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安:就在8月23日!
近几年,因为遴选、入额等,陆续有干警告别上海一中院这个大家庭。离别之际,TA们有很多不舍和感悟。上海一中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TA们的故事,祝福TA们在新的岗位一切顺利。
坚守信仰 梦想启航
2023年8月23日
接过审判员任命书的那一刻
我感觉既有圆梦的喜悦
又有责任的压力
还有离别的不舍
有人讲,凡是过往,皆是序章。
但于我而言,加入上海一中院的大家庭并在这里圆梦的过程,并不只是序章,而是承载着初心、奋斗、理想的正剧。
01.
在这里
我学习到司法的政治性
在工作的前两年,我有机会在本院研究室司改办工作,在这里我认识到司法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2019年,院里开展司法公开的深化探索,并将类案裁判方法总结纳入重点工作,将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形成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后对社会公开发布,把司法公开工作从诉讼流程公开拓展为裁判方法公开,向社会公众展示裁判所遵循的裁判理念、价值取向、司法逻辑。
改革中,法官的自由裁量尺度也展现在阳光之下,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触。我很荣幸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并与同事共同提炼总结了类案裁判方法的写作体例。
我始终记得在探索改革思路时,我问道“国外好像没有类似的机制。”带教老师凌捷法官和我说“改革工作不能就工作谈工作,也不能将域外经验奉为圭臬,而应聚焦现实问题,在总结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善于用中国的办法解决中国的问题。”
那一刻,我意识到,每一条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种政治立场,司法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法官应当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方向,坚定政治意识、牢记国之大者,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推进工作,都应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用想为、敢为、善为的实干态度把青春绽放在新时代的法治建设中。
02.
在这里
我学习到司法的人民性
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的根本宗旨,在最开始的入院培训时,张金玉法官和我们语重心长地讲。
但在最初的工作中,我并未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还是在一起命案中,被害人是一名女性,审理中被害人家属在做完笔录后没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且事后一直无法联系到家属。当初我认为,刑事判决后,家属还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联系不上可以判后再说。
但在汇报时,张金玉法官指着卷宗里被害人手包中一个小学生的本子说,“死者的孩子可能还未成年,如果不能及时处理赔偿,会影响孩子上学。”她的话让我深受触动,之前阅卷我也看到过这个带着血迹的笔记本,但只是将其作为一份普通的证据,并未站在家属视角去思考问题,后来,我们在多方努力下,终于联系到因手机遗失而失联的家属,并同步处理了附民诉讼。
那一刻,我意识到,司法为民意味着向前一步、多做一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法官,我们不能只以结案为目标,而要秉持恢复性司法理念,用能动司法实质化解纠纷,救济受损法益。
03.
在这里
我学习到司法的实践性
法律的生命不仅在于逻辑,更在于经验。
“经验法则是我们判断主观要件的重要依据”,我一直记得带教老师余剑法官和我说的这句话。
那是我辅助办理的第一个杀人劫财的命案,被告人供述的作案起因没有证据支持无法被采信,案件究竟定性为抢劫罪一罪还是故意杀人罪、盗窃罪两罪,存在很大争议。
当我信心满满地、机械地套用“存疑有利与被告原则”,向余法官汇报案件构成两罪时,他问到“被告人用来杀人的剪刀是尖头的、还是圆头的?”我答到,“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嘛”。
他讲到“要知道,熟人间的抢劫有很大可能会害命,如果首次使用的作案工具是有致命性的,就不能完全排除抢劫的可能”。
那一刻,我意识到,裁判并不是纯粹的逻辑推理,还需要有丰富的经验积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法官,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把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深度融合。
圆梦的过程是幸运的,特别感谢上海一中院为青年干警搭建的综合性培养平台,特别感谢一路走来一直支持和帮助我成长的领导、老师、同事,从各位优秀的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对党忠诚、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学到了司法为民、甘于奉献的公仆情怀,学到了勤勉努力、恪尽职守的担当精神,学到了清正廉洁、严于律己的心性品质。
我深知,从助理到员额法官,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责任的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珍惜手中的法槌、身上的法袍,努力用忠诚、专业、廉洁,诠释好人民法官这一光荣的称号,在办案中,着力找准事实与法律的最佳契合点,去提升裁判的法律认同、社会认同、情理认同。
吴亚安更多一中足迹链接:
文:吴亚安
值班编辑:李丹阳
近期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