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照|佛是已觉悟的人 人是未觉悟的佛

灵隐寺 2024-03-19

许多游客来到寺院,看见庄严佛像高踞法座之上,慈眼注视着面前礼敬的众生,都会由衷产生一种景仰之情。但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佛”究竟是什么?佛和其他的“神”有何区别?通过礼拜、供养佛,就能够满足我们内心的一切希求吗?


事实上,佛是梵语佛陀耶的简称,佛陀耶翻译为中文,就是觉者,也就是觉悟之人的意思。这样说大家可能就会发现,佛陀并不特指某个人,而是对已经觉悟宇宙人生真理者的一种通行的尊称(与之类似的还有“如来”,也是一种通称),十方世界都有佛陀,并不仅限于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不过我们还是以释尊为例,则十方如来皆可比类而知。


释迦牟尼佛出生于中印度的迦毘罗卫国,父亲是净饭王,母名摩诃摩耶,妻名耶输陀罗,子名罗睺罗。他和一般人一样有父母妻子,有头、目、手、足,要吃饭,要穿衣。由于他是迦毘罗卫国王太子,他住的是王宫,穿的是锦衣,吃的是玉食,高车驷马,仆从如云,生活环境是足够快活的。那么他为什么会成佛呢?


这就要说到他十九岁那个百花齐放的春天,太子在外出游玩的道路上看到农人在耕田。那农夫焦枯的面孔、黑瘦的身材、破烂的衣服,令他心生怜悯。他又发现那田地经农人耕过后,翻出有许多小虫,飞鸟在天空中看到了虫,便飞来啄食。这些动物的相互吞噉令他不忍。之后又遇到年老之人驼腰曲背,耳聋眼花;病人睡倒在路旁,无人过问,奄奄一息地等死;死人皮肉破烂,口鼻之中都是蛆虫,野狗和天上的飞鸟来咬他的骨肉和那些蛆虫。

先后几次出游,所见所闻都是这些不顺眼的事,回到宫里,太子总是闷闷不乐:同样是人,那农夫竟然如此痛苦;同样是人,总免不了老、病、死的逼迫。为什么人会有苦、会老死呢?有没有方法解除这苦乐,免除这老、病、死的难关呢?他深思熟虑后,终于下定决心,抛弃优渥的生活,遁入深山寻师访道,通过自己的修行找寻了生脱死、离苦得乐的方法。


然而花费了四五年的工夫,遍访当世名师,总觉得都不彻底,于是他便用静坐的工夫,向自己内心钻研。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以这样刻苦耐劳精神,又经过五六年之久,在一个明星亮月的夜里,忽然大悟。他觉悟到缘起性空之理,明白了宇宙万有都是彼此互相依赖,没有独立个体的存在,诸法更无实体可得。


将这个道理具体到我们人类,则人生的苦乐并非上天注定,也不由他人左右,而是全凭自己行为的善恶。这善恶的标准,在身体上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头上不搬弄是非、不粗言恶语、不说假话妄语、不花言巧语的谄媚;心理上不妄贪求、不瞋恚暴怒、不愚痴迷暗。综合起来,谓之十善。在十种善法上看你用力的勤惰,就分出果报的高下,上者可以生天,下者亦可死后仍旧转得人身。


如果不依这路线去做,反过来杀人、放火、偷盗、邪恶、鼓唇弄舌、说是说非、粗言恶语、妄起贪瞋、愚痴迷暗、事理不清,这就称为十恶。在十件恶事之中,看你犯的是全部或是少分、正在作恶的时候用力的轻重,就有上、中、下三品之分。上品十恶如持刀杀人、拿枪械勒索人的财帛,如此用心猛厉的恶行,生前要受国家法律的制裁,死后还要堕落地狱。中品下品者则堕落饿鬼和畜生。

地狱、饿鬼乃至天人,世人较少见到。至于生如飞禽走兽,由于接近人类,其痴可怜和所受刀、砧、烹、割之苦,却是我们都以看到的人类的贫穷、疾病、灾难,这又是十善中杂着恶业或是畜生道之转生、余罪未尽所致,这种种现象更是人人习焉不察的,甚至不会去思考一个问题:同样是众生,这种种的不平等究竟从何而来……


释迦牟尼佛不但觉悟到人生的苦乐基于我们行为的善恶,并且发现每一个人肯以十种善法为基础,进一步修行超脱世间的出离之法,通过戒、定、慧三学,渐次断除烦恼、帮助众生,则不仅可以免除生老病死之苦,还可以证得声闻、缘觉、菩萨的果位,乃至最终像佛陀一样福慧庄严,以慈悲和智慧普遍利乐众生。


佛既觉悟到人与超人的根本所在以及宇宙万有的互相依赖而有,并无实在性的存在,于是游化人间,到处说法,广度群迷。所应作的善举、所不应作的戒条,佛都自己去躬行实践。他不能做的事情也不教人做,他不能吃的东西也不教人吃,处处示现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为我们作一种可望可及的表率,以此实际行动策励我们发起“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轻而退屈”的志向,向着究竟觉悟的目标去努力。


站在人的立场上来看,佛所说的道理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这为恶得祸、为善得福的因果之理。这虽是最基础的教法,但当我们接受了这番道理,便可以随时检束身心,不去为非作歹。如此则在国家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国民,在社会足称人类的模范,倘若人人如此,那么这个世界不久就会变成人间净土。






往期回顾




延期截稿,面向全国摄影人: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

藏识
藏识|灵隐寺具德弘礼禅师求道因缘与弘化事迹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佛智端裕禅师
藏识|76年前的端午节 太虚大师在灵隐寺写了首诗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巡觅
巡觅|走出失去亲人的痛 观世音菩萨教我的两件事
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巡觅|冷泉 我记忆中的清静之地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学处学处|释迦牟尼佛已经灭度 为何还要请佛说法呢
学处|请佛住世 除谤法障
学处|持戒三种人 你是哪一种
学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我皆随学无有疲厌

☀观照观照|我也有资格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
观照|既然“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现在何必着急呢
观照|每日念佛多少比较好
观照|忆佛念佛 久久为功

☀开示开示|谛闲法师:“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应如何理解
开示|虚云老和尚:楞严经意旨
开示|印光大师: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原自肇起华严
开示|慈舟法师:念阿弥陀佛与普贤十大行愿

☀联灯联灯|如何应对消费悲情的慈善乱象而又不损自己的慈悲心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物语物语|七叶树——根苗自是不寻常 托质偏于古道场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常识常识|五停心观——对治烦恼的五种法门
常识|世界各地的佛弟子们如何庆祝卫塞节
常识|无限的慈悲: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常识|四谛法之灭谛

☀素食素食|消暑气
素食|莫贪凉
素食|坦然
素食|解知足

☀分享分享|共修菩提增福慧
分享|雨中的青绿
分享|法水长流愿无量
分享|五年皈依路

☀赏析赏析|徐渭水墨《观音图》
赏析|杭州佛学院艺术院观音作品
赏析|敦煌莫高窟第332窟之珞珈山观音变
赏析|犍陀罗浮雕 “大光明之神变”

☀阅读阅读|华严经赞
阅读|不朽
阅读|诵经时打妄想会怎样
阅读|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附科判)

☀故事故事|尸毗王代鸽
故事|无止境的“追求”
故事|净藏净眼转邪心
故事|实语守信的须陀须摩王

☀视频视频|老尽春风是杜鹃
视频|飞来峰元代造像——尊胜佛母龛视频|云林走读之灵鹫飞来
视频|品味千年宋韵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