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性格历程》:欲说还休的国民性格|中国好书
书名:《中国人的性格历程》
作者:张宏杰 著
出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版
定价:25.00元
欲说还休的国民性格
——读《中国人的性格历程》
文|陈载暄
在人类历史长河的绵延中,只要一个民族的人种未绝、文化的火炬还在薪火相传,那么其国民性格就会一直在各种各样的遭遇里得到曲折婉转的洗炼。基于此,中华文明的历程有多长,中华民族的性格就有多复杂。
国民性格的复杂,在明末抗清明将袁崇焕之死上表现得最为典型。
明朝末年,女真族崛起,欲击破明军在关外的一道道防线。受命于危难之际的袁崇焕,发挥出色的军事才能,于天启六年获宁远、宁锦大捷,重创敌军之锐气,同时努尔哈赤在宁远中弹伤,不久便死去。由此打破了清军战无不胜的神化,并使女真军队再无法前进一步。大明朝理应继续重用袁崇焕,以保得自己的江山。偏偏在这时,袁崇焕却遭到了朝廷的弹劾。天启皇帝驾崩后弟弟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崇祯登基后重新启用袁崇焕。
女真首领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国号大清。之后皇太极发动了宁锦之战,袁崇焕仍一次次击退了皇太极的进攻。皇太极意识到袁崇焕是自己的克星,只要有他在,清军就无法前进。于是他略施计谋,就使崇祯皇帝将袁崇焕逮捕下狱,于崇祯三年凌迟处死。当时的凌迟就是通常所说的千刀万剐,行刑时在犯人身上剐上800刀,最后一刀使其断气,如果还没有剐上800刀犯人就死了,行刑人要被连坐。在袁崇焕行刑时,崇祯帝下令剐1200刀。
一代名将袁崇焕就这样在无比惨痛当中消殒而去。他带领将士顽强抗击残酷屠杀大明朝生命的清军,使他们不能前进一步,但他没有死在敌人之手,却被自己人害死,而且他被凌迟时从身上割下的一块块肉,还被大明朝的百姓们争抢而生食。死前的袁崇焕还在豪迈地表达自己的志气:“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袁大将军死后,清军的八旗铁骑挥师入关。直到155年后清乾隆皇帝才给他平反,这平反的不是别人,而是他曾经的敌人。
大明朝从皇帝、大臣、老百姓,每个人的性格就这么复杂,更集合成了复杂的国民性格,就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结局:越是忠心耿耿拼尽全力保卫他们,越可能要被他们诡异地置于死地。
除此之外,国民性格的复杂性,我们随时都可以观察到:
平常一个单位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群众意见也很大,甚至可能会闹到无法安抚的地步。然而当上级领导前来了解情况,在开座谈会的时候,明明私下里意见一堆的群众,到这时候一下子都规矩了起来,大家说的,净是领导想听和爱听的,稍微有点不一样的声音,也大多无关痛痒,于是主持者总结,领导讲话,圆满结束。可是一旦散会走出会场,群众们又如“醍醐灌顶”般醒悟过来而意见纷纷。
又如两个人在单位是同事,在生活中是邻居,其中一个人有些违规地在院子里搭车棚,当组织去干涉的时候,做邻居的那个人会装腔作势地帮违规的那个人讲话:“他就搭一个棚子么,又没碍住谁。”之后没过两天,当面给违规之人打圆场的邻居,却将举报信寄到了组织,说“他凭什么要在公共地方为自己搭车棚?”
有些人做官前后都很节省,一面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面其贪婪程度却令人咋舌。如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从来都是穿衣朴素、骑自行车上班,出事时却在家中发现上亿元现金;北戴河供水总公司原总经理马超群,如果是自己一个人吃饭,只点一碗面,后在家中搜出37公斤黄金、上亿现金、房产68套;贵阳市政府原市长助理樊中黔平时不抽烟、不滥酒,一双皮鞋底子换了3次还要修了再穿,到出事时发现家中的赃款塞满了整整5个保险柜。
又如有位成功人士,会向朋友们愤世嫉俗地表达在国内的生意场上,要如何如何花费时间、精力、钱财,去搞攻关、拉关系、陪吃喝,一肚子苦水大有活不下去的滋味。后来有机会被上级派到海外去管理公司,一年半载后主动请缨回到国内,朋友们问他为什么,他说:“始终不习惯国外那守法、守规矩的市场环境,还是习惯了国内这样的氛围。”
……
总之,林林总总复杂的国民性格,有着太多的劣根性,“从严复、鲁迅到柏杨、龙应台,中国人已经写下了无数批判国民性的文字。但是,百余年来,中国人的国民性似乎并无太多改观。”
一位叫张宏杰的蒙古族70后,写了一本书《中国人的性格历程》,内容纵贯古今,贯通文史哲,对国民性研究颇深,见解也很独到,在文风上展示了马背民族所特有的刚猛风格。国民这一称谓,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以汉民族为主体,因此作为蒙古族的张宏杰,对汉民族复杂性格的成因有着旁观者清的审视眼光;同时中华民族又指的是多民族的组合,蒙古族在历史上统治过中国,深刻地参与过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再造,因此张宏杰对国民性格的认识也有着切肤之感。这就使得他在对复杂性格的剖析和阐述上,显得驾轻就熟而游刃有余,让人在阅读之时,时而扼腕叹息,时而思考自省。
书中有一篇章“从武勇到优雅:回顾满族汉化过程”写得尤其精彩,将中原周边少数民族如西北的匈奴和突厥,北方的鲜卑和蒙古族,东北的女真人满族等入侵中原后被汉化的过程写得妙趣横生。也让我们读到了平常难以见到的历史细节:
“也许是因为聆听了大汗的预言,也许是因为鲜卑人和金人的悲惨经历使蒙古人深为警惕,成吉思汗的子孙们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坚定的拒绝汉化的倾向。最开始,他们甚至计划把所占领的汉地上的汉人全部杀光,庄稼全部踏毁,把辽阔的中国变成世界上最大的一片草原,用来放牧蒙古马。幸亏耶律楚材苦苦劝谏,蒙古人才放弃了这个可怕的想法。”
后来,曾经所向披靡,既雄霸欧亚,也杀戮无数的蒙古人,统治中国80余年,在大文化的熏染下,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被汉化。当他们被汉化后,对中国的统治也就寿终正寝,张宏杰对此写得很精彩:
“更为不幸的是,虽然拒绝了汉语和汉服,蒙古人却无法拒绝汉族人提供的温柔甘美的物质享受。汉人们用几千年的时间发展出来的享受生活的技巧轻而易举地征服了这些来自草原的大老粗。他们沉溺于烈酒女人和南中国进贡来的种种精巧‘玩艺儿’,甚于任何一个异族统治者。因此,不可避免地,中国的最后一批成吉思汗后裔们在生活方式上还是完全中原化了。”
对于既坚强又顽强的犹太民族,始终在环境的逼迫下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气质,但他们依然抵挡不住汉化的“老汤”。张宏杰在书中讲述了北宋初年,一个不少于百人的完整犹太社团不远万里来到繁华的东京(今开封市),“通婚使他们的外表与汉人越来越难以区分,他们的生活习惯,爱好趣味渐渐与中国人一般无二……”真是有意思极了。
张宏杰从世界和历史两个维度对中国国民性做了如此深入而广泛的思考,让人敬佩,同时在掩卷之余又陷入了深思。常言说性格决定命运,国民的性格决定国家的命运。国民的性格复杂如斯,国家的命运焉能不曲折?
▼
【往期精彩】
在这里,分享中国好书!分享中国好文章!
欢迎推荐好书到微信@CHNbook | 新浪微博@中国好书。
投稿邮箱:dushu1949@sina.cn;
粉丝互动QQ群:390413084
主编微信QQ:3202795565
回复SD可以阅读到最近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