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还有多少个华坪县?
有两个教育相关的新闻,放在一起看挺有意思。
先看第一条:
【河南10岁上大学女孩父亲私塾被查封。官方:属非法办学,硬件师资都不合格】2017年,女孩张易文因10岁考入商丘工学院专科而引发广泛关注,此前她从未接受过义务教育,而是在其父张民弢开设的私塾就读。2020年9月10日,记者获悉,他在河南商丘所开办私塾的办学许可证已被商丘市睢阳区教育体育局收走,私塾被查封。睢阳区教育体育局证实,张民弢的私塾属于非法办学,其办学场所、办学设备、师资力量都不符合条件,“2013年教体局曾对私塾进行过取缔,后来张民弢没有挂牌,一直进行家庭式的教育,我们排查了很多次都没排查到。”上述工作人员还称,目前睢阳区教体局已经给张民弢下达了取缔通知书,让其立即停办,如果还继续办学,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会进行联合执法。
张民弢并没有把自己的女儿培养得很成功。女儿10岁就考上了一个大专,这也成了他招生的一个招牌。但女儿毕业后也没什么像样的工作,就在张民弢自己的私塾里当助教。网络上有不少人批评他自私地剥夺了他女儿应有的正常成长路径。
张民弢的私塾被查封,网上基本是一边倒的支持声音。大致看了一些新闻,这人在我看来就是个妄人,心术不正,比如他的私塾叫”圣童私学”,一股浓浓的低端忽悠味,在他有限的学识里也做了一些网络营销工作。教育质量必然堪忧,让10岁的女儿去参加高考,是一次实验,也是为了私塾的教学质量背书。
如果你问我是否愿意把孩子放到这样的私塾,我肯定不愿意。另一方面,虽然张民弢是个妄人,以他的水平搞不出多么好的教育,但他理应有这样的权利。正如做菜极烂的人应该也有资格开饭馆一样。
如果换个人,诚心搞教育,但没钱没资源弄到像样的场地,就在自己家搞一个小班,而且学费极低,贫困的打工子弟们都上得起。仅从外面看跟张民弢办的私塾本质上没区别。所以按有关政策,完全不合规,最终也是要被取缔的。
教育有什么特别的呢。每个人可以自己回忆下校园生活,我们过去接受的教育最宝贵的大概就是有一群同龄人在一起吧。教育很重要,但教育不特别。很多国家拨款的学校被嫌弃,不是没有道理,今天的家长可以有一定的条件去操心了,都希望去好学校,但好学校资源有限。教育资源并非不可再生资源,只是一种服务,供给的严重短缺很显然与办学资质的门槛有关。
在政府主导下的教育是一种武断的分配。有的地方拨款到位,硬件也有,学生都找不齐,有的地方大量的学生无学可上。几十年前教育为什么反而不是问题,人口正要开始流动,农村人多钱少,除了自己村里的学校不存在其他选项,多数学校无论软硬件不会比那些被关闭的打工子弟学校强。不也这么过来了嘛。现在倒好,大城市一群收入较低群体的打工者的孩子反而上学困难。去合规的公立,“五证”折腾到放弃,言必称教育资源有限。“破”学校呢,不合规全被取缔。
商品服务有好坏,教育如是。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去更好的学校接受教育,正如同大家都想吃好穿好,但条件有限,吃穿普通。教育也是这样的,合规不合规的,标准理应极可能放宽一些,让更多民间力量参与进来,增加供给,也加大学校之间的竞争。
【张桂梅回应填鸭式教育质疑:这样才能走出去】12年前,张桂梅挨着口水鼻涕谩骂去“乞讨”,筹建起丽江华坪女高。这个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1804个女孩走出云贵山区,进入大学。顶着外界“填鸭式教育”的质疑声,她为姑娘们制定最严格的作息制度,5点半起床24点后自习结束睡觉,午饭只有10分钟。她最欣慰的,是看着一个个家庭因这群女孩而脱贫;看着这些女孩去“救”别人,再不用等着被人拯救。但她也从不提“贫困”二字,觉得贫困对女孩来说是一种隐私。她要求女孩们走出女高后不准回来,不想让孩子们背上包袱,“老惦记起飞的地方,我们培养她干什么”。
张桂梅在山区里发现,很多女孩子读着读着人就消失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家里没钱,差不多可以干活了,也到了可以嫁人的年纪。
“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我想为这些大山里的女孩建一所免费的高中!”
2008年,在中央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张桂梅有一颗美丽心灵,把这辈子都献给了大山里的贫困孩子们。她的事迹也作为典型被广为传播。但最终的解决方案依然是财政拨款。我们在被感动之余,很自然地联想到一个问题,全国还有多少个华坪县?其他地方的贫困孩子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免费才称得上公平。全免费的模式为何无法在全国实现?
更多的问题还有,没学上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是因为穷,如果上学可以免费,为什么不给全国所有贫困家庭免费的房子,以及免费的医疗,紧接着吃饭是否也应该免费?在经济上缩小差距的标准和依据分别是什么呢?
不会有让人满意的答案。就解决问题而言,我们可以从成功经验反推回去。吃饭不再是问题,因为告别了粮票,人们在吃这件事上都迈向外卖时代了。教育的问题为何不尝试进一步放宽门槛,让各种民间的力量介入支持。
有些人会说,大山里没有市场,不会有民间资本愿意介入。那么民间的慈善为什么依然被各种资质束缚呢?我们先不考虑实操细节,如果普通人做慈善就跟逛电商网站一样简单(做好事就是一种消费),民间的善良会超乎想象。如果有靠谱平台给张桂梅捐款,根本不需要当地政府掏钱。可是平台的搭建难道是技术问题?
这时又有人会举例那些以慈善名义敛财的案例。有。市场杜绝不了欺诈,买东西被坑也不是新鲜事。这些问题不会在瞬间消失,但很显然都会得到解决。这些具体的细节不需要消费者去操心,有购物经验的都有体会。
至上而下去帮扶,不说其中的猫腻,效率更是大问题。各个穷乡僻壤的政府并没有什么动力去用好财政拨款,也不会真正地从有益于贫困家庭的角度去做更深入的规划。在合规内完成任务即可。数据可以漂亮得不像话,作为典型案例的照片和视频也可以感动中国。
推荐:富人都是小白鼠
相关:让孩子和父母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