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蒙草、西贝、伊利……这些企业的实践证明,最好的利己就是利他

沈凤丽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2022-05-13



2019年8月,代表苹果、沃尔玛等上市大企业的美国工商团体“企业圆桌会议”发表了名为《公司的目的》的宣言。该宣言强调企业将更重视履行对社会的责任,不再独尊股东利益。宣言写道:“我们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目的,但我们对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有着共同的承诺。每个利益相关者都至关重要,我们致力于为所有公司、社区和国家的未来成功创造价值。


另一方面,有些中国企业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CSR)是从公司的盈利中分出一部分回馈社会,做公益慈善、保护环境等项目。这种观点把企业社会责任看成是企业的一种“负担”,使企业的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相对立。


2019年8月,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带队的“创造共享价值—企业的多赢战略”实境课程远赴内蒙古,实地探访蒙草、西贝、伊利三家标杆企业,与其高管碰撞火花,以了解 CSR 如何影响公司,以及如何使用它来组织和改善业务功能。亲历课程的沈凤丽(中欧EMBA2018,传媒总裁)同学带来了她的体验。



草,绿得一望无际。白色蒙古包旁,牛和马时而低头吃草,时而看看远方。


天,蓝得透明,点缀着朵朵白云。时不时飞过一只雄鹰,盘旋而过,留恋不舍。


这就是美丽的呼和塔拉草原,距离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最近的一片草原,占地万亩。


可是,谁也不曾想到,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曾经是一片荒芜的废弃地,杂草丛生,沙石遍地。这背后的“魔术师”是一家专注于驯化乡土植物修复生态的科技企业,叫“蒙草生态”,也是此次实境课程参访的三家企业之一。



盛夏时节,在芮萌教授带领下的30名2018级EMBA学生走进了内蒙古,参访了蒙草生态、西贝和伊利三家企业,在各家企业搭建了移动课堂,通过“实地探访+现场授课”的方式,让学生们有切身实感,更有深刻思考。


蒙草的草,西贝的餐,伊利的奶,虽然这次参访的三家企业,各自产品不同,但却有着一样坚定的企业价值观和使命:不管是利环境,利员工,还是利消费者,最好的利己,就是利他。


蒙草:尊重生态,师从自然


步入蒙草生态的“蒙草学院”,四周都是鲜花绿草,让人心旷神怡。这也是公司管理层的办公室所在,但是,这里只有简单的工位,朴素的装饰,没有任何上市公司的气派痕迹。


蒙草生态的执行总裁高俊刚(中欧EMBA2016)笑着说,他们高管都没有办公室,平时都在工地,要谈事情就在会议室。


这是一家扎根内蒙古20多年的生态修复科技企业。他们和草、空气、水土,和大自然沟通,默默地、慢慢地做着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他们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的产品以及商业模式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这是他们能坚持下来的主要原因。


蒙草的创始人叫王召明,1997年从内蒙古农业大学毕业后,创建了园林绿化公司,经营进口草坪。但是,进口植被尽管可以营造出碧草繁花的景观,但是生命期很短,价格昂贵,还需要大量浇水、施肥、喷药,不仅耗费水资源,还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环境。



王召明在心痛之余,想到了自己家乡的草原,那里的野花野草无论旱涝都能生长得肥美茂盛。何不把草原上的草运用到城市绿化中呢?说干就干,2003年,他成立了抗旱植物研究院。2005年,选育出了沙冬青、黄芪、长青石竹等抗旱植物。


在蒙草打造的中国第一座世界级种质资源库——“小草诺亚方舟”里,陈列的种子和标本之多,让人惊叹。目前,该资源库里存放着乡土植物种质资源2000余种,植物标本2000余种、33000余份,土壤样本40余万份,其中温度最低的长期库可保存植物种子的活性50年至100年。


要结硕果,必须忘记时间,忘记付出。


蒙草在科研上的投入累计已经超过了7亿元,王召明的初心也获得了满足:普通草坪每年每平方米用水量为2.25吨,而蒙草的用水量仅为0.27吨,而且草坪耐寒耐盐碱。这让蒙草树立起了高高的行业壁垒。


2012年,蒙草在深圳创业板上市。截至2018年9月,蒙草总市值83亿元,位列园林行业上市公司市值排名第五。


蒙草的产品从抗旱的草种起步,并在野外生态修复工程中开枝散叶。之所以进行生态修复,和最初的初心不可分割:尊重自然。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加上专业的人工措施辅助,慢慢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面貌。



一座座荒芜的矿山,变成了绿色的山坡;一片片戈壁荒滩,变成了绿草成茵的草原……看着这些前后对比的照片,当我们站在修复好的呼和塔拉草原上,不得不惊叹自然的魔力,更敬佩蒙草人恢复自然原貌的初心。


有了草种,有了草原,蒙草还想让更多的人掌握生态修复的技术,共同修复生态。他们将近20年来积累的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信息整理出几十万份数据,搭建了生态数据平台。目前已为内蒙古、西藏、青海、陕西等多地建立生态大数据平台,用大数据指导内蒙古草原、青藏高原、祁连山、三江源、秦岭、黄土高原等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到2017年,生态环境的修复收入已经占到了蒙草所有收入的97.6%。


如此地热爱自然,自然也给予了很好的馈赠。作为一个工程企业,项目周期长,资金垫付压力大,这个行业的资金困局也曾经让蒙草感到紧张,但很快就扭转了被动的局面。蒙草持续不断地践行CSR,已经让它成为属地政府和金融合作机构眼中的好企业公民代表。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属地政府和银行都乐意伸出援助之手。


蒙草公司执行总裁高俊刚表示,他曾经是蒙草的供应商,但是慢慢地被蒙草吸引,最终选择辞职加入,共同为修复生态尽一份力。而吸引他的,正是蒙草一直秉承的使命和价值观,“这种使命和价值观,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让我们坚持走下去,也会让更多人认同我们、帮助我们,和我们一起走下去。


教授点评

美好的初心

“任何一个伟大的企业,在上路之初必先有一个伟大的理念,而该理念一定与社会福利增加和人类进步有关。芮萌教授说,这个“美好的初心”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帕累托最优”,很多伟大的企业比如默克制药、Google、Facebook等,都曾经怀揣着如此美好的初心。


西贝:我们的产品不是菜,是人


“西贝的产品不是菜,是人!”西贝草原奶食基地总经理、九十九顶毡房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霍雪岭说,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就是西贝的产品。


原本是播音员的霍雪岭后来从事了广告行业,是西贝的供应商,但是渐渐被吸引,更准确地说是被西贝的创始人、董事长贾国龙的领导魅力所吸引,进而成为一名西贝人。


没有任何做餐饮经验的霍雪岭,拿着钱和老板的信任,跑往北京开了九十九顶毡房餐厅;没有任何做奶食经验的他,又带着钱和老板的信任,开办了西贝自己的奶食基地。


我们当场品尝着霍雪岭从基地带来的盒装西贝酸奶,浓稠醇香。这是西贝的新产品,但是他只给它打了60分,因为觉得有待改善的地方太多,提升空间很大。霍雪岭一再强调:“我要对得起老板的这份信任。


贾国龙领导下的西贝有着一股浓浓的“好汉精神”,讲义气,重情义。和霍雪岭一样,餐厅主唱歌手李凤兰,10年后成为西贝统领千人的创业分部老大;领班出身的陈真6年后成为管理四家门店的创业支部经理。贾国龙的司机马向东,被派去做店长,三个月后门店扭亏为盈,又被派去做采购部高级总监。2018年西贝莜面厂开业后,他又担任了厂长。



“我把每一个员工当产品思考。西贝就是要把每一个原本普通的产品塑造成精品。”贾国龙认为,这是西贝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之一。贾国龙1988年就在内蒙古创业。截至2019年6月,西贝已经拥有了350多家门店,2.3万名员工,年营收超过57亿元,净利润3亿元。


在一般企业,公司和员工之间是雇佣关系,但是在西贝,是老板带着一群人学习,并激发每个人的梦想。西贝开展了“梦想工程”,自上而下激发出每一个员工的具体的、可实现的梦想,每一层的干部成为“助梦人”,帮助属下实现梦想。


贾国龙的逻辑很简单:西贝爱员工,员工爱顾客,顾客就喜欢西贝,这就形成了一个爱的能量的闭环。


除了爱,还有让利。西贝的高薪在业界是闻名的,门店管理组平均高18%,厨师部平均高24%,前厅平均高6%。总部干部的薪酬基本都是自己面试时提,贾国龙多数都按照对方要的给。


每年,贾国龙夫妇都会拿出自己分红的一部分奖励总部干部。干部们则要“拿贡献要奖金”,列出自己当年取得的成果,获得应得的奖金。负责西贝奶食基地的霍雪岭团队去年也拿到了不少奖金,但是,他觉得非常不好意思,“我们基地还没有盈利,这奖金拿得有愧,所以一定要加倍努力,尽快实现盈利,我们有信心今年就可以实现。


贾国龙的分利方式确实给团队带来了很大的激励,其实分利也就是分权、分责,让员工有了自我的驱动力,发自内心地愿意为西贝而努力。


教授点评

从创造社会价值到创造共享价值

芮萌教授认为,根据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的定义,贾国龙的经营思路被称为创造共享价值的思路。共享价值并非指企业社会责任、慈善事业,甚至也不是永续发展,而是取得经济成就的新方式。企业若能聚焦于找出社会与经济进步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拓展这种关系,就能在改善或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获得商机并增强企业竞争力。


伊利:责任可以使企业走向伟大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阴山下的敕勒川,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自古以来就是发展畜牧业的黄金区域。伊利集团的精品奶源基地就位于此地,占地4000多亩,总投资6亿元,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自建的大型现代化牧场。


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几百头奶牛安静有序地排队被挤奶。世界上最先进的转盘式挤奶机转动一圈大约需要10分钟,可以同时为60头奶牛挤奶。每头奶牛都戴上了电子耳环,过安检的时候,就会显示它们的健康状况、产奶量等信息,确保“责任到牛”。


中国的乳业在2008年因为三聚氰胺事件受到重创,这些年一直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伊利目前已经成为一家市值1600多亿元的企业,拥有1000多个产品,其中有10几个产品的销售额都突破了10亿。最新的2018年的全球乳业企业排名中,伊利名列全球第9,亚洲第1。伊利集团副总裁徐克表示,伊利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跻身全球乳业企业的前三名。而这份信心,来源于伊利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不懈坚持。


成立于1956年的伊利,已经连续12年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他们对于CSR的实践也走过了起步、完善、升级三个阶段。



起步:2005年,伊利董事长(中欧EMBA2002)潘刚提出了“厚度优于速度,行业繁荣胜于个体辉煌,社会价值大于商业价值”的理念,提出了“绿色产业链”战略,倡导通过绿色规则推动全行业达成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共识,实现企业与自然、与社会各相关群体的良性互动。


完善:“绿色产业链”战略进入落实阶段,主要包括环保和共赢两个方面。在环保层面,从奶源选择到养护,到可降解包材的选择,从物流链条与生产线的最优化匹配,到生产环节的节能减排,全面碳排查;共赢层面,打造了奶农、合作伙伴和员工共享成果的发展模式。


升级:深度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将其中9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到“产业链共赢、质量与创新、社会公益、营养和健康”四个重点行动领域。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是伊利的重要部门,董事长潘刚担任委员会主席。而潘刚多年来一直强调的是伊利作为行业领导者该有的风范和气度。要做行业的领导者,而不仅仅是领先者。领导者就要承担“老大”应有的责任,要做榜样,对责任要有战略规划,长期坚持,因为责任可以使一个企业走向伟大。


教授点评

新时代企业的“三观”

芮萌教授表示,新时代的企业家需要具备“三观”:全局观、未来观和全球观。全局观就是生态观,要让企业生态链都满意,要让客户、员工满意,让合作伙伴、政府满意,甚至赢得竞争对手的尊重;未来观是站在未来思考问题,以技术创新解决人类未来要面对的问题;全球观是站在全球看问题,站在全球看中国。



推荐阅读

从外企高管到独立创业:一个环境咨询人的20年修炼

做了20年大学老师后,“无知”的他想改变当下年轻人的生存焦虑

25年,从0到45亿,泉峰如何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三重境界”?

为心智障碍者“洗”出一片未来——喜憨儿洗车的可持续商业探索之路

心中有爱,眼中有光——他用10余年打造出中国血糖仪第一品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