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逃出“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两个聪明人,不一定能生出更聪明的小孩。奥运冠军的小孩,有多少还能是奥运冠军?球王的儿子还能是球王吗?李嘉诚的儿子没能超过李嘉诚,洛克菲勒的孙子也没能超越老洛克菲勒。
一个家庭的二代是否会“沉默”和“失声”?为什么很多家庭逃不出“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一代该如何正确看待二代?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中欧家族传承研究中心联合主任芮萌认为,首先要把二代当成“新生代”,即独立的人。而且只有做擅长的事,二代才能成长为“新生代”。
每一代都是自己的“新生代”,
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使命。
”当我们用某个词语或者符号来指代某一个群体,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对这一群体的某种看法或我们所持的价值观。不同于人们熟知的称谓二代,“新生代”这个词,首先是把家族二代定位为一个独立的人,然后才是其作为家族一员的身份。
“新生代”这个名称折射出对家族二代更具人性关怀的一种期待,即家族二代作为一个独立的人,首先要认识自己,要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很重要,能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才称其为一个完整的人。若一个人没有完整的人格,他将很难承担重大的使命或责任。
儒家文化强调家文化,强调关系。在儒家文化里,家族二代在出生时就已被定位好了,他是家族的一员。而在基督教文化里,父母和子女是一种托管的关系,最终所有人都要向上帝负责。
在西方国家,孩子到了18岁就独立了,父母对他不再负有责任,买房买车都要靠孩子自己,很多人到了30多岁才把助学贷款还清。但是在中国,子女能得到父母全方位的支持,这也意味着父母对子女的人生有更多干涉权;父母老了以后,作为回报,子女也要尽孝。
子女与家族被紧密捆绑在一起,子女的独立人格就会被忽视。所以,二代或“新生代”这两种称谓,其实反映了两种文化,反映了两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家族二代到底群体的一员,还是被视为一个独立的人。国外强调个人主义,中国强调集体主义。
因此,家族二代的“沉默”与“失声”,家族二代被一代的梦想黑洞吞噬的现象在中国更为普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中国家族企业二代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他们很多还没有建立起对自己的完整认知,对自身身份的认知更多停留在“我是谁的儿子”这个层面。如果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健全的人格,他们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很容易有挫败感。
01
以正确的财富观塑造“新生代”
一个家族的二代是否“失声”,和这个家族的财富多少、是否有健全的财富传承机制,并没有必然关系。关键在于,这个家族如何看待财富的目的。财富是用来束缚下一代发展的,还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在西方国家,如果家族将自身看作财富的代管者,最终要向上帝汇报,那么这个家族就会建立起一套与之相应的财富管理方式。持有这种财富价值观的家族,会给下一代更多的自由选择权,让财富助推下一代自由翱翔,而非禁锢下一代手足,使其成为守财的奴仆。
家族怎么看待财富、使用财富,除了和家族的财富价值观有关,还与家族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家族所处的财富积累阶段有关。在中国社会,有些人在短短三四十年里积累了大量财富,而在此之前,他们从没有见过如此多的财富。所以,家族一代对财富的认知往往会出现偏差。
有的一代认为,自己是凭运气积累了这么多财富,所以他会去烧香拜佛;有的一代认为自己能力强才创造了财富,所以他想要一再地证明自己。可以说,为数不少的家族一代,其心智也不健全,对财富的认知也是扭曲的。这种认知必然会带给下一代。下一代也会认为,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有钱就代表有社会地位。
02
对“我是谁”的认知是一种心理资本
家族有五大资本,即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智力资本和精神资本。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本,它是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精神资本的基础。人力资本,简而言之就是家族二代的成长。
二代的成长,首先要建立“我是谁”的认知,这是一种心理资本。心理资本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生代之声》这本书里讲到一个概念,“韧性”(resilience,或译为“复原力”),这是心理资本的一个方面,关乎当你遇到挫折该怎么应对。
完整的心理资本包含四个方面:希望(Hope),能效(Efficiency),韧性(Resilience)和乐观(Optimism)。具备这四个方面心理资本的人,才是一个健全的人。于家族二代身上,这四个方面可通过三点体现。
首先,他有没有目标和使命?目标是为了家族,还是为了社会或者整个人类?
其次,他对自己有没有信心?在成长过程中,二代有家族资源铺路,在家族的氛围里他能一帆风顺,可一旦走向社会,没有得到他人的特别对待,就可能处处碰壁,因而丧失信心,有些人甚至陷入不良爱好而不能自拔。
最后,他如何对成功归因?你认为你的成功是归因于环境,还是归因于你自己?很多中国的一代会把失败归因于环境,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正确地看待环境和个人因素,能使你对未来有一个好的心态。
03
一代的认知造就二代的命运
家族一代能够成功,有很多特殊因素,既有个人能力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原因。这些并不能够复制到下一代身上,家族二代未必如一代那样优秀。因此,一代不能期望二代都能够超越自己。
科学上有很多证据证明,自然界存在着“均值回归”这一规律。两个聪明人,不一定能生出更聪明的小孩。奥运冠军的小孩,有多少还能是奥运冠军?球王的儿子还能是球王吗?李嘉诚的儿子没能超过李嘉诚,洛克菲勒的孙子也没能超越老洛克菲勒。
我们对大自然的法则要心存敬畏,那个法则比我们人类的法则要高。家族一代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看待二代,不能强加给二代某种使命。就算二代有这个使命感,还要看他有没有这个能力。
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就要因材施教。一代要善于发现这个孩子擅长的地方,他管不了企业,可以管钱;管不了钱,可以做慈善;做不了慈善,可以做教育。做擅长的事,二代才能成长为“新生代”。无论家族多有钱,如果让孩子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当他与擅长的人同台竞争,他还是会失败的。
一代如果对二代约束较多,二代从小在温室里长大,就没有选择。如果一代比较开明,允许孩子去外面闯荡,闯荡之后让孩子自己来选择要不要回家、什么时候回家、回家以后从什么岗位干起、回家以后还能不能再出走,如此这般,二代才能够真正成长起来。
但在中国的文化里,父权的权威还是比较强势的,这使得二代没有机会去外面的世界探索。实际上,只有给到二代机会去外面的世界探索、试错,最后二代如果还是选择回到家里,认为这样能使他有更高的起点,成功的概率也更高,那么这才能成为他一个自动的选择。自动的选择,才会使他更有内驱力、韧性,也才能让企业走得更长远、更辉煌。
所以,能否让二代成为“新生代”,关键要看一代。人类的历史有两万多年,有财富可继承的历史也有数千年。为什么一直逃不出“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这里主要还是看家族一代的意识。父辈掌握了所有,二代得不到应有的空间与成长。很多二代“卧薪尝胆”,等自己有了权力后,开始跟一代博弈。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新近美剧《继承之战》(Succession),讲述的正是人与家庭在权力和财富中的迷失。剧中父亲和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斗争,儿子和女儿之间斗争,每一个人心智都不健全,每一个人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都只为了打败对方,从而获得成就感。至于家族的整体利益和企业员工的利益,他们全然不顾及。这部剧赤裸裸地展示了人性。在现实中,并非每一个家族成员都会如此极端,但该剧揭示的人性弱点是普遍存在的。
04
每一代都是“新生代”
其实,无论对于一代还是二代,首先要把“我是谁”这个问题解决了。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自私的,父母其实爱的是自己。比如,孩子考上了名校,父母就多了一些吹嘘的资本。这种父母自己心智就是不健全的,自然会把一些错误的认知带给下一代。
每一代都是自己的“新生代”。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使命。人生的终极目的是幸福,幸福来自哪里?来自使命的触达。我最喜欢茨威格的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人在小时候对未来的很多设想都是天真幼稚的,只有在对这个世界有所了解之后,在经历了人生的残酷和沧桑之后,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的使命。人只有为自己的使命去奋斗,并且达成这种使命,才会有成就感、幸福感。
这与他财富的多少并无必然关系。那些身家几十亿、几百亿的人为什么还天天去上班?因为他们要么还在找自己的使命,还没有找到,要么在为达成使命而努力。没有找到人生使命,心里总是缺一块,而且那种缺损是金钱弥补不了的。
很多时候,一代的错误观点在于,认为人生使命也是可以用钱买到的。他们把错误的目标当作了目标。比如,为孩子请最好的家教、找最好的申请学校、给哈佛大学捐钱,让孩子成为哈佛大学的学生。孩子最后有了一个哈佛毕业生的头衔,但这不是他自己努力得来的,也并不一定是孩子自己想要的目标。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为什么要从哈佛退学?因为他们在哈佛没有找到使命所在。
每一代都要找到自己的使命。当父辈在为使命而努力和追求时,孩子看到了也会问自己,那么我的使命是什么?当他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家里的财富和资源就会成为他达成使命的助推力。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峰,别人要从山脚起步,然后到达1号营地、2号营地、3号营地、4号营地,最后才能登顶;而他可以直接从4号营地出发,无须经历从山脚开始向上攀爬的过程。
左右滑动查看
芮萌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和鹏瑞金融学教席教授。他是专业的特许财务分析师和特许风险管理师。加入中欧之前,芮萌教授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以及香港理工大学金融与会计系任教,他是香港中文大学的终身教授。他曾担任香港理工大学中国会计与金融中心副主任,香港中文大学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公司会计专业硕士(MACC)项目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公司高级会计专业硕士(EMPACC)项目主任。
芮萌教授的教学与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金融学方面,在国际知名的期刊上发表了70多篇文章,他还在国内顶尖的期刊上发表过20多篇文章。
文中创意图片已获海洛图库授权。
来源 | 《家族企业》杂志
整理 | 郑晓芳
编辑 | 江雁南、王忆万
优秀的二代人物有哪些特质?欢迎在文末留言分享。
关注中欧官方视频号,获取更多教授洞见
推荐阅读
点击咨询中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