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跟随孩子的节奏,静待花开

2017-09-07 杨存勉老师 心元儿童之家

你家是否出现过这样的情形?早上去幼儿园,眼看着要迟到,孩子却依然不急不慢,让人抓狂;带着孩子去户外广场玩,孩子却在路上这里看看、那里摸摸,时间过去很久了离目的地还是很远......


其实,孩子有他自己的内在节奏。本周《童年的秘密》第十三章,带你理解“节奏”的含义及影响,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孩子的“磨蹭”。


▲本文根据杨存勉老师的分享整理,有修改


回复公众号“童年的秘密”可查看前几期精彩内容。


chapter13

节奏


谈到节奏,人们往往将它和韵律联系起来,但在自然界和人文生活中,节奏包括高度、宽度、深度、时间等多维空间,如工作快慢、动植物生活规律、公转自转等。宽泛地说,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


1



成人向来以“最大效益法则”为行事标准,这让他在做事情时习惯用最直接的方式,尽可能地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目标,实现他的目的。



这样的例子很多:


就吃饭来说,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很想拿着勺子自己吃饭。由于空间感及手眼协调性不好,即使手握着勺子也会送不到嘴巴里。吃的满身满脸都是,但他很乐意一次一次的尝试,直至通过自己的努力吃到食物,这是独立性的体现 ,同时也会增加自信。


做过妈妈的都知道,孩子这个学习的节奏会有多慢,而这与成人推崇的“最大效益法则”的行事标准冲突。成人常以不卫生、脏、饭凉了等为由,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孩子干干净净地喂完。


当成人从孩子手中拿走勺子要喂饭时,他会发出“啊”的反抗声。可见他的内心是拒绝的,他更愿意自己去做。成人包办的行为阻碍了他的学习成长。


在我们班里有一位老人,初期送孩子上幼儿园时,都会让孩子坐在板凳上,给孩子穿好鞋再走。孩子虽然小,但在老师的引领下会穿鞋了,只是有些慢。户外活动时,最后都会留一位老师等待他穿好一起出门。


有一天清晨,我看见老人还要给孩子穿鞋,我连忙拉住这位老人说:“宝贝已经学会穿鞋,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穿的,好吗?”奶奶停下手,孩子看着我,我向他笑笑点点头。孩子开始动手穿,确实慢,扣撕不开呀 、鞋舌头没拉出来等等。奶奶在旁边焦急地说:“你看你看,他不会穿吧,抓点紧,人家都上楼了。”我蹲下去用手,指了指鞋舌头,孩子就下意识地拉住,伸脚,手指提后跟,按上扣就穿好了。奶奶看了看,只说了一句:“麻溜上楼去吧。”


老人看不惯孩子的慢动作,想为孙子做些事,觉得自己做效果更好速度更快,同时可能也想体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但她忽略了这些都是孩子的成长经历,不可或缺 ,也不应该被剥夺。这样带来的后果是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不愿意挑战,自信不够。


孩子自由的行动就这样受到了成人的阻止。可见,成人有时是孩子自然发展的最大障碍。(点击获取:对不起,心元的老师不喂饭……



2



人的节奏不只是一种可以随意改变的想法与理念,节奏与人的体形非常相似,并与人如影相随,它是一个人的一种内在特征。


草长莺飞、花开花落,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节奏。人类每个时期的节奏也是不一样的,如幼儿和成人的节奏就是完全不同的,小孩子因为各方面的能力还在发展过程中,因此和成人相比,显得速度慢,做事随心,不够理性。


即使是成人之间,每个人的节奏也是不同的。有的人风风火火,有一个想法马上就去做;有的人心思细腻沉静,喜欢把方方面面考虑得很周全之后才会行动。


蒙奶奶提醒我们,节奏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性格特征,不会随意改变。因此我们首先要尊重对方的节奏,而不是期待改变对方来满足我们自己。


在亲子关系中,我们就非常容易犯这个错误,以为通过不停的催促就能改变孩子的节奏跟上我们。这也是非常多的家庭很头痛的一件事:孩子做事磨磨蹭蹭,不催不动,主动性很差。



通常,当其他人的活动节奏,比如快慢跟我们非常相近时,我们就会感觉开心,反之,当我们被迫让自己去适应他人的节奏时,就会感到别扭。


蒙奶奶在书中举了关于肢体局部瘫痪和中风人的例子:


当我们和一个局部瘫痪的人一起走路时,我们就会感到一种痛苦;

当我们看到一个患有中风病的人用颤抖的手缓慢地把杯子举到唇边时,他颤抖的动作和我们行动自如形成的强烈反差也会让我们痛苦。

假如让我们去帮助他们,我们就会设法用自己的行动节奏去代替他们的节奏,以此来缓解我们内心的不适。



当对方和自己的节奏不合拍尤其是比自己慢的时候,会有种内在的冲突。


以孩子为例,动作的获取及熟练掌握的能力、理性的自控能力都处在发展中阶段,所以穿鞋子显得非常笨拙、吃力、缓慢;早上时间很匆忙的情况下还在那里发呆或者做其他无关的事情。这样的节奏是孩子目前阶段的特点,也表明孩子的内在正在努力学习中。


在这些情况下,尤其是跟自己息息相关,比如可能会影响自己上班迟到等,成人看着孩子那缓慢的节奏很容易产生焦躁的情绪。



3



成人代替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对儿童的心理需要没有丝毫帮助,反而替儿童做了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成人阻挠儿童自由地行动,因此他本人成为儿童自然发展的最大障碍。

 

“任性”的儿童会声嘶力竭地哭闹,不让别人帮他洗澡、穿衣或梳头。这种戏剧性的冲突表明,儿童想靠自己的努力成长。谁会想到,对儿童的毫无必要的帮助,会成为他成长中的第一个心理压抑呢?这种压抑对她们今后的生活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我想答案在我们成人身上就能找到吧,就像第一课,欢欢老师提到的潜意识,成人不解的行为深究到童年都会有一段段的故事吧。(点击获取:被潜意识控制的育儿偏差


孩子需要通过自己特定的节奏逐渐熟练掌握各种能力,那看似笨拙、慢吞吞的动作是孩子轻松穿上鞋袜之前的练习。在孩子进入到有序、理性、井井有条的生活节奏之前,必然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混乱和尝试。


正如要破茧的蝶,在茧蛹里成长、尝试、坚持,才有了最终的绚烂夺目。如果有人觉得它破茧的过程太慢太痛苦,直接帮它把壳打开,蝴蝶面临的往往是死亡。因为在茧里,是它成长、提升自己适应外界的能力一段宝贵的经历。


好心帮助蝴蝶提前打开茧,正如我们好心帮助孩子,却没有考虑过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否是需要的。


孩子正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却被成人的好心剥夺了学习的机会。被打断了节奏的孩子非常痛苦,如果表达自己的反抗和愤怒,往往又会被成人贴一个“任性”的标签。


经常被打乱节奏的孩子,一般都会有早熟、易烦躁、专注力差的特征;或截然相反,表现为反应迟缓、自我压抑、对某些人事物过分依赖。这两种倾向都容易让孩子丧失自我。正如揠苗助长故事里的那些禾苗。(点击获取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面对孩子这样的特点,成人应该怎么做呢,特别是当孩子的节奏会影响到成人的生活?


1、追随孩子的脚步,而不是催促孩子跟上我们的脚步。


孩子的慢节奏,很大的原因就是在练习以及学习研究。


如在户外,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个小虫子都能专注地看很久。如果成人没有特别紧要的事情,就可以跟在孩子的后面,等研究完虫子后再出发。


成人处在社会的竞争环境中,习惯了匆匆忙忙、寻找最高效方法的生活,可当我们减慢脚步,跟随孩子时,可能会发现自己一直忽略的生活的美。正如《牵一只蜗牛去散步》里所说: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节选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仿佛说:人家己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想,当你听到鸟鸣声,闻到花香时,你就明白了吧。

▲心元孩子户外活动找蝉蛹 


2、尽量控制自己想要帮助的心情。


时刻提醒自己,孩子看起来很辛苦,实际上是在学习新技能。自己不能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及获得喜悦成就感的权利。


孩子如果没有求助,成人就可以先等待,给孩子自己机会去尝试。如果真的需要帮助,也只需要提供最必要的帮助。(点击获取:蒙氏教师在教室里的工作主要有哪些?


比如孩子想打开瓶盖喝水,但是努力半天也打不开,于是向大人求助。大人可以有两种做法,第一种就是完全拧开,第二种是把瓶盖拧松一点点,然后让孩子自己打开。区别之处在于,前者是大人完成,后者是孩子克服困难自己完成,给孩子的心理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当孩子需要帮助时,会把手搭在老师的肩上求助


3、提供一个适合孩子的环境,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能力,提升速度及自信。


在蒙氏环境里,桌椅、扫帚、水壶、教具柜等都是适合孩子的尺寸,孩子根据自己的内在动力选择教具,并通过重复练习提升身体的自控能力、各种自我照顾的技能、感官、数学、科学文化知识的了解。


在这里,成人不会干扰他,不提供额外的帮助,帮助他们以便他们能自己做,孩子最终拥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及思考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节奏。(点击获取:蒙氏五大领域之日常生活教育


▲孩子通过衣饰框的教具操作,提升自我照顾的能力


4、如果成人需要和孩子一起协调节奏,要在尊重及承认孩子的节奏更慢的事实上想办法帮助孩子。


  • 孩子起床穿衣穿袜等动作比较慢,就多预留一些时间,同时孩子有充足的时间练习动作;

  • 孩子理性思维发育的还不够成熟,如早上时间很紧张还跑去玩玩具,可以教孩子认识时钟,还可以让孩子体会到自然后果,如指针指到12妈妈就出发,可能他来不及吃早饭上午就饿肚子了。

  • 在平时多提供机会,让孩子有练习提升的机会。


承认孩子的慢节奏,在此基础上一起想办法帮助孩子,而不是期待通过催促、指责等方式改变孩子的节奏(点击获取:不催不吼,让磨蹭娃速度快起来)。



成人若能将催促、代替、制止、训斥这四种行为调整到最佳状态,将对幼儿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试着放慢自己的节奏吧,让孩子能靠着自己的努力成长~


长按二维码

了解更多MTPI专业知识



版权说明:图片均为心元儿童之家实拍,请勿盗图。


往期推荐  点击题目即可跳转
  1.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 对不起,心元的老师不喂饭……

  3. 嘘,别出声……

  4. 不催不吼,让磨蹭娃速度快起来

  5. 磨蹭来自不情愿

  6. 什么是你孩子真正的样子?

  7. 1-6岁孩子的发展特点及父母的应对方式

  8. 当你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妨看看这本书

  9. 走,我们进蒙台梭利教室去看看

  10. 蒙氏教室里6岁前的孩子学什么?——论蒙氏教育的五大领域


更多精华内容,可查看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栏。


另:如果想了解某一主题的文章,可以在我们公众号上搜索关键词,查找以前的精彩的文章。按照下图的步骤找一找你想要的精华文章吧~



心元儿童之家


专注于0-6岁婴幼儿教育,采用小班、混龄、全日制模式,聘用经AMI(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S(美国蒙台梭利学会)、MTPI(国际蒙台梭利师资培训中心)等机构培训的专业师资,践行蒙氏教育理念,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此外,我们还开设父母学堂、心元学院,通过读书会、公益讲座、工作坊、亲子游等多种形式,带动儿童父母和幼教同仁学习成长,营造“学习社群”。

咨询热线:400-007-1870
机构网站:www.xinyuan.org 
新浪微博:@心元儿童之家

长按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