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县百物说江西(红色篇)】⑪两条半枪闹革命的方志敏
江西孕育了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留存着诸多见证峥嵘岁月的史迹物证。共和国70华诞之际,江西省博物馆联盟汇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推出“百县百物说江西”系列之红色篇故事导读,并将于后续举办同名主题展览。一百个县、一百件文物,一百个红色故事,追根溯源守初心,砥砺奋进担使命!发挥江西红色资源优势,做好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讲好红色故事,我们一直在努力!
两条半枪闹革命的方志敏
1926年冬漆工镇暴动缴获的两条半枪
“汉阳造”步枪(上):长146厘米,底宽16厘米,厚3.5厘米
“九响毛瑟枪”(中):长122厘米,底宽3.1厘米,厚4.8厘米
德国造“双套筒”(下):长130厘米,底宽16厘米,厚3.5厘米
漆工镇暴动纪念馆藏
1899年8月21日,一个初生婴儿的嘹亮啼哭,让江西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的方长庚愁眉不展。孙子出生,本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但繁重的苛捐杂税却让这个已然贫苦的家族的族长对未来更加焦虑。方长庚并不知道,这个男孩将会在日后带领家乡父老彻底推翻这种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真正消除他们来自土地的烦恼。这个男孩名叫方志敏。今年是革命烈士方志敏诞辰120周年,他用短暂的一生,铸就了一代传奇。
方志敏照片
20世纪初的中国充满了动荡与不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腐朽统治,但随之而来的军阀混战让这个国家山河破碎、国弊民穷,位于赣东北山区的漆工镇也在所难免。北洋军阀政府在地属弋阳九区的漆工镇设立警察派出所,所内的巡官余麻子,贪赃枉法,无恶不作,各种苛捐杂税,数不胜数。农民有苦难言,有冤难诉。此外,占全区75%的土地集中在6%的地主阶级手中,他们以地租、高利贷等方式,对广大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忍受着压迫和耻辱长大的方志敏愤怒地呐喊:“黑暗的九区!黑暗的弋阳!黑暗的中国!”
为改变黑暗的九区,方志敏做了最初的尝试。1916年秋,17岁的方志敏考入弋阳县立高等小学(原叠山书院)。受新思潮影响,他邀请同班同学邵式平等人组织“九区青年社”,其宗旨为“铲除人间不平,和恶势力斗!”。但仅凭一腔热血,缺乏方法与策略的抗争,丝毫没有撼动贪官劣绅等恶势力,两年后青年社便自行解散了。
弋阳高小毕业后,方志敏走出家乡,先后在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九江南伟烈大学就读,探寻救国救民之道。这段时间,他阅读了《新青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大量进步刊物,并以“读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等形式积极传播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期间,方志敏收到上海朋友寄来的一份《先驱》报,这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报,其中的政治主张让他看到了拯救国民的希望。因贫退学后,方志敏在上海毅然加入青年团组织,不久便被派驻南昌,从事南昌团组织的创建和革命思想的宣传工作。1924年3月,25岁的方志敏带着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筹建了中共南昌支部。从此,江西的革命运动有了组织领导。
江西党组织成立后,派出一些党员回家乡领导农民运动,建立农民协会。1925年,方志敏回到家乡创办了“贫民夜校”和“旭光义务小学”,向学员传授知识、宣传革命道理和党的主张。他还从中培养了方远杰、黄镇中等农运骨干,秘密创建了赣东北农村第一个党小组和第一个农民协会,带领漆工镇的农会成员开展“打土豪、减租减息”的斗争试点。从此,弋阳的农民运动兴起了。
方志敏故居
1926年秋北伐军进入江西后,革命烈火愈烧愈旺,农民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省发展起来。北伐军的到来虽涤荡了北洋军阀的残暴统治,但在像漆工镇这样偏远的广大农村,革命烈焰并没有烧掉旧军阀的代理人和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时任江西省党部农民部长的方志敏召开会议,要求各地农民协会抓住大革命的有利时机,积极组织武装斗争夺取地方政权,打倒土豪劣绅,实现“一切权力归农会”。在党组织领导下,对反动势力恨之入骨的漆工镇农民走上了武装反抗黑暗统治的革命道路。
1926年冬,在漆黑夜色掩护下,来自漆工镇周围大小村庄的200余位农民协会骨干聚集在湖塘村,由党支部书记方远杰和党员黄镇中等人率领,农民手执大刀、梭标、鸟铳,甚至扛着锄头、扁担,浩浩荡荡的冲向漆工镇警察派出所。他们砸毁了派出所牌子,吓跑了横行乡里、作恶多端的巡官余麻子,缴获了两条半枪,一条“汉阳造”,一条“双套筒”,还有少了半截枪筒只能算作半条的“九响毛瑟枪”。党支部用缴获来的两条半枪武装农会,成立农民自卫军,把革命推向了武装斗争的新阶段。这就是广为传诵的方志敏两条半枪闹革命——“漆工镇暴动”。
漆工镇暴动纪念馆
漆工镇暴动是大革命时期方志敏指导家乡党组织和农民协会武装推翻反动势力的一次尝试。暴动胜利的曙光,划破了黑夜的长空,极大地鼓舞了赣东北农民,为他们推翻土豪劣绅的黑暗统治树立了光辉典范。漆工镇暴动在团结最广大农民群众和开展武装斗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赣东北革命武装的发展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此后,依托漆工镇暴动的革命基础,方志敏先后创建了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缔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领导了策应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转移的北上抗日先遣队等诸多光辉篇章,为我们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革命遗产。因其在苏区建设方面的卓越成绩,这片土地被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模范省”。
1935年8月6日,年仅36岁的方志敏英勇就义,用生命捍卫了信仰。斯人已逝,但他两条半枪闹革命的故事传诵至今,激励当代青年志士挺起新时代的脊梁,为更加“可爱的中国”再谱壮歌,接续前行!
(朗读者:赵桐)
素材来源:漆工镇暴动纪念馆
往期回顾
◆◇【全省联盟】合力协作 共创未来——全省博物馆联盟正式成立
◆◇【百县百物说江西(红色篇)】④大罢工的胜利成果——《十三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