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业人才不足?数字鸿沟不小?智慧医院还有多远

朱晓明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2023-03-11

近几年,数字中国、数字化应用转化已融入“十四五”规划,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医院现代建设的必然发展趋势。作为中国医疗事业的四梁八柱,公立医院的数字化转型,更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公立医院的转型现状如何?面临哪些问题?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未来应该如何更好地推进?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原院长、管理学教授、中欧智慧医疗创业课程联席主任、中欧智慧医疗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朱晓明在本文中对这些问题予以解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要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等等。过去几年,中国已经把数字中国、数字化应用转化融入“十四五”规划,并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要“推动健康科技创新”“推进医学科技进步”“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


在中国的医疗事业中,公立医院起到顶天立地、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全球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公立医院所积累的经验和数据就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公立医院是“久久当功、功不在我”“大医精诚、大爱大德”精神的践行者。


数字化转型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必然发展趋势。作为中国医疗事业的四梁八柱,公立医院的数字化转型,在提升全民身体健康方面,具有战略性的价值,有利于实现创新成果普惠共享。


01

公立医院转型面临的问题


公立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有几大特点:重资产、多学科(MDT)、双优化(两个B2B:临床to实验室、实验室to临床)、强基础(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当领雁(Leading Goose)、挑重担(包括应急、应援、栽培高端专业人才、培训护佑生命的生力军)。


公立医院想走得更远,必须要始终如一地坚持数字化转型。从信息经济到网络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长达半个世纪的变革中,转型绝非遥不可及,也并非触手可及。当前,很多医院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但过程中仍面临很多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各大医院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参数,各类数据的分享、利用、服务与拓展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


目前,公立医院采用了大量先进数字化医疗设备,提高了医疗水平。例如,全球最新一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顺利开机投入临床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目前特大型城市医疗中心的数量仍旧很少,未来需要更多这样的医疗中心,来借助可视化的手段为有需求的省级、县级医疗机构提供精准读图、解析诊治、无时差的服务网络。


而且,虽然医疗机构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服务数据,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字化专业人才,数据存储的有序性和数据管理能力仍待提高


另外,不同医院和不同科室的数字化程度不同、标准不一、个性化需求多,导致各部门难以共享数据和记录,阻碍了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进程。



第二,数字医疗投入大却不能直接创收,投入产出不平衡。


新技术与新设备层出不穷,更新速度极快,但与此同时,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被很快淘汰。已建立信息系统的“包袱”会越来越大,久而久之,需要维护的成本也会水涨船高。如果不进行技术收费,只由公立医院来承担巨大的成本,医院的资产负担将会越来越重;而一旦开始进行新技术方面的收费,又会面临医疗资源滥用的问题。这是当前医疗机构要进行数字化转型时,需要解决的一大矛盾。


第三,面对不断更新的数字技术,老年群体无所适从,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


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就医过程中面临困难,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当前,各个医院都拥有自己的公众号和智能软件,不同医院之间的就医数据并不互通,去不同医院就医意味着要在手机上安装不同的软件终端。


对很多老年人来说,用手机进行预约挂号、操作医院现场自助机等,都是不小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选择到医院人工窗口挂号,结果却常因为当日号源已约满而徒劳往返。不仅如此,在医院进行病情检查时,他们还经常面临着需要在多楼层、多科室排队等待,并要在自助机上打印检查报告等程序,这些都增加了他们的就医难度。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通过打造智慧医院数字化示范场景,加快推进市级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工作,让民众享有更便捷的医疗服务,打造更有温度的健康服务,值得进一步深入讨论。公立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应当成为“无处不数字,处处皆高质”的排头兵。



02

公立医院数字化转型成功实践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一些公立医院的数字化转型实践还是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并对其他医院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医院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要提高运营效率,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医疗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鉴于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基于数字化的底盘,对运营效率的提升进行了多维度的优化,包括采取便捷就医、数字孪生沉浸式体验、云检测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通过创新技术转化,探索智慧元宇宙及智慧医院建设的新模式,在数据和图谱设计上打造了患者孪生、医生孪生、管理孪生、院区孪生,通过数字孪生、5G、AI等技术的应用,打造智慧驾驶舱,从而达成一院多区的管理目的,助力人力、设备、流程、物资、空间一体化协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数字化转型则体现在全程陪诊、解决医院停车问题、助力病人学习进步、整合病例等方面。通过人工智能的应用,让医生得以集中精力干想干的事。华山医院转型的过程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即数字化转型过程要考虑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人工智能与数字医疗的边界。数字化首先要“人性化”,不能忽视医疗本身的社会属性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治愈的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


以上这些医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数字化转型案例,我们从中可看到医院管理层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预见力、预测力、判断力和执行力。他们推进的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数字化全流程再造、元宇宙等技术,为其他公立医院、非公医疗机构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最后,公立医院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对非公医疗机构也有很好的借鉴价值。非公医疗机构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轻资产、少环节、多扇面(可以从事进出口贸易、跨境电商等)、快适应、强服务。公立医院与非公医疗机构不是“既生瑜何生亮”之情,而是合作、协作之缘。公立医院及其骨干医生需要有责任担当,需与非公医疗机构实现差异化共生。公立医院与非公医疗机构是在医疗事业、医疗产业中相互提携的同伴,是在医疗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方面交相辉映的未来之星


教授简介

朱晓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2006年6月至2015年3月担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银联博士后工作站指导教授;国际管理学会(IAM)会员。现任中欧智慧医疗创业课程联席主任;曾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国际商务专业高级技术评审委员会主任。


编辑 | 田佳玮

责编 | 岳顶军


文中提及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你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体验过?欢迎留言分享,点赞最多的前3名读者将获得中欧知识笔记《未来的答案》一本和“嘉话丑说”播客书签一张(随机)~


关注中欧官方视频号,获取更多教授洞见


推荐阅读

_

203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高达4亿,如何应对?

_

越努力,越幸运?当心这可能是个“陷阱”

_

发生转变的不仅是外企境遇,还有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角色

点击咨询中欧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