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愁里的中国丨叶一剑:疯狂的乡村振兴

叶一剑 方塘智库 2022-05-03


从三农问题到乡村振兴

变的是内涵,不变的是问题

圈地?伐树?大规模生产?

乡村振兴到底振的是什么?

欢迎收看第六十五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6127ervun&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以“既要在云端,又要在人间”的研究态度,践行行走、思考、写作、阅读、对话“五位一体”的治学路径,对区域经济、城市、建筑、商业与文旅等领域进行持续追踪,以实现对时代变革的记录和思考。

附文字版:

从国家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后,在很多的基层其实已经进行得是如火如荼,甚至采取了像特色小镇提出来以后的运动式的、疯狂式的一种乡村振兴的措施,出现了一些不太理想的状态。

比如说土地的圈占,快速地打破原来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实行大面积的开发。比如随着所谓的大面积土地整合或整理,很多在地图上可以看到的一些大的树木,都在面临着被砍伐。另外还有,在这样的一个规模化的生产过程中,其物种基本都是一种非粮化的选择。其实这种状态不应该成为这一轮乡村振兴的主流。

以前可能认为中国农业的出路,一定要走这种规模化的机械化的操作,但其实在很多的中原地区,或者说在一些土地本来和背后整个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密切相关的地区,快速地推进这种大规模的发展模式,可能并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所以今天再去看乡村振兴,就像之前审视特色小镇一样,要防止这种在整个国家战略的推崇之下,出现轰轰烈烈或者疯狂式的这样一个进程。而且特色小镇这一轮所谓的快速推进,其实更多的是投资机构在某一个片区内的一个投资行为,它虽然可能会造成一些投资的浪费,但还不至于对整个乡村结构或者整个在地文化系统形成一个快速的破坏。但乡村不是这样。

乡村它最大的一个价值就停留在它整个的普遍性空间里边,如果按照一种运动式的方式去推进,那它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对它进行一个建设性提升,要么就是对它造成一个不可挽回的破坏。所以这种运动式的在没有好好规划的情况下去快速的推进,其实它不单是一种浪费,更大的是破坏。所以在这一轮的乡村振兴中,每个参与的人都要慎重的去思考他推进的节奏,慎重的去思考他路径的选择,尤其是要因地制宜的去考虑,在不同的地区要实行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

因为我们在参与了很多的项目之后突然发现,就无论是做小镇还是做一个区域的园区开发,或者更纯粹的做乡村旅游做乡村振兴的发展,其实大量的都牵涉到即有的农村格局。比如说村落的问题、耕地的问题、乡村环境的问题。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在想,如果说农民依然在当地实现他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收入的提升,那么要用什么方式去实现它?那么农民手里有什么资源?其实他最重要的资源,就是耕地。而耕地的背后其实就是农业的一个再思考。关于农业,它应该怎么去处理的问题。

那对于农业价值的再发现,这里面可能有几个元素是比较值得思考的,比如说生态化处理,让农业变得安全;比如说文化化处理,将农业变成一个很重要的景观资源,来实现农业的价值化。另外还有一个叫全生命周期的去看待农业。也就是说,从它种上那一刻起,一直到它产品出现,包括产品的二次加工,这每一个环节,其实都是可以找到它的价值的,只不过它价值的寻找要通过不同的维度去实现它。

比如说当它长成一片绿色的时候,它的景观价值就出来了。那它的物品产生出来的时候,就完全可以通过一个在地化的电商渠道,去实现更大半径的一个变现。所以一直有个说法叫第六产业,也就是在看待农业的时候,一定是一二三产联动去发现它的价值,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的一个更好发展。

当然乡村振兴背后的核心其实是整个乡村社会结构和在地文化体系,包括产业的联动。它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土地是规模种植还是分散种植的问题,它背后其实直接触动的是整个社会结构的一个变化问题。那么如果不能处理好社会结构的变化,可能我们对于整个乡村振兴的理解或者它的发展方向,不单不能给它一个很好的未来,还可能带有一种根本性的破坏。所以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上,尤其是整体的国家乡村振兴具体规划和战略还没有出来之时,那么对于乡村振兴的介入和推动,应该要相对慎重一些,而且更多的要把因地制宜的意识置入到这个过程当中去。

所以说期待这样的一个疯狂的乡村振兴的行为少一些,慢下来。因为它的破坏性可能是未来回头看今天时一个最大的遗憾。

相关阅读

叶一剑:优雅生活何处寻

叶一剑:途远的理想

叶一剑:全域旅游的真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