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公众号对原创稿件享有版权,转载需注明出处
信仰的力量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动荡岁月,他们被感染、鼓舞与召唤,毅然加入党组织,从此将信仰的力量嵌入血脉,一生舍命相随。
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们拿起枪,奔赴战场杀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用生命和热血迎来新中国的胜利;
他们加入儿童团、民兵组织、妇救会……是如林的担架,如流的推车中的一员,用肩膀和汗水,为革命军队提供坚实的后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们在秦皇岛的农村大地,在厂矿、车间带领群众,忘我劳作,用不息的奋斗,干出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
他们用一生的时光见证了亿万人民是如何一心跟着共产党,铸就了民族的新生、国家的新生、城市的新生。
他们更是用一生的经历告诉后来人,什么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价值。
韩淑珍韩淑珍:卢龙县刘家营乡水峪村,94岁,194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任村妇联主任。在战争年代,她带领村中妇女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回家做鞋、做袜子、纺线织布。没日没夜地劳作,韩素珍的眼睛受到了影响,但无论多么艰难,她从未有怨言。村里有什么送给她的慰问品,她总是主动要求把东西送给更需要的人。年岁虽高,老人身体依然健朗,儿孙满堂,乐享天伦。她说,今天的日子这么好,过去付出的辛劳都值得。
安瑞发安瑞发:卢龙县燕河营镇燕窝庄村,93岁,1946年7月参军,1947年7月入党。在燕窝庄人心中,老党员安瑞发格外值得敬重。他当过兵,务过农,管过供销社,还在村里的综合厂抓过生产。后辈眼里的他,性格直来直去,对待工作尽职尽责,村里有事,总是带头往前冲。2002年,燕窝庄村硬化村内街道,为了说服村民们集资修路,70多岁的安瑞发主动请缨,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做工作。在他的坚持与努力下,村里的路顺利修起来。安瑞发是老兵、老党员,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得到传承,他的孙子和两个外孙均已应征入伍,保家卫国。
陈玉芹陈玉芹:卢龙县陈官屯镇陈官屯村,94岁,1948年入党。平时,老人喜欢做些针线活,虽然眼神不及从前,但手指还是那么灵活。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村小组长,她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民众捐款、捐物,带领村中妇女为部队制作军装、鞋垫等军需物品。
解放后,陈玉芹又在村中担任妇女队长。提起过往,老人说:自己是党员,就得干在前头。那时候一天到晚忙生产,顾不上管孩子,有一次干活间隙回来给女儿喂奶,发现孩子不知什么时候从炕上掉下来,趴在板柜下面睡着了……
如今在四个女儿的照顾下,老人生活得恬淡幸福,女儿问她当时为啥入党,她说:共产党说要带领大家过上人人吃饱穿暖的日子,那是多好的日子啊,我就是要加入这样的党,奔向好日子!
韩佑清韩佑清:卢龙县刘家营乡桑园村,93岁,1946年6月入党。老人回忆,自己15岁就跑去当兵,因年龄太小被劝回。后来终于如愿当上解放军,曾任冀东军分区分部通讯员。服役期间,参加了沈阳、朝阳、长春和解放天津、北京等战役。在兴隆战场上,多次冒着枪林弹雨传达首长命令,为战斗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曾荣立冀东军分部大功一次,四野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1955年退伍回到家乡,又全力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曾任民兵连长、村党支部副书记,带班到密云修水库,“腊月里,一人喝上一大碗白酒泡在冰水里干活”。拼命工作,不计得失,是韩佑清他们这一辈老党员共同的情怀。
黄淑香黄淑香:卢龙县卢龙镇崔庄村,94岁,1944年5月入党。老人讲起鸡毛信的故事,还能生动地描述当年的惊险:见到鸡毛信转身就走,一分钟都不能耽误。有一次去卢龙城送信,篮子里装上三斤面贴上红纸。日本鬼子拿着刺刀抵上胸膛,当时横下一条心,也没想活。旁边一个伪军说到:有人生小孩儿,这是送面的,走吧!她这才得以脱身,一口气跑到青龙河边,感觉又渴又饿,捧起水一口喝下去,再捧起时发现水里竟然有小虫子。
黄淑香在抗日战争时期组织全村妇女成立妇联抗日会,配合民兵和地区小队做抗战后勤服务和通信联络工作,同日军开展游击斗争。解放后,一直担任村妇联主任,她还积极带领村内妇女搞养猪和蔬菜种植,使崔庄村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
李昌
李昌:卢龙县潘庄镇卸甲庄村,93岁,1945年入党,1947年参军。曾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并和战友南下作战,曾立三等功三次,战斗中子弹从腿部穿过,受了伤。
李昌说,战争结束,全国解放了,想想家里还那么穷,就想回家。回乡后,李昌当过村支书,带领村民生产建设。如今,操劳一生的他身体大不如前,但唱起当年的歌曲,还是那么豪迈——“下江南,下江南,辛辛苦苦夺武汉,打下两广和福建,解放人民两万万,报仇恨,抓战犯,不消灭蒋伪军不是英雄汉!”
李平李平:卢龙县卢龙镇上枣园村,92岁,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经历了“不停干的一辈子”。1947年,“个子还没步枪高”的李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于同年入党。在解放战争时期,李平获个人三等功一次,并在几次战斗中分别获得了东北、华北、华南以及全国解放奖章等荣誉。解放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带领群众抓生产,搞建设。在他的带领下,上枣园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员李平、老兵李平,为全国的解放和家乡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树林李树林:卢龙县潘庄镇白家窝村,92岁,1948年入党。1945年,16岁的李树林把牛拴到东家门前柱子上,一口气跑到邻村找到了八路军,要参军。连长见李树林岁数小,把他留在手榴弹厂。1948年,解放战争时,李树林已经是一名爆破班班长。不久,他奔赴四平战场,“我交待一下的工夫,副班长抢过炸药包,一溜烟冲了出去。”副班长身影消失在一声巨响里,一班12个人,就回来4个。
在打完平津战役后,李树林跟着部队南下,他所在的部队担负起架桥的任务,工兵李树林和战友整天泡在水里,一路把桥架到广州。后来,李树林又参加了朝鲜战争,直到1958年才复员回乡。回到村里,李树林担任过生产队长、民兵连长、村支书,带着全村搞生产建设。今天李树林还是常常念叨替自己牺牲的战友,他们要是能看到今天,该有多好!
刘素芝刘素芝:卢龙县卢龙镇三街村,96岁,1944年入党。刘素芝原是卢龙双望镇刘各庄村人,抗战时,双望是敌占区,她积极动员乡里子弟参军,为部队筹粮、筹款。曾涉险进入敌占区收集情报,组织并带领乡亲与日寇扫荡讨伐周旋。解放后,积极投身土改运动,参加了从初级社到人民公社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生产建设。在她的影响带动下,家中后辈有多人参军入党。她的儿子说,当年的刘素芝做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工作。
马秀英马秀英:卢龙县卢龙镇达连港村,96岁,1944年入党。说起入党,老人连说共产党好啊,现在日子多好!马秀英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前方战士做布鞋,在家庭困难的情况下,还为革命军队送小米。她的丈夫在战场上牺牲,后来改嫁到达连港村,当时选爱人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对方要是共产党员,两人有共同的目标,好好干,把国家建设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