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打怪”渐升级 担心“吃”射线看这里!
近日,70多岁的邢大爷(化名)因心慌、胸痛来到我院本部急诊科就诊,心率高达105次/分钟,临床初步判断为冠心病,需急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本部医学影像科立即为患者进行了检查,清晰的血管影像显示,邢大爷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局限性重度狭窄,病人正面临心肌梗死的风险。心内科医生第一时间紧急给予介入手术,为他开通了狭窄的血管,病人从入院到开通血管仅用时不到50分钟。
“时间就是心肌”这句话是每一个心内科医生面临心肌梗死病人的警示语。因为心肌细胞对于缺血非常敏感,一旦错过救治的黄金时间,心肌细胞就会加速死亡,越早开通血管,病人治疗效果越好。这就要求病人就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无缝衔接。
“传统CT无法对心动过速的急症患者进行第一时间的检查,需医生用药物将病人心率控制在70次/分钟以下方可进行检查,这就需要一定的等待时间”。据本部医学影像科王国华主任介绍,“该病人的成功救治受益于影像技术的升级,去年6月,医院本部新装机美国原装进口超高端256排Revolution CT,就避免了这样一个问题,它可在任何心率/心律条件下,在一个心跳内,提供冠状动脉狭窄信息、实时心肌灌注信息、瓣膜和心肌运动信息以及左室射血分数信息,省去了等待心率平稳的时间,保障了病人在黄金时间得到及时治疗”。
王主任介绍到,这台全新的高端CT还可以实现无限制一站式多器官联合成像,即急诊胸痛三联检查(冠状动脉、肺动脉、胸主动脉CTA),以及一站式脑卒中成像,即一次碘对比剂注射、一次扫描同时完成头颅平扫、头颈联合CTA、颅脑多期CTA和全脑灌注成像。对于有此类需求的病人,提高了诊疗效率和就诊体验。
然而,大家关注的问题来了,能实现这么复杂高效的检查,病人是不是要“吃”很多射线呢?电离辐射一直是老百姓最关注、最疑惑的问题。今天我们就请本部医学影像科王国华主任给出一个权威的解答:
关于“辐射”
人类正常居住环境中存在着各种电离辐射。人体本身有一定的修复更新能力,小剂量的电离辐射不会造成有意义的影响。医疗照射的选择需要考虑风险收益比,如果照射带来的诊断治疗收益大于辐射的危害,且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那么这个行为就是正当的。虽然医疗照射没有限值,但医生在做相关检查决策之前会充分考虑检查的正当性,检查时也会为病人做好防护。
是不是踏进X线/CT检查室就已经被辐射了?
X射线是需要电力驱动的,没有电源,X射线机就不能正常运作,所以在X射线机没有运行前,检查室里的任何地方都是安全的。
X射线在照射之后,是否长期留在人体内?
医用诊断X射线机通电后产生的X射线属于外照射,对人体的危害是射线穿透人体过程中对人体组织器官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由于X射线的能量较低,人体本身通过新陈代谢,可进行代偿修复。
对于孕妇、备孕人群的放射检查,有什么建议?
发育中的胚胎或胎儿对电离辐射高度敏感,孕妇应尽量避免放射检查,尤其对于孕期8-15周的主要器官形成期。对于备孕男性或女性,没有证据表明父母任一方性腺的受精前照射诱发儿童癌症增加或畸形。对于怀孕后受到照射是否终止妊娠,有意见表明:在胎儿吸收剂量低于100mGy(吸收剂量单位)的情况下,基于辐射危险而作出终止妊娠的决定是缺乏正当性的。
我怀孕了,是不是绝对不能做胸片?
怀孕妇女应尽可能避免X线检查,但胸部X光片的检查一般不会照射到腹部的胎儿,同时一次胸部X光片的射线剂量很低,所以偶尔做一次X光片一般不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脱离“剂量”谈辐射损伤,是没有道理的。有研究证实,X线对于人体和胚胎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是存在阈值的。简单说,无论是对于成人,还是胎儿,并不是一接触辐射就有伤害,而是接受到的辐射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损伤。
举个例子。美国妇产科协会于2017年发布指南,所有胎龄里,最小的影响剂量阈值是:50mSV(毫西弗)。即只要射线剂量不超过50mSV(毫西弗),就不会损伤。
放射科常用的检查有X线片、X线造影检查、CT、磁共振成像(MRI),其中X线检查及CT检查有辐射,磁共振成像检查是没有辐射的。
一般情况下,
一张膝关节X线片:0.005mSV;
一张普通牙片:0.01mSV;
一张普通胸片:0.02mSV;
头部CT: 2mSV;
胸部CT:8mSV。
也就是说要达到50mSV:需要连续拍2500次胸片,或连着做6次胸部CT。
王主任介绍到,科技的发展,使影像设备的辐射逐渐降低,比如前文提到的我院引进的全新高端CT,相比传统CT,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降幅可达82%。
除了辐射,做影像检查各种注意事项一定也让你非常茫然,比如有些检查需要喝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有没有害呢?拍片时动了一下会不会有影响......针对这些常见问题,王主任是这样解答的:
拍片前医生都会让我脱去外套,去掉项链,这些都是必要的么?
X线成像的过程,高密度的物质都会对X线起到阻挡作用。因此外套上的纽扣、拉链、口袋里的异物等都会形成阴影重叠在图像上,会对正常图像和疾病的诊断造成干扰,所以这些准备工作对提高影像质量会有很大帮助。
医生让我屏气,我屏气时间很短,会有什么影响?还有,如果我在拍片时动了一下,会不会有影响?
一般拍胸部或者腹部X光片的时候,医生会要求你屏气,拍胸部的时候还会要求你“深吸一口气,然后再屏气”。屏气是为了不让肺和横膈在曝光时运动而产生模糊伪影;深吸气是为了增加肺部含气量,增强图像对比,更好地显示病变组织。同理,拍摄其他X光片时,医生要求保持不动也是为了避免运动而产生的模糊伪影,干扰对疾病的诊断。就好比平日我们在拍照时,会要求被摄者保持一个漂亮的姿势静止不动,不要眨眼睛,这样出来的照片才会清晰。清晰的X线图像是诊断疾病的基础,特别对于微小病变的发现尤为重要。
在做消化道检查时,医生让我喝了一些白色的液体,这东西有什么作用?
这些白色的液体是用白开水冲泡的医用硫酸钡混悬液。人体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直肠,都是由软组织构成,缺乏天然的对比,正常情况下在X光片上很难区分。硫酸钡的密度非常高,对X线有很好的阻挡作用,在消化道内引入硫酸钡后,就会和周围的组织形成强烈的对比。医生通过这个办法来显示消化道,以此为基础对部分消化道的疾病做出诊断。医用硫酸钡性质非常稳定,不会被人体分解和吸收,没有副作用,一般情况下2-3天后就可以排出体外。注意:做过钡剂检查后,需要钡剂排空后才可以做腹部其他X线、CT检查。
为何我做了平扫CT,医生还要我再做增强CT呢?
增强CT是在CT检查过程中,向体内注入碘对比剂,利用其从血管运行、各个组织差异吸收、肾脏代谢等特性,通过对比度的增强来显示病变。就像是在血液里装了一盏探照灯,将血管和病变都照亮了,医生就能更好地看清和诊断病变。
增强CT检查目的和临床意义:
1.提高等密度病灶和小肿瘤的检出率;
2.提高良恶性肿瘤性病变的定性诊断能力;
3.恶性肿瘤的分期;
4.鉴别血管性和非血管性病变。
那增强CT这么好,为什么不直接让我做增强CT呢?
增强CT相对平扫CT来说,具有价格较贵、检查时间较长和对患者本身身体条件有限制等劣势,所以一般是平扫发现颅脑、颈部及胸腹部等脏器占位性病变或血管性病变,需要进一步定性时,则须行增强CT进一步加以鉴别及确诊。
为什么做了CT或者X线片 还要做磁共振成像检查?
有时候患者在做完CT检查后,医生还会让做磁共振成像检查,有的患者难以理解,认为花了冤枉钱,这也是错误的认知。事实上,二者的检查目的不一样,比如有的患者突然间瘫了,先做颅脑CT检查主要确定是否存在颅内出血,由于CT检查比较快,适用于急诊,并且如果的确是脑出血,这也能节省抢救时间。若经过CT检查排除脑出血,则需要做磁共振成像检查,看患者是否存在急性脑梗死、脑肿瘤或者其他形式的病变,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磁共振成像和CT到底哪个更清楚?做了磁共振成像检查能替代CT吗?
磁共振成像和CT无法比较哪个更清楚。磁共振成像在骨骼结构、肺部检查方面不如CT,对于软组织的检查优于CT,对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需要观察软组织,优选磁共振,因此磁共振成像检查不能替代CT。而且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禁忌证比较多,有些病人是不能做磁共振成像检查的。
文/本部医学影像科 张炳
摄影/文化宣传部 李家旭
采编/文化宣传部 刘芳
校对排版/文化宣传部 张小青 李海凤
往期精选
◆ 40岁高龄产妇产下“三朵金花”,市立多学科团队护佑母子平安◆ 拨开重重迷雾找出高烧“元凶”我院成功抢救一例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宋宋漫健康|高血压家庭监测很重要◆ 读心手记|花40万求医问药查无此“病”,原是被“惊恐发作”深深笼罩◆ 我院多发性骨髓瘤多学科诊疗模式正式启动
来都来了 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