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塘大讲堂丨徐丰超:特色小镇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文丨徐丰超(方塘小镇运营总监)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乡村经济发展滞后(尤其是西部地区)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表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加以弥补的主要短板。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农业农村的发展摆到国家战略的位置进行决策部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同时也是解决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弥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短板的重要抓手。
1
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两次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之一,彰显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和时代性。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针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又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必须要基于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大力推进农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现代农业刻不容缓
在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战略更是作出详尽指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发展现代农业;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总体要求:坚持农村优先发展,按照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的发展必然要有兴旺发达的产业支撑,只有在乡村实现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发挥优势,形成居于市场竞争力又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才能有活力,经济才能大发展;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充分科学合理利用自然山水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祛除乡村生活陋习,治理美化乡村生活环境,真正使乡村成为山清水秀、天高云淡、风景如画的充满希望的田野和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要弘扬乡土气息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尚,使整个乡村社会更加互助发展,乡邻和睦,乡风文明。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要坚持法治、德治、村民自治相结合的治理结构,让村民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要弘扬和传承优良的传统道德观,把尊老爱幼、济贫扶弱、维护公益作为道德标准去衡量。每一个村民的言行举止,要把乡规民约、村民自治整合起来,在保障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基础上,把乡村治理结构中的切合当地实际的村民自治与法治、德治结合起来,形成治理有序的规范体系。只有有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每个人有尊严地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大家庭里,这才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归宿。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
已经明确的乡村振兴战略的节奏安排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完成。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城乡差距逐渐缩小,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基础设施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民就业质量得到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
在我们看来,乡村振兴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政治命题的新思辨框架,对社会稳定的诉求当是这一战略提出的重要的逻辑出发点之一。在此之外,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农业新生、生态保护等也都是这一战略的目标诉求。
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特色小镇建设成为重要的载体和突破口。通过建设特而强、小而美的特色小镇,带动乡村特色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2
特色小镇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力
起源于浙江的特色小镇,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作出重要批示以来,特色小镇建设氛围如火如荼,一时间,这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受到了全国各地方政府空前的追捧,目前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原国家住建部于2016年和2017年分两批次公布共40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名单。与此同时,中央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在全国引导建设1000个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是乡村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
特色小镇经过这几年疯狂般的建设,在培育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2017年12月由我国多个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特色小镇的建设在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有些地区甚至存在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的苗头。
2018年,在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培育发展在经历了快速推进后也逐步回归理性。
而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特色小镇对新时期的乡村问题的解决有何价值?在我们看来,特色小镇的建设对乡村振兴而言,其价值是多个层面的,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层面:
其一,特色小镇是乡村就地城镇化的重要平台;我们曾多次对袁家村进行调研和研究,发现其结合当地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在地文化等,通过发展观光、餐饮、土特产销售等,通过系列产品的打造和产业做支撑,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以及返乡创业的问题。
其二,特色小镇是乡村资源配置的主要平台;小镇作为一种重资产项目,其投资运作特点必然是大资本长周期。特色小镇作为一个空间载体,其平台属性天然存在。那么,特色小镇作为重资产来运营,其也必备产品属性,即小镇的各权益相关者都以期获得收益。平台构建的是生态,产品面向的是市场。
特色小镇是一种小空间,大集聚,其不仅实现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等要素的聚集;也实现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叠加;还实现了一二三产业及其产业内部之间的融合;在实现生产、生态、生活共融的同时营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乡村空间。
特色小镇与休闲农业关系密切
其三,特色小镇是乡村文旅资源整合的平台;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乡村地区有大量的优质文旅资源,但这些资源是分散的、割裂的、有时是冲突的,通过特色小镇这一平台,将这些优质的文旅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区域文旅产业生态,进而形成一个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一方面丰富了当地的旅游产品,同时也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
其四,特色小镇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路径;特色小镇和休闲农业关系密切,《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第十三条“加快特色镇发展”一节中提出,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先进制造、民俗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镇,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近城镇化。特色小镇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将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其五,特色小镇是乡村在地文化再表达的载体;我们发现,很多乡村地区遗存着大量的文化遗产,但大多都已被遗忘。通过特色小镇的平台可以将这些已经被遗忘和或被发现的在地文化进行深度挖掘,通过不同形式进行IP化打造、国际化再表达、产业链再延伸。实现本区域产城人文的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文化的振兴。
总之,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需要一个市场化的平台和载体,把乡村优雅环境、人文风俗、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等在空间上进行集中和集聚,可加快乡村振兴进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