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重读晚清六十年》:如是衰退 如是崩溃 | 悦读

2016-03-03 陈载暄 中国好书


 

书名:《重读晚清六十年》

作者:端木赐香 著

出版:华文出版社,2010年6月版

定价:29.80元

 

 

文 | 陈载暄

 

若干年前,在一部野史中看了一个故事,大概是:说以前清军平定中原后,往西进军新疆,在围剿一个部落的时候,曾有部落人员恳求将领饶过他们。但征讨将领却毫无恻隐之心,对该部落的手段是一概斩尽杀绝。在危急关头,该部落全力保护了一位幼小的后代,在逃跑之时指天发誓,誓灭清人。后来,那位背负着部落家族仇恨的后代,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绝色姑娘,曲折回环地进入了满清八旗阵营,再后来,她的后代又进入了皇宫成为了皇帝的妃子,再后来妃子生下了皇子后,通过权谋和宫廷斗争,成为了慈禧太后。这位太后身上虽流淌着满清人的血液,但骨子里的仇恨却使她有意无意地将满清引向了灭亡之途……

 

这个故事属于野史民间趣话,当不得真,咱姑妄言之,您姑妄听之,权作闲聊,一笑罢之。

 

何况,清朝的灭亡,也不能推过于慈禧一人身上。由于清王朝的统治者们是满族人,从自身利益出发,顺治时期规定,各部院衙门堂司全由满人掌印,康熙中期将理藩院中的汉人尽行裁去而独存满人,乾隆时期总督仍无一汉人,汉人更无法任高级武职,也不允许满汉通婚。他们也害怕在中国的外国人多了以后,与汉人联合起来做不利益满人的事,于是盲目排外,在康熙皇帝执政年代,他规定,所有来到中国的外国人,除留下少数所谓技艺人,即有技术的人可以留下来为我皇帝服务以外,其他人统统送出去,而且留在中国的那些人,可以信教,但是不准传教,也不准回国。这样就将中国和世界文化联系的渠道截断了,那个时候西方的传教士有过一个计划,打算将六千本西方的著作翻译过来,那些书已经运到北京,但是这个计划中断了。

 

康熙以后的清朝统治者,一直不愿修改和超越祖宗立下的规矩,不肯打开国门,国家和民族文化和精神交流的生机由此给掐断。乾隆时有一个读书人吟出一句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由此就兴起文字狱,对读书人进行迫害,限制思想文化的发展,搞愚民政策致使思想严重被禁,科技发展由此裹足不前,以致于到最后积弱难返。一方面康熙和乾隆确实对中国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比如编撰《四库全书》,但同时他们也搞了文字狱,致使中国思想哲学没有得到更新与发展,在前面哲学方面还有宋明理学的兴起,宋明理学影响了整个亚洲,但清朝期间却由于文字狱,导致了思想哲学的停滞不前。

 

在乾隆时期,英国有个马戛尔尼使团到中国来要求通商,700人的使团带了600箱礼物,礼物都是当时英国、欧洲最先进的科学仪器、天文仪器,还有军舰模型、枪炮,各种工艺品,是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科学的展示,但是乾隆皇帝本人和官僚们都很轻视这批礼品,认为那是奇技淫巧,不屑于一顾。乾隆皇帝与马戛尔尼身后的一位叫亚当斯·斯当东的英国儿童谈了几句话,把自己随身佩带的香囊解下来赐给了他。之后,马戛尔尼作出了自己的判断:这只不过是一个宠大而臃肿、一触击溃的东方帝国而已。

 

此后,47年后的184047日,当年得到乾隆皇帝“御赐”香囊的英国儿童,已经是59岁的英国下院议员。这位议员正在发表着煽人激情的演讲,他认为中国根本就不堪一击,英国打赢这场战争不存在任何问题。“尽管令人遗憾,但我还是认为这场战争是正义的,而且是必要的。”亚当斯·斯当东的话讲完后,大厅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议会以5票的优势通过了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决定。

 

鸦片战争,英国大获全胜,从此鸦片畅行于中国,以至于到现在,作为鸦片的替代——香烟这个舶来品,仍然受到大多数中国男人的喜爱。

 

话说晚清末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集帝国大权于一身。

 

对于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中国社会,这真是一个极有意思的现象:看不起女人们的男人们,上至皇帝,下到贩夫之流,全都要将高傲的头颅和身躯匍匐跪拜在一位女人面前,直到她走完生命最后的历程。当然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男人并不轻视女子的,而且也是甘心情愿受其领导和管理的。

 

晚清的慈禧,一言兴邦,一言废邦。在她的执掌下,东方这个庞大的帝国,终于蹒跚止步于飘摇风雨里,气数耗尽而崩溃,终止了满族对中华民族的统治历程。

 

那么,慈禧有着怎样的性格?她是如何控制那些男人们的?她有怎样的政治斗争谋略和手腕?她又是如何同时向11国宣战的?她是如何支持洋务运动的?她是如何由最初支持变法而后又反对变法并杀害六君子的?她是怎样支持义和团运动的?是怎样从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出逃的?她是怎样“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康有为是怎样进行变法煽动、又是怎样成为保皇派领袖的、之后又是怎样渡过余生的?梁启超和袁世凯有着怎样真实的表现?

 

这些问题都足够引起我们的好奇心,那些历史事件和细节又是怎样发生的呢?《重读晚清六十年》全都细致地告诉给了我们。作者端木赐香,一位奇女子。说她是当代中国的一位奇女子是不为过的。一奇在于她的“精”,她研究历史,极为老道,可谓精研深耕,呈现出来的文章就显得特别生动;二奇在于她的“锐”,她对传统文化的审视,眼光和观点都极为锐利,她在另一本书《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里,将传统文化当中负面的东西一览无遗地抖了出来,应该说,端木赐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具好感,同时她对当代主流的意识形态也没有好感;三奇在于她的“勇”,三国时的张飞在长板桥上一声大喝,可以力阻敌三军,网络上的端木赐香,以“三糊涂”的网名,面对众多网友污言秽语的谩骂,从不畏惧和退缩,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的将帅风度,一一对应而不改自己天真烂漫的本色。

 

具有独特“奇”质的端木赐香,所写的书就绝不会落入正统刻板套路的窠臼。而且以她对传统文化的审视,她的观点和笔调,就带有那么些调侃和戏谑的东西,既不会像正统史学家们为迎合政治意图而对历史人物毫不留情地批判或褒奖,也没有被所谓主流意识形态所雕刻和塑造的局囿。她在书中的叙述,是大气的,使我们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到历史事件和细节;是客观的,当举国和众人都在骂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的李鸿章时,她为李鸿章叫屈伸冤;是调侃的,使我们对传统文化和人性多一些反思和思考;是戏谑的,使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能多一些视角和思维,来看待那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本身,从而有着比较客观的判断。

 

“话说回来,爱新觉罗家如果都是英明帝王,不出咸丰这样的败家子,我们还真不乐意呢。道理很简单,若不是他启动了败家的接力棒程序,说不定我们现在还都留着辫子撅着屁股给爱新觉罗家三跑九叩呢。所以,我们很乐意旁观他的昏庸。”这是端木赐香在《重读晚清六十年》中的一段话,对其风格,可窥见一斑。

 

《重读晚清六十年》这本书,读之令人过瘾,在轻松阅读完全书的掩卷之后,却发现自己的心绪里不知怎么又多了些久久都挥之不去的沉重的东西。



【往期精彩】

《中国好书》公众平台向您约稿

张雯:路上时光都懂 | 好文

人们为什么爱雨果?丨逝者

没有人可以独自坚强|好文

徐晓:爱一个人能有多久|真言

远去的背影|田余庆先生逝世周年祭

比生活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丨真言

林子:一条通往心灵的路 | 诗意人生

玛丽·麦卡锡笔下的《她们》 | 中国好书

哈佛商学院教授:管理好你的“人生资源”|思享

从帝制走向共和:杨天石解读辛亥秘档|中国好书





在这里,分享中国好书!分享中国好文章!

欢迎推荐好书到微信@CHNbook | 新浪微博@中国好书。

投稿邮箱:dushu1949@sina.cn

粉丝互动QQ群:390413084

主编微信QQ:3202795565

回复SD可以阅读到最近一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