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金融业数据中心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浅析

金融电子化 金融电子化 2022-10-19

欢迎金融科技工作者积极投稿!

投稿邮箱:newmedia@fcmag.com.cn

                                              ——金融电子化



      


江苏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  张为民


数据中心作为承载算力、传输、存储的基础平台,以及支持新一代技术应用的物理载体,是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基础设施。随着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数据中心将面临如下挑战和机遇。


传统“两地三中心”架构急需转型。新时期下,数据中心将成为促进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发展的数据中枢和算力引擎。金融业务具有很强的高可用性和业务连续性需求,普遍采用多级冗余架构和灾备体系,传统的“两地三中心”架构,需要向多活数据中心转型,通过技术架构有效控制,提升资源利用率和整体效能。目前我行正在向多活数据中心、同城多中心转型。


传统基础平台底座需要提升快速弹性扩展能力。为适应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考虑弹性扩展,通过软件来定义、调度硬件资源,将控制面和数据面分离,方可实现更灵活的、透明化的物理设备部署。此方面可借鉴融合金融云低成本、高弹性的资源优势,以解决科技资源敏捷弹性供给与数据安全存放的矛盾,建成高效、开放、安全的混合云架构,提高IT资源利用率。


应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在国家提出的“新基建”及“碳中和、碳达峰”的政策背景下,金融数据中心应加速与云计算、绿色节能等技术融合发展,围绕“绿色、节能、低碳”的控制策略,选用先进的、节能的制冷、配电系统,提升PUE指标,有序推进数据中心的绿色转型。


应考虑互联网业务场景突发流量。金融业务目前趋势也向互联网化发展,需要考虑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应对突发性增长的多场景(如秒杀场景)、多定制化的客户需求,数据中心应能够具备应对爆发性流量增长的能力。


运维工作更加复杂。一是生物特征识别、多媒体内容实时传输等新型应用场景的部署,导致广域网通信吞吐量进一步激增,流量构成进一步复杂化;二是需要从业务连续性保障,延伸至通信服务质量保障,加强客户体验;三是银行广域网节点众多,而吞吐量持续增长的趋势,有必要实现更精细化的流控与封装机制,提升带宽资源利用效率与接入网络管理效率。另外应用结构的复杂和运维节点的数量巨大,也要求传统运维不断引入新技术,向智能运维转型。


应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自主可控能力。数据中心作为承载金融业内外部业务交互和数据交换的核心单位,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关键一环,需要强大的信息安全能力作为金融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一是持续提升高质量安全态势监测、流量防护、威胁处置等安全技术能力;二是加快推进企业数据安全标准制定和数据分类分级,构建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能力;三是应积极使用隐私计算、多方计算、联邦学习等新技术,做到数据可用而不可见;四是要落实监管有关信创能力建设的要求,积极适配国产硬件平台、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应用软件等,持续推进应用系统从现有架构平台向信创平台的迁移,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总体来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倒逼了金融业数据中心转型,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作为数据中枢和算力引擎;国家政策和相关的监管要求倒逼了金融业数据中心转型,使其向绿色环保、节能低碳、安全可控方向发展;金融业多种多样的敏感业务场景倒逼了金融业数据中心转型,需要进一步提升快速弹性扩展和智能运维的能力。此外,金融业数据中心从自身发展来看,也要主动求变,需要向智能化、灵活化、集约化、轻量化方面转变,这也是金融业数据中心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栏目编辑:张丽霞)





往期精选:

(点击查看精彩内容)


● 观点 | 金融标准化建设助推科技转型升级

● 观点 | 企业级模型管理体系的构建——建设银行的思考与实践

● 观点 | 推动业务逻辑共享,聚力金融科技发展

● 观点 | 发行库安防系统智能化运维的思考

● 观点 |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与展望










新媒体中心:主任 / 邝源  编辑 / 傅甜甜  张珺  邰思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