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愁里的中国丨叶一剑:无文旅,不小镇

2017-06-01 叶一剑 方塘智库

无文旅,不小镇

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

而文旅功能成为标配

其中,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灵魂

欢迎收看第二十二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507uyfay0&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以“既要在云端,又要在人间”的研究态度,践行行走、思考、写作、阅读、对话“五位一体”的治学路径,对区域经济、城市、建筑、商业与文旅等领域进行持续追踪,以实现对时代变革的记录和思考。

附文字版:

当前对于特色小镇,无论是从政策的鼓励,还是在具体的策划中,必然要包括对于文化旅游的重视。

比如,有的省份要求所有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3A级或4A级景区来做,如果一些直接以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主导的项目,基本都是按照5A级景区来做。

为什么要把文旅产业或文旅的概念以及文旅元素在整个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摆得如此重要,需要从当今人的消费端的状况去理解。如果要对人的一生进行界定,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人的定居状态;第二,人的旅居状态。

以前我们最极端的状态是,人在一个地方,一生都没有离开过,都只是在自己的周边活动,活动半径是很小的,一生处在定居的状态。但是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都是在旅居的状态度过。

所以,如果随着人的旅居状态的增加,那么文旅产业,或者旅游产业的复兴完是意料之中的事。而对于特色小镇这个产品,从它的消费群体或者消费心理来看,其实有两部分来构成,一部分是定居的人口。所以,每一个特色小镇都应该有城市的基本功能,它不是一个产业园区,有社区的功能;另外一个是每个特色小镇都要有旅游服务的功能,这是无文旅,不小镇的一个基础。

无文旅,不小镇的背后,其实除了消费需求的导向以外,给我们带来的另外一个启示是,以前思考说这个地方怎么样能够满足当地人的需求。如果大量的旅居人口到这里的话,就必须要把治理模式、基础设施,以及产品形态做出重新思考。

另外,我们应该也看到,旅游项目转型的时候,其实也努力的把城市的功能给完善,现在有一个提法,叫“景城互动”,也就是景区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之间是要互动的,甚至于说在一个物理空间,在一个小镇里一定要实现城市的功能,或者城镇化与文旅产业之间完全的去融合。

传统的园区也好,以及传统的地产项目也好,如果想往特色小镇走的话,必须考虑旅游功能的配套,在做旅游项目的时候,也要考虑与城市功能的一个互动,这是时代需求所决定的。有了这种需求以后,就必须沿着这样一个方向来完成特色小镇的综合打造。

但是,文旅小镇并不是特色小镇的全部,因为现在看到很多地方在讨论特色小镇的时候,我觉得现在有两个比较明显的趋势,第一,产业是特色小镇的支撑,如果没有一个产业特色小镇就没有办法营销,产业包括文旅产业,同时也有非文旅产业。

但是,无论是什么产业,在一个新的特色小镇里面,都必须要有文旅产业的介入。而且,文旅,文化是核心。最近大家都在争论说,产业是特色小镇的灵魂。在我看来,这个观点不是特别准确,产业是特色小镇建设最核心的支撑,但是,它并不是灵魂。

我认为文化肯定是特色小镇的一个灵魂。比如,原来的产业园区,按照产业园区的运营思路的话,那么产业肯定是整个区域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东西。但是我们今天看到,很多园区,很多产业园区有产业无城市,或者有产业无灵魂。所以,在今天这个时代再去思考的话,文化是区域的灵魂,在文化作为区域开发灵魂的同时,文化的商业化或者产业化其实和旅游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任何特色小镇的营造,文旅都具有非常核心的功能,无论是文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文旅小镇,还是以非文旅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小镇,对于文化和旅游的重视,和它相配套的基础性的思考,综合性的思考,都是必须要做出一个抉择。在抉择以后,才能够完成所谓的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模式背景下的特色小镇的营造,这也是我们说的无文旅不小镇的一个基本的逻辑。

相关阅读

叶一剑:特色小镇的下一站

叶一剑:雄安新区的逻辑

叶一剑:产业新城在中国

叶一剑:园区经济的黄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