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仲恺文化丨笑傲江湖之中日友好跨文化交流——学术研究⑩

新媒体工作室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20-02-27


看到这个标题,有人可能觉得疑惑,《笑傲江湖》怎么会和中日跨文化交流扯上关系呢?别急,慢慢往下看……



 独孤九剑VS葵花宝典

 中国文化VS日本文化

 异曲同工、各舞千秋


在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的笔下,《天龙八部》中的“六脉神剑”充其量只是一种点穴术,而《笑傲江湖》中的“独孤九剑”才是最厉害的剑法。在剑理上,恒山派掌门令狐冲修习的“独孤九剑”与日月神教教主东方不败所练就的“葵花宝典”各有千秋,一如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在此,我们以《中日友好的两位使者廖承志与池田大作研究文集》中所收录的《廖承志与池田大作推进民族文化交流的比较研究》(蔡瑞燕撰)一文进行分析。


自1974年5月30日深夜,廖承志与池田大作首次见面之后,两人在中日跨文化交流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首先得益于两人在对待异质文化时所怀抱的敬意与容纳之心。在文化认知上,他们以承认文化的多样性为前提,抱着相互学习的态度,增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正如周总理所说:“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表现”。在具体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廖承志所表现出的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与日本友人所展现出的主动学习的态度,在两国经济力量悬殊的历史背景下同样难能可贵。池田夫人香峰子在首次访华时曾说:“日本把共产主义者说得很可怕,老实说,我对贵国也有可怕的印象!”但通过进一步了解,香峰子女士却得出了“贵国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国度”这一结论。



池田大作看到了“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与价值。就拿日本的国名来说,日本原本没有名字。在古代日本神话中,日本人自称其为“八大洲”或“八大岛”等。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定名为“大和”。七世纪后半叶,日本遣唐使根据中国皇帝国书中的称呼将其国名改称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一直沿用至今。日本文化谱系中的“弥生文化”随处可见中国文化的影子:日文、医药、茶道、饮食、服饰、礼仪无一不对日本影响深远。此后,日本文化先后经历古坟文化、明治文化、大正文化、战后文化等历程,当今,我们所熟知的工匠精神和对审美的极致追求,正深刻地影响着今日的中国文化。所以,基于中日文化的关联,池田大作将中国文化称之为日本文化的恩人。并对中国文化的特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中国是一个“尚文”的国家,并引用罗素的话,如果要找出一个“因自豪而不屑去战争”的国家,那就是中国。他与廖承志一起将和平的理念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基础,组织了多次官方和民间的文化交流。

(1974年12月3日池田大作先生第二次访问中国)


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廖承志“胜过日本人”的流利口语、能孚众人的人格魅力以及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远见卓识。这使得中苏关系紧张之时,苏联人士依然向池田大作夸赞廖承志:“像廖先生一样的杰出人物,日本到底能有几位?”


独孤九剑的传承方式

给弘扬中国文化

带来诸多启示

文化无疑是需要传承的,文化的传承与借鉴需要与本国的国情相联系,一如聪明绝顶的黄蓉也练就不了“降龙十八掌”,因为一介弱女子是无法驾驭如此刚猛的剑法的。

文化的传承亦需要建立在正确的认知之上。东方不败曾经赞叹令狐冲的剑法,但还是指出令狐冲赢不了自己,而任我行也承认如果单打独斗,绝非东方不败的敌手,最主要原因是东方不败修习葵花宝典后行动迅速,加上兵器太小、动作太快而使任我行无法施展“吸星大法”。对于当时的中日跨文化交流,廖承志的认知同样独到与准确,1954年,廖承志与李德全团长率领中国红十字代表团访日,在与日本文化界名人交流之时,就建议成立一个文化团体,更广泛地团结日本文化界人士,在中日间开展不局限于共同政治信仰的文化交流活动。

(1954年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访问日本)


文化更需要加入新的元素,不断创新,才能换发出新的生命力。就像独孤九剑中“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即“无招胜有招”的剑意是从独孤求败和杨过那里传承而来的,破招的部分是从九阴真经演变而来的,而到了风清扬,他并未看到真正的剑谱,仅经过前人传授,为什么传给了令狐冲,就能更加发扬光大了呢?因为令狐冲既兼收了华山派“剑宗”风清扬的剑术精华,又打破教条并蓄了华山派“气宗”岳不群的气功。


文化研究该如何笑傲江湖?

道路或许不止一条

蔡瑞燕研究员在文中写道“终身师承一脉的,就算学得再好,也比不上博采众长的令狐冲武功高强”。但令狐冲毕竟只有一个,在文化研究的路上,何不学学林远图,在一部记录不全的葵花宝典的基础上亦能创造出 “辟邪剑法”,从此在高手众多的武林中找到了一席之地,何不做个行走于学术江湖的侠客,在文化研究的武林中,学会适合自己的武功,从此笑傲江湖呢?

往期回顾:

仲恺文化丨那些年,我们一起住过的四合院

仲恺文化丨学术研究⑧来,喝了这碗原味鸡汤 ——《易经义说(上)》之二

仲恺文化丨学术研究⑦《易经》为何难读?——《易经义说(上)》之一

仲恺文化 | 学术研究⑥人月双清,情系华侨——《廖家两代人》精彩部分摘录之二

仲恺文化 | 学术研究⑤廖家两代人与侨校 ——《廖家两代人》精彩部分摘录之一

仲恺文化 |学术研究③ 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 ——《何香凝思想研究》

仲恺文化 | 一世战友情,未料留芳名——学术研究③

仲恺文化 | 带你尽览仲园的90年芳华——学术研究②

仲恺文化 | 学术研究① 《宋庆龄与廖仲恺、何香凝一家》书评


文字:仲恺文化研究所 肖莉

图片:新媒体工作室 郑思康 

微信编辑:新媒体工作室 罗子晴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 曾献尼 龚慧枫 邝健睿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