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云只是被命运选中的人

吴主任 吴主任 2020-08-23
来自专辑
捕捉自由的影子

图:George Bellows


人类能够走出非洲,从濒临灭绝(主流基因学家和考古学家曾推测,人类在地球上的数量曾一度下降到2万人左右)到征服自然遍布整个地球。粗线条地总结,可以分为三大阶段,采集狩猎文明,农耕文明,工业革命先导的科技文明。


气候的变化带来了动植物的丰富,但这一馈赠并非雨露均沾,能否发展出农耕文明跟地理位置有巨大关系。整个地球最古老的文明也就是当时的农耕文明发源地,形成了两个中心,一个是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另一个西南亚和中东。东西方的概念由此形成。


农业文明非常依赖自然环境,在当时的条件,人口膨胀,饥荒时有发生,都是引起土地争夺的重要原因。而游牧民族的入侵还带来一个更有杀伤力的武器,就是他们身上携带的病菌。当然了,蒙古大军曾横扫欧亚大陆,铁蹄所到之处,尸横遍野,也无意中把来自东方的一些发明带到了当时相对落后的西欧。至于后续西方世界的宗教战争、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启蒙运动……就略过不提了。重点说影响至今的第三阶段文明。


等到工业革命开始,翻天覆地。

东西方社会发展指数(公元前14000年—公元2000年)

来源:Ian Morris, Social Development, 2010


这张图很知名,直观且震撼,经常被用来解释工业革命的意义。大概从1800年开始,人类社会的发展一飞冲天,前面的日子那些几乎可以等同于只是维持。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结合的奇迹的开始,这个发展的势头一直持续至今。


有两个十分自然的疑问,第一,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诞生在中国,至少宋朝曾到达过农业文明巅峰,那时铸铁产量每年大概十几万吨。而直到1700年,整个欧洲的总产量也才达到这个数字。而且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均发明于宋朝,蒸汽机的诞生仿佛就在前方不远处了。有个流行且合理的解释是,同时期新儒学转向了宋明理学,思想禁锢、妇女裹脚,科举内容被限制在几本古典。但最根本的原因依然是缺乏一个管制较少的自由市场。


比如由大航海时代造就的环大西洋市场经济圈,欧洲的探险是主动积极的,是发自民间的。哥伦布是个意大利人,曾游说过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葡萄牙,但均遭拒绝,直到“天使投资人”西班牙王室出现。可以想象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所带来的民间的活力与自由。反观明朝时期,郑和完成七下西洋的壮举,顶级配置,240多艘海船、27400名船员(哥伦布四次出航总共只有30艘船,1940人),而且比哥伦布早70年。但这不是贪婪驱动下的冒险开拓,对新大陆寻找财富的渴望,更加缺乏民间自发的踊跃和自由,郑和出海是去扬大明国威。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同时,明朝宣布了禁海锁国,郑和的航海记录被毁。


第二个问题,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哪个才是必要条件?又或者说,文明的创造力的源头是什么?


结论当然是自由市场。简单说,在逐步形成的几乎没有管制的野蛮的开拓和贸易阶段,没有哥伦布也会有别的欧洲冒险家发现新大陆,正如历史也早就证明蒸汽机的发明者准确地讲说不能归功于瓦特,就好比我们不能说触摸屏技术是苹果公司发明的。已有的大部分发明创造都不是被计划好的,都是尝试和摸索的结果。发明创造离不开偶然性。具体到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极其偶然,麻醉、青霉素、伟哥、便利贴、打印机……都是在探索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


今天说这个大家的感受会比较深刻一点,20年前,谁能想到每个人都在刷着手机,打车、外卖、支付,完全没有人能预测到。假设有人穿越到过去阻止马云创建阿里巴巴,对今天的电商有任何影响吗?不会的,大势所趋,时候到了,马云只是被命运选中的人。当然我并不是在否认马云自身的天赋和努力,只是说若是放在时代大环境之下,天赋和努力都微不足道。互联网的出现就注定了通过网络所要发生的一切变革,问题不过是谁在什么时候做出何种程度的创新。


哈耶克把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延伸展开,批判科学技术带来了进步也带来了一种狂妄,理性主义的自负,人类在自然知识上懂得越多就越希望设计出一套接近完美的制度,历史上有过的尝试都毫无意外地导致了巨大的灾难。因为,文明并非任何一个人理性设计的结果,身在发展变化其中的人甚至根本无法理解。

无论是真读过还是假装读过哈耶克的人都会几句顺口溜,自发秩序、分散知识、市场过程。这没什么好嘲讽的,说来说去也是这些。自由市场在人性贪婪的推动之下,分工和专业化变成必然,越分越细,每个人都只是成千上万全球经济流水线上的一道工序。


“利用他人掌握的知识也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达到个人目标的一个必要条件。”


全社会拥有的知识总量并非个人分散知识的简单累加,因为我有个想法分享给你并不会让我失去这个想法。因此在无数的信息交流和累积之下,思想和观念的碰撞所能产生的能量是任何一个天才都无法搞清楚的。


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乌托邦的设计者,这些人自以为能够把握全局,设计出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国度。而这样的设计思路必然要禁止市场,因为一旦有了市场,市场上每个人的行为就变得无法预测。只有一种极端的情况,乌托邦或许可以维持下去,把每个人都变成机器,没有丝毫个人欲望和自由意志,随意摆弄。因此,一切理想国和乌托邦都必然灰飞烟灭。一句话总结,就是不尊重人性,甚至奢望改造人性。自由市场,或者说个人自由注定了预测未来变得几乎不可能。


正因为偶然性始终贯穿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基于这样一种无可争议的事实,个体的自由,准确说在市场上探索和冒险的自由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哈耶克是这么说的:“如果由于自由的结果并不那么尽如人意就不允许自由存在,我们将永远得不到自由带来的好处,也无法获得自由为之提供机会的、无法预见的新发展……自由必然意味着我们将碰到许多不如人意的事情。”


人类还将创造出什么样的文明(又或者在某一时刻轰然倒塌?)没有人可以预测。只是可以肯定的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创造的所有文明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对自由的尊重,允许人们更多地去冒险和尝试,走进未知的不确定和不安全的世界。也就是波普尔所说的,走开放社会之路。

上篇:从语言到思维的腐烂
推荐:自由与自由的诸多含义



我原本的计划是一章一章解读哈耶克的《自由宪章》,因为这是一本从内容结构上特别适合一篇篇解读的晦涩难懂但的确值得分享的著作。我也有预感这系列文章写得最费时费劲阅读数最低,所以,今天这篇算第二次尝试,开始在标题上“优化”(肯定不会离谱),力求多少能让阅读数好看一些。这篇文章原本的标题是《自由文明的创造力》,相信我,不会有人点开这样一个标题。

说起来也真是难啊,基于热点重复观念,阅读数倒是可以,老读者们觉得没啥意思,我要是认真起来,又说你这写得太晦涩了。阅读数就很惨,比如这个系列的第一篇《自由与自由的诸多含义》。很正常,且不论我写得如何,就这个话题就注定了不是大众感兴趣的,尽管我在试着让它更大众化一点点。现在看,我可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有些内容注定不适合当下的互联网阅读了。

有部分特别爱我的读者说,吴主任你不用在乎阅读数,我们在看的,非常喜欢!你写这系列内容功德无量!什么这那的胡逼吹捧。我谢谢你们哈,但别闹,持续没有阅读数,会被认为没啥流量,也就是没商业价值的号,怎么接广告?如果这个系列阅读数持续起不来,我就会放弃,等更多人看了再考虑是否捡起来继续。

理解不理解的请随意。



关注我,在后台回复【自由】
给你一份【经济学入门到放弃】书单

长按二维码关注吴主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