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不松劲 办案不断档——渝北区检察院开展远程讯问工作侧记
11月初,重庆发生本土疫情。
在此期间,渝北区检察院借助技术力量,充分运用远程视频讯问系统,实现了高质量办案和高标准防疫协同推进。
一次次核酸检测,见证了远程提讯防疫工作的严谨;一滴滴浸湿防护服的汗水,折射出驻看守所检察干警的坚守;一场场视频提讯,落实了依法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履职要求。
一次次检测,认真履职尽责
“你是否能听到我们的声音?”
“可以,视频和声音都很清楚。”
“因疫情防控需要,现通过远程视频提讯的方式对你进行讯问,你应如实回答我们的问题,你听清楚了吗?”
“我听清楚了。”
……
疫情防控期间,我市看守所实行封闭式管理,传统的提讯无法实现,渝北区检察院决定采用远程视频方式进行提讯。
疫情期间,“远程视频讯问符合疫情防控、保密安全、办案安全等相关要求,检察官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但又‘零接触’,保障了办案工作顺利进行。”渝北检察院检察四部检察官何光伟说。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带领干警轮流进驻渝北区看守所,开展远程视频讯问相关保障工作。
实际操作中,检察官在远程提讯室面对屏幕讯问犯罪嫌疑人。协助提讯的干警在看守所现场办理提讯手续,当面告知权利义务,让犯罪嫌疑人核对笔录并签字。案件管理部门在提讯结束后及时移交讯问材料,各个步骤有条不紊环环相扣。
“为了确保防疫工作万无一失,在看守所现场协助远程讯问的干警都需要经常做核酸检测。”何光伟说。
在健康码页面的核酸检测记录中,大多数人可能只有寥寥几次,但在渝北区检察院派驻看守所检察室干警的手机上,检测记录却密密麻麻。
“核酸检测报告的有效期仅有48小时,所以每隔一天都需要做一次核酸检测。刚开始很不习惯做检测的那种‘酸爽’,但在多次核酸检测后,我也慢慢习惯了每隔一天的‘捅鼻子’。远程提讯工作结束后,不做检测反而还不习惯。”驻看守所干警张丁匀笑着说道。
核酸检测只是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检察工作的第一步。工作期间,检察干警还加强了对看守所防控环境的监督,“所有进入看守所的人员都需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健康码和行程卡。还需督促看守所进行定期定时消毒,保证监所环境在疫情期间的安全。”何光伟介绍说。
通过严格的防疫措施,渝北区检察院切实严把收押关、管理关和保障关,保障了疫情特殊时期看守所内的安全稳定。
一滴滴汗水,彰显担当使命
疫情期间,看守所的防控措施非常严密,所有在现场协助远程视频讯问的检察干警都必须做好全套个人防护。帽子、手套、医用防护服、防护面屏或护目镜、鞋套等成为“标配”。
据了解,在每次提讯开始前,前往看守所协助的干警们需将提讯证等必须传递的文书送往看守所,还要调试好视频通话设备以确保远程提讯工作的顺利进行。
“今天的讯问到此结束,你核对一下现场笔录与你所述是否符合,请确认无误后签名。”11月4日上午,经过一个多小时,渝北区检察院检察官喻彦霖完成了一起案件的讯问工作。
此时在看守所的检察干警尹泽明一行人,都身着闷热的防护服协助检察官完成提讯手续、核对笔录、移交讯问材料等工作,每讯问一人,就需要在各部门间折返2次办理材料,最多的时候,一天讯问达14人,来回奔跑28趟。
“从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起,大家就开始出汗,里面的衣服都湿透了,护目镜上也都是水汽。一天下来,没喝一口水,因为上厕所确实不方便……”尹泽明谈到疫情期间的工作经历,颇有感触,“尽管如此,这些困难还是被大家一一克服了,再累也值得!”
疫情期间,渝北区检察院防疫、办案两不误,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因时制宜高质量办理案件。自11月初以来,完成了对188个犯罪嫌疑人的远程视频讯问工作。
一场场讯问,高效助力办案
在远程视频提讯中,检察官虽然在“千里之外”,但丝毫没有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
“远程提讯系统通过技术融合,不但能实现远程讯问、语音识别,而且可通过手写电子签名代替传统的纸质签名捺印,生成的签名捺印摘要保证了整个过程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这提高了审讯工作效率,大幅减少了办案人员往返看守所的时间。”喻彦霖说。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开展的情况下,跨区域办案、开展跨区域讯问工作的需求越来越突出。
为解决外地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接受讯问存在的实际困难,渝北区检察院对各内设部门在跨区域远程视频讯问工作方面的分工和衔接机制进行了明确,稳步推进跨区域远程视频讯问平台建设,在完善本区域远程视频提审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跨区域提讯功能。
今年,渝北区检察院已经开展了一次跨省远程提讯,对远在福建省的一名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进行远程视频讯问。该案通过智慧检务助力疫情防控,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疫情防控期间,除了远程讯问、询问核实案件情况,渝北区检察院还引导律师通过案件管理部门电话等查询案件程序性信息的办案方式,减少人员流动,在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确保办案质效“不打折”。
防控疫情 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