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文化 | 新女性,新观点--廖何历史⑨
廖何历史时间到啦
上期我们了解到,廖仲恺先生在加入同盟会后,为了革命事业呕心沥血,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执行秘密任务,这种舍身报国的精神令人敬佩!这次为大家讲解何香凝先生在那个时期作为新女性提出的新观点。
何香凝出国时是个年方24岁的少妇,受封建制度礼教束缚了二千多年的中国女子,当时受教育仍然很少,能赴日留学的女青年更是凤毛麟角,到1903年底也就十几名。参加同盟会的女性极少,在何香凝参加之前只有一名,前后加起来只有50人左右,而其中能有所作为的则又是少之又少,何香凝成为佼佼者!
何香凝为什么能成为少数幸运儿与佼佼者?这跟她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刚强性格有关,也跟她的伴侣廖仲恺怀抱关注祖国命运、追求进步的崇高理想有关,更跟他们夫妇间相互尊重、相互砥砺、携手共进分不开。何香凝年少时就“出污泥而不染”,她持着新观点!另一方面,她获得了丈夫的引导和支持。无疑,廖仲恺扮演着尊重夫人、平等以待的可敬角色!这些是何香凝独特的“先天优势”。
何香凝有一首五言诗抒发她离家赴日求学多年、走上民主革命道路的心情:
“故国经年别,求学走他邦。驱逐鞑虏贼,还我好边疆!”
从此,她真正走出深闺,走出国门、走进革命团体、走近政治舞台,她的思想又获得不断成熟的一片“沃土”。她不仅走进了从小就梦寐以求的学校,而且结交友朋、加入革命政党,何香凝深受留学界高涨的爱国气氛的感染和革命理论的熏陶!那里革命思潮,一日千里,有志者纷纷创办杂志,大多以发扬民族主义为号召,她认识到了以女性的角色亦可以有所作为,并持之以据,不久后,她在处女作《敬告我同胞姊妹》中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
此文发表在1903年6月出版的进步杂志《江苏》第4期上,是一篇只有七百字的短文,却表达了她关于妇女问题的看法:
一是痛感祖国危亡、需要奋起挽救的决心,表达了她的忧国忧民之思;二是深切同情中国妇女二千多年遭受封建束缚的悲惨处境;三是鲜明提出妇女要实现解放就要自己奋起努力,不能坐以待毙,最要紧的是“勿放弃责任”,以“不有个人,焉有社会”相勉励,提出妇女要学习“新知”,“成已”才能“成人”;四是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具有密切相关,姊妹同胞不能再对天下兴亡漠然置之,号召妇女振作起来,与男子一样承担国家兴亡的责任,她相信占人口一半的妇女有力量!
她这样写道:
“呜呼!国事不可问矣。我国民将昏然懵然以待亡国乎?抑亦发奋为雄以与白种竞胜乎?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此固男子之义务,然与男子同视听、同官骸之女子独非人类乎?然则天下兴亡,吾二万万同胞安宁漠视哉?覆巢之下,薪火之上,宁有幸欤?吁我同胞,至今日犹墨守无才是德之谬说,有目而盲,有耳而聋,有脑而窒,有心而蓬。其上者则沉溺于词赋,研心于笔札。叹老嗟悲之声,充斥乎闺房;春花秋月之词,缤纷于楮墨。不知国家为何物,兴亡为何事。土地日削,置若罔闻。其必待肌肤之辱、死亡之惨及身而后觉乎?则庚子之变,联军入北京之事,去今未远,铁骑到处,民不聊生。日人所著《北清观战记》纪当日联军在通州纵性屠戮,肆行淫掠,良家妇女之蒙羞含耻,投身于贮雨水瓶[缸]中自杀者,通州一处,已千数百人。记者鼻酸,读者心痛,我同胞岂其未闻之乎?近日报纸所传,俄人虐杀犹太人之事,闻者哀之,以其为亡国贱俘,无可告诉。夫我中国之不国,固已久矣。其为无告之民,几与犹太人等。我辈今不自奋以图振作,则异族侵凌之惨祸,岂在远乎?吁我同胞,其勿仍以玩物自待,急宜破女子数千年之黑暗地狱,共谋社会之幸福,以光复我古国声名。如当日罗兰夫人、美世儿、苏太流夫人者,是非渺然一弱女子乎?然卒能以身许国,为历史上伟人,则我辈又何必多让也。且西谚曰:‘女子者,生产文明者也’;又曰:‘女子者,社会之母也’。故女子为社会中最要之人,亦责任至重之人也。然欲肩斯责任,又岂终日困守香闺步不出<户>者,所能胜任也!我姊妹乎,其急湔除旧习,灌输新知,游学外国,成已成人,勿放弃责任,坐以待毙。香凝学识浅陋,本不敢作此大言,然不有个人,焉有社会?愿与吾同胞姊妹共勉之。”
这些观点既体现出了她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和参与改造社会的抱负,也表明何香凝的妇女观,从一开始就不像现代西方女权主义者那样只是向男人争女权。既切中了中国妇女社会问题的要害,也指明了妇女的真正出路,颇具灼见。
这篇短文发出了妇女解放观点的先声,可谓空谷足音!它与我国第一本宣传男女平等的书《女界钟》同年发表,是关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最早的极少数著作之一!
下周一,我们不见不散......
(图文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授权)
往期回顾:
图片:历史图片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展品
新媒体工作室 何紫欣 黄思琳
微信编辑:新媒体工作室 胡康湛 吴嘉澍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 曾献尼 龚慧枫 邝健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