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压力下,企业能做的两件事
一场黑天鹅式的疫情,让需求和生产都骤减。放空时期,却值得管理者去检视和改善平日里隐藏在企业深处的隐患。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教授苏锡嘉告诉我们,疫情中不妨去做两件事。
新冠肺炎疫情让大部分企业的经营都陷于停滞。经营场所空空荡荡,熙熙攘攘的人群不见了踪影,看了不免让人忧心忡忡。对企业而言,停顿的经营活动无异于一场特殊的压力测试,许多平时隐藏在深处的隐患和问题这时可能会浮出水面。而且因为经营活动的低缓,管理层也有较多的时间来不受干扰地思考和探索。因此,检验并改善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或许是当前处于困境中的企业可以也是应该做的。
提到风险,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损失和危害。其实,风险只是损失的可能而不是必然。经营企业,无论做什么都有风险,甚至什么都不做也有风险。我们要做的,不是回避而是管理风险。成功的企业家必须有能力分清必须冒的险和必须规避的风险。做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一定会有一个试错的过程。经营者难免犯错误,除非退出江湖。但有些错误真的不能犯,比如常识性的错误、已经犯过的错误或可能危及企业生存的错误。
正确判定风险发生机率和可能带来的损失是识别风险的关键,不妨做到:应“减少”发生机率高、可能损失小的风险;应“避免”发生机率高、可能损失大的风险;可“接受”发生机率低、可能损失小的风险;可“转移”发生机率低、可能损失大的风险。
不追求过度、极致的风险防范
就风险管理而言,我们从来不追求过度、极致的风险防范。风险防范有成本。如下图所示,越靠近右边(即风险控制更彻底),每一单位风险降低的成本就越大,可能会大到企业无法承受。所以,我们一般会在风险和成本都可承受的平衡点(图中的a点)停下来。
过度的风险防控不仅带来难以承受的成本,也会造成恐慌。就像我们这段时间所看到的,有些非疫情重点地区也随意挖沟堵路、扣人封城,对合理适时的复工复产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有时候,不恰当的风险表述也会造成恐慌。上个世纪60年代英国推出第三代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一直有可能导致血栓的风险,从而威胁服药者的生命。英国药物安全委员会在新药推出时发出警告:第三代口服避孕药使这一风险增加一倍,即增加100%。顿时英国全国人心惶惶,适龄女性纷纷停服口服避孕药,导致意外怀孕和堕胎率骤增。
所谓风险增加一倍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服旧药每7000人有一人可能患血栓,而服用新药每7000人有2人患血栓。换言之,相对而言风险增加了100%,绝对而言风险增加了1/7000。大概很少有人会因为风险增加1/7000而恐慌吧?这一夸张的风险表述导致次年英国堕胎数增加1.3万例,本来持续下降的堕胎率转而上升。而且制药业股价普遍下挫,国民医疗保健体系支出大幅增加,育龄女性的健康也受到伤害。
风控的意义:
事前威慑,而非事后惩处
当然,成本不应该是风险管理唯一或首要的考量因素,否则机场和地铁站的安检早就应该取消了。机场安检的本意是发现恐怖袭击阴谋,但实际上恐袭阴谋的侦破揭露靠的都是专业机构的情报或眼线。各国机场的安检几乎从来就没有当场查出过恐袭行为。但如果没有安检的威慑,跃跃欲试的恐怖分子数量恐怕会成倍上升。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建立风险防控和内控制度的最大意义在于事前的阻吓和威慑,而不是事后的揭露和惩处。
说起来令人感慨,风险防范的必要性今天已经普遍得到认可,但风控的成效却始终无法得到明证。风控做到极致是企业平平安安,大小事故一概没有。如果真是这样,相信大家都会把成绩归于领导有方、企业素质过硬、企业文化健康。风控人员的业绩从来就不容易观察,所以从事风控工作必须要有当隐身人的思想准备。
舞弊行为最容易发生的时刻
管控风险,在企业层面关注的是合规,在个人层面则更多注重反舞弊。
最近几年知名跨国公司不断冒出重大合规丑闻:美国富国银行为冲业绩虚开账户,德国大众汽车尾气排放测试造假,巴西国家石油公司集体贪腐等等。
跨国公司每每为合规花费巨资,年开支几乎都达到千万美元以上。一旦被认定有合规错失,为避免被罚巨款,企业必须首先自证清白。所谓自证清白,就是要拿出证据证明企业有完善并切实执行的一系列合规措施、制度。这些证据通常包括:
1 | 订立明确目标:避免不当行为、发现不当行为、让公司政策与法律法规一致;合规措施与目标对应。 |
2 | 建立保密举报热线并确保可用、愿用、有回应。 |
3 | 对员工进行常规性合规培训:跟踪了解培训效果;分析培训前后行为变化。 |
4 | 聘专业机构进行合规项目效果测评。 |
员工舞弊在中小企业中并不少见。一项对500家汽车4S店的调研发现,内控管理缺失的企业占比高达95%。单店舞弊损失每年有20万元以上,单店不规范业务每年损失50万元以上。最近几个月房地产企业的反舞弊行动更揭露出不少千万元级别的案件。防止舞弊,最有效的办法通常是严格规范的制度、工作场所监视和员工举报。舞弊行为最容易发生在员工对工作稳定性缺乏信心的时候,这也是疫情严峻时中小企业必须注意防范的。
管理就是要让“小人”变“君子”
企业的成长有赖于对员工自身价值的尊重和激励。建立规则,小人能变君子;没有约束,天使亦能变魔鬼;加强风险控制,君子可以创造更多价值。
无数事实证明,职业经理人没有适当的约束和激励的话,每个人都会想办法捞取一点好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职务消费。所以,最好的办法首先是选对人,不要让他犯这样的错误,否则,一旦犯了这样的错误就要付出很高的代价。
此外,企业是什么?是人的结合体,这些人是自利的经济人。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艘船,那么企业人就是一群各有所求在船上想着自己利益的人。这些人为什么要上船?通常而言,是一个利字。微妙就在于,如果仅仅是一个利字还好办,只要给足够的酬劳就行了。现在恰恰发现,给钱有的时候不能解决问题。换一句话说,很多人到这艘船上来,希望不仅得到利益,还得到一种满足感、成就感、职业发展的前景等。
在美国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项研究。他们去找了世界五百强公司,就问两个问题:去年有没有管理层离开公司?其中有没有公司非常想留住的人?回答者说:有。
被研究公司列了一张长长的管理层流失的名单。研究人员一个一个找到名单上的人问:你去年离开这家公司,能不能告诉我,企业那么想留住你,还毅然决然离开的原因是什么?
调查结果让研究团队大吃一惊,因为被问的人绝少讲到跟钱有关的事。很多人给的回答在研究团体来看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比如“我不能接受办公室里有人叫助手给他干私活”,“我不能接受上班干私事”……最后一句话是“我不想跟这些人成为同事”。
让大家感慨的就是,无形之间,如果一个公司的文化不好,会把那些具有道德感的人赶离企业。所以,一个公司有好的文化很重要。在这次疫情中,一些受到冲击的企业,尚能对外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对内开源节流的同时宣布不裁员,凝聚了人心。反过来,就有员工表示愿意与企业共克时艰。
疫情中可以做的两件事
为防疫情扩散,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必须长时间留在家中。如果你正在为无所事事而痛苦,我建议你可以做两件有意义而平时忙起来顾不上的事。第一件事是修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成套的内控制度费时费力,成本可观,平时可能无暇顾及。
要知道好的内控制度可以有效促进企业规范运营,摆脱凭经验和个人判断做决策的管理风格。建立内控时对经营流程的梳理和调整也会促进经营效率的提高,在识别风险和完善控制的同时创造价值。而且,好的内控制度也有助于取信资本市场和投资方,降低融资成本。
我们可以做的第二件事是以风控和内控的角度观察周围事项,吸取他人教训。公众关切的疫情应对不当,细想起来都是控制流程出了问题。别人的错误可以成为我们进步的阶梯。
大疫当前,各尽其力,希望我们的努力能让光明早一点扫清阴霾。
在你看来,面对疫情压力,企业需关注哪些风险或问题?欢迎文末留言。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咨询中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