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章子欣们能够跟随在外出打工的父母身边
图:Marc Majewski
谴责章子欣的爷爷奶奶是很容易的。
对亲历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人来说,这种“愚蠢”至少还残留一点熟悉的味道。一辈子就生活在乡村熟人社会的老人,来自陌生租客一个月来的善良友好表现,足够赢得他们眼里基本的信任。这种“信任”在今天任何一个城市生活里的人都是难以想象的。
过去几十年,地球上最大规模打工潮,让一个个城市变成陌生人社会。城市里的人都很孤独,恐惧,不安,曾经老家人之间的那种信任感荡然无存。不要说对门,如果你在城市里跟人合租,其他房间里的租客是人是鬼估计都不曾关心。
并非在批评什么,这是一个现象。
《老友记》这部美剧为什么如此经典,剧作本身的一切优点且不论,这部剧甚至可以是某种情感上的奇幻电视剧,本质上也是给人营造一个梦,一个有关于在大城市里完美友情和爱情的梦。如果有了家庭,《绝望主妇》就是给人营造一种生活社区的梦。人生来就是孤独,谁的父亲死了,也没人告诉你要如何哭泣,但人无法脱离这个社会生存,人需要与社会上的其他人保持一些充满信任的情感。
如果这个世界上每一个陌生人都值得信任,就不说办事效率,几乎是一种天堂设定。十足安全感,什么也不用担心,每个人都值得信任,门锁和围墙围栏成为历史,谁家的家门都常打开,开怀拥抱等你。很遗憾,这是不可能的。
这个新闻之后,原本就对外界毫无信任感的中国父母都会更加警惕一切,一秒钟也不敢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人之常情。要在如今的陌生人社会里自然形成一种过去的熟人氛围,还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比如几代人同一个社区生活积淀下来的关系。所以还需要运气。
也有人说是互联网让人沉迷虚拟世界,忘记了去感受现实生活的温度,我恰恰觉得互联网是弥补了这种情感上的缺失。在城市化进程中那些令人遗憾的一时无法改变的阻力面前,网络可以在精神上给予部分满足。比如虽然很难刚好就跟一群朋友就住在一起,但至少在线上可以有一些亲密好友群。任何一个人不管性格多么古怪爱好多么小众,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自己的同类。远在他乡打工的人,相比从前,至少可以随时跟父母视频通话。
生活不管多辛苦,虽然很难短时间让目前居住区住户们情感热络起来,但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能跟家人生活在一起至少是情感上最最基础的要求。所以留守儿童现象极其残忍。关于留守儿童的文章我不想再写了,就看看这篇吧,让孩子和父母在一起。
如果有如果,章子欣们能够跟随在外出打工的父母身边,也许这样的悲剧会少很多。我是说,这么多年来有关留守儿童的悲剧多得数不过来(有兴趣的可以去搜索一下有多少),要不是这个案件离奇诡异,章子欣的死也就是信息流上的一个标题而已。
上篇:垃圾分类的一厢情愿和低效
推荐再推荐:让孩子和父母在一起
长按二维码关注吴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