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照 | 随信行 随法行

灵隐寺 2024-03-19


先求真理智,胜解胜义已,

缘恶见世间,遍发大悲心。

精勤利众生,增长菩提心,

受能仁禁戒,悲慧所庄严。

诸随信行者,发大菩提心,

受能仁禁戒,次勤求真智。

——静命论师《中观庄严论自释》偈句



偈句 · 要点

偈句的意思是说:有两种学法的人,第一种是随法行的修行人,他们先求得般若正见,获得了稳固的正见,再观察世间时,见到了轮回中的众生,因为将如梦如幻的显现,执著为各种各样实有的事物,而感受种种的苦难,对此生起大悲心,在精勤利益众生的过程中,逐渐增长菩提心,并严格受持佛陀制定的戒律;第二种是随信行的修行人,他们信受大乘善知识和法宝的教导,生起大菩提心,受持佛陀制定的戒律,然后再来努力而获得般若正见。


这两种闻思修的方式:一个是从获得般若慧而进入;一个是从入门的菩提心而进入。除了善根特别深厚的,不需广泛闻思修的人之外,一般的佛弟子都是通过这两种方式获得佛法真谛的。


般若正见,是证悟大乘正道的基础;生起菩提心,是进入到大乘正道的标志;而生出离心,则是进入小乘正道的标志。对这三个方面的理解,极为重要。


我们既要建立信仰,也要了解教法,结合行持,才有正信、正见、正行。佛弟子的信、见、行与世俗是有区别的。


一、何谓随信行




什么是佛教的正信?

第一是信仰佛法僧三宝;第二是信仰因果,要懂因果缘起的道理;第三是相信“性空无我”知见;第四是坚信自己能够修学,能修积福德智慧。有了这个因,才有后面的行,才能开花结果。行一分便证得一分,有因必然有果。这是真实不虚的。


佛教讲的信,是一种正确的信仰、智慧的信仰、合乎理性的信仰,不是盲从的迷信。而外道是邪信,修的是“神我”,信“神我”能够主宰一切。


几种不正见

佛教的正信,既非世俗的迷信,也非外道的邪信。佛教的正信是以正见为基础的,需要破除几种不正见。


第一种 不以神我为主宰。

外道认为有个神能主宰一切,“神我”是万能的,于是产生我见。佛法讲无我,一切唯心造,一切都有因果。决定不是这个“神我”的知见。


第二种 不能是常见。

外道认为事物是永远都不变动的。佛教认为:人有生老病死;宇宙有成住坏空;事物有兴衰成败;没有常恒不变的。所以,佛法说:一切皆无常。


第三 不能是断见。

什么叫断见?就是认为人死了生命就没有了,人死如灯灭。由于这个断见,就贪恋眼前的一切,追求一切享受,不信后世,不信因果。佛教认为,生命是永远相续不断的,所以要好好修行。既要修今世,也要修来世。


第四种 不要有邪见。

什么叫邪见?认为一切是偶然,一切是自然的,没有因,没有果。毁谤因果,鄙视因果,于是就随意造恶、造孽,损人利己、违背因果。当然,他也不信三宝,也不讲道德、仁义。这就是邪见。


以上几种不正见,都叫做恶见:神我知见,常恒知见,断灭知见,目无因果,都是恶见。我们学佛就不应该有这些不正见,应该相信因果缘起。


因果缘起通于过去、现在、未来。因果缘起与周围一切事物、宇宙空间都有密切的关系。相信因果缘起,在行为上就可以约束自己,止恶行善,不作一切恶,奉行一切善;就不会损害他人,不会为非作歹,不会犯法、破坏社会秩序。


什么是“性空无我”知见?

即认识到一切法为梦幻泡影,都是变化的。任何事不要有执着,不要贪恋“我”,不要贪恋所有的一切,要破除我执。


破除我执的目的是什么?

破除我执的目的是消除烦恼、消除物欲、消除私心杂念,达到真实才能看淡一切、看破一切,放下一切执著。消除我见才有大智慧,这种大智慧就是对众生平等对待。尊重众生,不残杀众生,不危害众生,与众生和谐相处,爱护他们。这样就没有争斗,没有战争,乃至灾祸都可以消灭。


“因果缘起”和“性空无我”是佛教的两种正见。由知因果缘起而达到止恶行善,不作一切恶,奉行一切善;知性空无我,就可以与他人平等对待,尊重别人、爱护别人、广行方便、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而恶见执着“我”,执着一切常有,执着一切是断灭的,执着一切没有因果。


有正见才能建立正确的信仰,才能信仰三宝的功德、信仰因果的道理、信仰积福积慧一定会开花结果的道理。由随信行而建立正行。



二、何谓随法行




法,就是佛陀的教法,就是佛教的经典(即佛教的经律论三藏,包括大乘经、小乘经)。佛教的经典,都叫做教法。我们学佛不单是要建立正信,而且要依教法来行持,叫随法行。


教法的内容

佛教教法的内容可以用“教、理、行、果”四个字概括。



1、何谓“教”?

止恶行善之教、转染成净之教、解脱之教。佛法教育众生的内容都是属于这个教。教人止恶行善,教人转染成净,把内心污染去掉,让内心清净;教人要解脱,不要贪恋世间,要多念佛求生西方净土。能够这样修行,就能出离生死、证得涅槃。同时,这个“教”,又是救世济人之教、度众离苦之教,是大乘菩萨之教。



2、何谓“理”?

因果缘起之理、性空无我之理。这两项理,在佛教大乘八宗、小乘两宗的经典里面讲得很多。我们学佛就要懂这个道理才有正见,有正见才有正行。



3、何谓“行”?

戒、定、慧之行。在行上要持戒、修定、修慧。


第一是持戒。

对居士来说,要守三皈五戒,进而受八关斋戒,再进一步受居士菩萨戒。戒是约束自己的身心,使我们守护六根,不乱想、不乱动、不乱为。


出家人的戒就更多了。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菩萨有十重四十八轻戒。能够守戒,就能够止恶行善、转染成净。


第二是修定。

定就是定下来,熄灭妄想。熄灭妄想的目的是消除烦恼、对治烦恼。世俗人的烦恼特别多,每个人都有一本“家庭经”念不完,一辈子的酸、甜、苦、辣、咸。因此,想得多、烦恼就多。烦恼都是一种障碍。


佛教将障碍分为三障:烦恼障、业障、果报障。因为有障碍,时刻有烦恼,时刻为这个假我忙碌而不自在,没完没了的贪嗔痴。


第三是修慧。

要修“闻、思、修”三慧,诵持经典、亲近善知识,如理思维、修行,就可开启智慧。



4、何谓“果”?

由行而证果,有修就有证,有行不会落虚空,这是必然的。



三、小结:



般若正见,是随法行的基础,同时也能减少随信行的难度,可见对于般若法闻思修非常重要。


更为重要的是,在闻思修的最后阶段,必须唯一凭借般若慧的力量,才能突破一切障碍,获得证悟。


末法时代,尤其是一切向“钱”看的人,执著重、烦恼多、业障深,要想行持大乘菩萨行是很不容易的。心中如果没有般若正见的引导,实执心很难生起慈悲心,甚至连名利都不容易放下。而且没有般若智慧,凡夫做事做得越多了,烦恼更容易增上,最后控制不住的时候,就会退失,会一层一层地往下退,最后可能只会随波逐流了。


佛法传至今,尽管历史上在印度、中国都曾经发生了教难,但是,真理是不会被湮没的。因为它是真理,才能一直延续流传。


佛法能解人痛苦,消灭无明烦恼;佛法是良医妙药,能够治疗烦恼病、无明病、业障病。你害了病,佛法来医治,不仅治你的身病,还能治心病。佛陀是能治身心诸病的大医王。



杭州灵隐寺在药师殿启建“结夏安居·共修华严”。僧众恭诵《大方广佛华严经》,以此诵经功德,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诵读《华严经》于庚子农历闰四月十五开始,至七月十五结束(公历6月6日——9月2日)。“共修华严”随喜植福在线登记正在进行。



敬请关注


根据广大善信居士的需求 灵隐寺开通

“共修华严”随喜植福在线登记小程序”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共修华严”植福随喜在线登记小程序


往期回顾


☀有序开放

灵隐寺开放 喜迎八方游客 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杭州灵隐寺《关于有序恢复开放的通告》

灵隐寺6月2日起有序开放 光泉方丈说:大疫见大爱

关于杭州市宗教活动场所逐步有序恢复开放的通告

杭州灵隐寺有序恢复开放第一天 举行升国旗仪式

杭州市市属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参观预约须知

疫控办《关于宗教活动场所恢复开放的情况通告》

灵隐寺施放瑜伽焰口 超荐疫情逝世亡灵

有序恢复开放 你该如何去寺院上香礼佛?

《华严经》所在之处 即诸佛所在处

灵隐寺2020年“结夏安居•共修华严” 启建

灵隐寺僧众6月6日起结夏安居

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当好“重要窗口”建设先行者


☀云林观照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我们一起学做菩萨

转烦恼为菩提

成住坏空 思维无常

心与佛相应 方获大加持

时时熏习 磨除习气

立定脚跟 修学增上

对境不迷 离惑求真

把握当下 精进般若

培育最究竟的福报

受持华严经 感应不思议

没有信心 不得佛法利益

得殊胜佛力之加持

修持五种力量

慈悲待人 智慧做事

编辑 | 妙莲

美编 | 璐希

责编 | 慧容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查看线上随喜操作流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