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植入,把品牌名都改了!
元旦三天,在《地球最后的夜晚》褒贬不一的舆论狂潮下,另一部贺岁电影《来电狂响》在默默收割口碑和票房,截至目前已经有了3.88亿,猫眼评分达到8.7,豆瓣评分也在及格线上,是贺岁档里的一匹黑马。
《来电狂响》没有那么多光环,不那么讨巧的题材+不怎么出名的卡司+不那么大手笔的宣发,让这部电影一开始并不受关注,但它靠质量实现了逆袭,从首日的千万票房一路冲到后来的三亿。
不过这部电影虽然是翻拍,但在本土化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最大的亮点要属“饱了么”外卖小哥。
没有电影截图只能用这个代替啦!
这位小哥不管是穿的衣服,还是戴的用具,全部都是饿了么标志性的蓝色,上面还有显眼的饿了么logo,只不过是把“饿”改成了“饱”。
饱了么小哥一出场,就戳中了观众的笑点。小哥作为一个串联人,让电影里的人物产生了关联,电影进行过程中,每一次饱了么出现,观众都会发出一阵笑声。
小编作为一个营销人,看电影的时候也忍不住犯职业病,一直在想这是主创团队的恶搞,还是饿了么的植入。不过不管是哪一种,《来电狂响》都为饿了么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度,无论是豆瓣还是微博,很多影评中都着重提到饿了么的喜剧效果。
外卖小哥在电影中既是笑点也是泪点,描绘了一个平凡人认真生活的模样,勾起了很多观众的情绪。
《来电狂响》是一部喜剧片,有着曲折的过程和温馨的结局,这也恰巧和饿了么想要传递的品牌形象十分符合,都在为普通人带来抚慰。
不管有意无意,饿了么都展现了一条新颖的影视植入道路,让品牌成为笑点和记忆点,也许其他品牌也可以效仿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