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近期,这个最佳→



李长坤





刑事审判庭副庭长

三级高级法官

上海一中院

领军人才培养对象

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

刑法学硕士




“李老师,我在《底线》电视剧上看到您的名字了,开始还以为您友情出演了呢!” 助理小张兴奋地对我说。原来,我之前参与完善剧本的《底线》电视剧开播了。之后几天,又陆续有法律人与非法律人朋友将《底线》专家顾问成员的照片发给我,惊讶于我怎么变身网红剧顾问了。




剧本完善 精雕细琢



2022年春节前夕,单位通知我《庭前无讼》(《底线》剧本的另外一个名字)剧组要找一位刑事法官,对剧本中的相关刑事案件把一下关。接到这项任务,我略有点迟疑,生怕有负信任,但更多还是为任务的挑战性感到兴奋。


身为法律人的我,审理的大大小小刑事案件数以千计,但参与修改完善电视剧本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拿到当时还处于保密状态的剧本后,我利用春节假期,仔细阅看了剧本中需要我把关的内容。我一方面为剧本的事件编排、情节冲突、鲜明人物刻画所深深吸引;同时按照剧组要求,站在一名刑事法官的专业角度,用“放大镜”审阅剧本中相关刑事案件的每个场景细节,并就案件所涉罪名法定情节认定证据标准把握调查主体强制措施适用以及法院提前介入等问题撰写了近4000字的书面意见。


之后,我们又通过微信语音会议等形式多次沟通,充分感受到剧组人员对于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的精心打磨,敬业精神值得尊敬。我知道,这一定是一部经过精雕细琢的专业成品,既能让法院人自己点开追剧,也能让非专业人乐于读懂法院人的喜怒哀乐




国庆追剧,似曾相识


带着期待,国庆假期我加入到《底线》追剧过程中。


很多年不追剧的我,以往更很少观看法律题材剧,往往只要多看几眼就能发现不合常理之处。但《底线》一追我就再也打不住,也给了家人“原来你也喜欢追剧”的颠覆性印象。剧中主演靳东等人不时冒出的湖南“塑料普通话”等丰富的湘元素,也让出生在湖南的我感受到了更多的亲切。


现实中,对于不大接触法官的老百姓而言,法官这一形象有些陌生,即使有些许印象往往也是来自于欧美电影。还有不少当事人分不清警官与法官, 时常有当事人称呼我为“李警官”。



《底线》中靳东、成毅、王劲松等人的表演,演出了鲜活生动、有血有肉、食人间烟火的法官,演出了法院人日常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演出了法院人的可爱之处与无奈之情,破除了法官的“脸谱化”形象,让普通大众对于法官群像有了更加丰满的认识。




剧中周亦安因乔大壮房产案被当事人跟踪、恶意找茬、人身威胁等悲催之事,对于一线法官不说稀松平常,至少也是偶有发生,有时颇感无奈甚至无助。




而方远在法庭上宣判“网络主播猝死案”“葛晴晴案”时的释法析理,确立裁判规则所达到的“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成就感与使命感,也让法院人不忘初心,默默耕耘,专守法治事业。


可以说,除了剧中人比真实的我们更帅气、发量更多之外,作为一名已经有一些年头的法官,在这部剧里,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与身边同事的影子




还有,法院人闲余对电子卷宗、立案大厅机器人、“奶奶灰”法官制服等的吐槽,也通过方远的嘴,在《底线》中真实地展现出来。


有同事看到我挂名《底线》专家顾问时,还会开玩笑地问我,吐槽电子卷宗的话是不是你加上去的?说真的,看到剧中吐槽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方远“真敢说”,第二感觉是我们“总公司”真有度量。




剧里剧外 接受洗礼


方远在剧中有一句金句:“在这个忙碌的年代里,大多数人很容易陷入一种非理性的状态。”《底线》通过各种能在现实中找到影子的案件,让老百姓乃至法官都更深入了解“偏见”的危害,学会更加客观公正地看问题。


实践中,法官判案,很难脱离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原则立场,不宜将自己以及自己形成的观点看得太重。法官也是普通人,人无完人,判断问题有时难免先入为主。




宋羽霏一审审理“辱母案”过程中,虽然她一直在寻求能对雷星宇减轻处罚的路径,但她脑子里早已对雷星宇的行为性质做了判断,以至于对同事的不同意见很难接纳,因而寻找各种理由来排除雷星宇行为的防卫性质。后来她经历了与外卖员的纠葛,有了同理心,对二审改判防卫过当心服口服。



方远办理“醉酒坠楼案”时,一直警醒自己,不要因为自己对喝酒之人的偏见,而作出不公正的裁判。




回想曾有一段时间,只要是讨论入室盗窃案件,我所提处理意见就会明显重于其他人的意见。


原因就在于那段时间,我所在的小区楼栋发生了一起入室盗窃案,对包括我在内的整个楼栋居民的安全感造成了很大影响,导致我在讨论类似案件时,会夹杂着一种义愤填膺的情绪,不够理性。


而先入为主地判断某件事情,并不代表全部正确;我们坐在高高的法台上,穿着一身法袍,需要不断提醒自己保持理性冷静




要做一名有温度、

有耐心、有办法的法官

作为基层法院立案庭庭长,方远是一名优秀的、充满司法智慧的审判者。他不论碰到多么刁难的当事人,总有办法敲出一条缝,找到突破口,也知道如何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来解释法律。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来法院的人,很可能是他们为数不多甚至是唯一一次与法庭打交道的机会。对此,需要我们法院人对他们展示足够的同情、理解、耐心与公正。


正如剧中张伟民副院长所言,“既然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无法完美,那法官必须存在,这世上只要还有不公,就总得有人来断个是非,判个公道,这也是法官真正的意义。”


《底线》的热播已近尾声。随着剧情的展开,个别改编案件所添加的元素与情节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也许,不是每个案件改编都可能做到尽善尽美。追剧人不宜将对电视剧人物的评价过渡到对可能的案件原型的评价,因为每个改编案件都在试图传递比案件原型更多的罪责、情感、纠结与人性。也期待下一部法院剧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文:李长坤

人像摄影:龚史伟

值班编辑:李丹阳


近期热文

那一抹红,最耀眼!

吴亚安:网络非法薅羊毛行为的刑法规制 | 微课程

一人公司法律适用问题丨实务纪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