士也非来自法国,而是比利时。但是他们还是很密切地相应配合了。


1918年初夏,桑志华来到了萨拉乌苏河。

 

【待续】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一)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二)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三)

鄂尔多斯市新媒体中心

鄂尔多斯发布

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违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