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金融标准化建设助推科技转型升级

金融电子化 金融电子化 2022-10-19

欢迎金融科技工作者积极投稿!

投稿邮箱:newmedia@fcmag.com.cn

                                          ——金融电子化


      

文 / 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    王广平  冯霞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的融合,重塑业务流程、创新金融模式,揭开了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


科技领域标准化建设

科技应用有效提升了金融业效率,标准建设的协同发展激励引导技术革新与应用。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开服务平台中,现行与即将实施的信息技术类国际标准有4045项,国家标准946项。2020年9月4日,我国首个金融区块链国际标准通过立项。截至2021年12月底,现行有效的金融标准共388项,分为通用基础标准、产品与服务标准、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标准、统计标准、监管与风险防控标准5大类。其中,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标准156项,约占40.2%,且以推荐性行业标准为主。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标准对金融行业稳定运行所需的软硬件环境进行规范,涉及信息安全39项、信息交换44项、研发测试运维及管理27项、基础运行环境及网络16项、检测认证12项、数据定义12项、机具6项。


金标委鼓励全国性和地方性金融社会团体开展金融团体标准的建设实践。截至2021年12月,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备案的金融业社会团体47个,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多地金融协会参与其中。平台公布的现行有效金融业团体标准118项,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团体标准417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团体标准1426项。有些团体通过其他渠道发布所建立的标准,如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保险行业云计算场景和总体框架》(T/IACCCSA 32—2019)、《保险行业云服务提供方能力要求》(T/IACCCSA 33—2019)等团体标准。


2019年度金融领域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开启了金融领域企业标准建设,激发市场主体参与金融标准建设的活力,推动金融机构及金融服务企业认真落实《标准化法》。每年活动领域不断拓展,2020年度“领跑者”活动新增金融信息服务领域,在当年公开的企业金融标准中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领域共公开标准248项,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领域共公开标准63项,商业银行应用程序接口服务标准73项。


金融标准规范科技应用

1.强化技术风险监测。随着金融市场开放,金融业流通性不断增加,对技术愈加敏感,面临业务、技术、数据和网络各种风险的挑战,溢出效应更强,波及范围更广,金融风险治理的难度加大。金融标准的制定凝聚行业共识,对于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网络安全等提出明确要求,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动态,针对新兴的金融业务形态及时分析风险范围,降低业务融合风险。


2.规范金融科技应用。2018年开始,“金融科技”取代“互联网金融”,信息技术驱动业务前中后台实现全面变革。随着我国在金融科技领域探索的不断深入,大量业务发生创新与交叉,金融标准不断推陈出新。标准通过固化最佳实践为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提供适宜的解决方案、完善的商业模式、明确的技术路线。在过去的两年中,多项金融科技标准发布,包括人工智能算法1项、大数据4项、多方安全计算1项、云计算技术3项、区块链技术1项、多活技术3项、分布式技术4项、生物特征识别2项等。此外,《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测试规范》(JR/T 0198—2020)、《金融科技创新安全通用规范》(JR/T 0199—2020)、《金融科技创新风险监控规范》(JR/T 0200—2020)对于金融科技创新的稳定性、安全性也进行了考量。


3.保障技术规则供给。新的技术应用和业务模式不断涌现,金融标准建立和完善金融领域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路线图,优化金融业务流程。《金融信息系统加密服务的技术能力评价模型》(JR/T 0222—2021)采用自主可控的产品及密码算法,增强金融业信息系统的安全可控能力,构建安全可信基础环境。对于中小银行、保险业、证券期货业信息系统日常维护也提出了相应的规范。《金融业信息系统机房动力系统规范》(JR/T 0131—2015)、金融业星型网间互联技术规范(JR/T 0012-2004)等标准对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运维进行指导。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金融标准全文公开系统中数据相关的标准多达79项,涵盖了数据源、数据接口、数据交换、数据模型等多个方面,有效规范数据资产管理与传输,为下一步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互通共享、挖掘数据价值潜力奠定基础。


4.标准与金融治理融合。金融标准充分发挥了支撑金融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有效指导各类业务开展。《金融科技发展指标》(JR/T 0201—2020)的发布,形成一套科学、全面、可量化的金融科技发展评价标准。金融机构重要信息披露规范的制定有效提高了市场监督参与度。《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设施检测规范、证券期货业信息系统审计指南、证券期货业信息系统审计规范》(JR/T 0112—2014)、《金融业信息系统机房动力系统测评规范》(JR/T 0132—2015)等检测标准的出台,统筹监管单位、行业协会、第三方检测公司,同时有效督促金融机构及时自查自纠,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金融业科技应用转型升级

1.确定新型技术架构。一是系统分布式架构。在重要行业、战略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等领域利用自主创新技术可以推动标准建设,指导金融数字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基于现有参考架构、虚拟化技术应用的标准框架,对于分布式技术的可信技术环境、风险控制、安全管理、外包管理进行转型。从“双活”到“多活”,实现弹性敏捷部署、资源池化灵活调度的系统架构。二是大中台建设理念。现有金融标准的建设主要聚焦数据传输与数据交互。然而目前金融机构各个层级烟囱式的建立自己的IT系统、数据存储、网络环境,数据资源、业务和技术能力浪费严重。技术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的提出,遵循“大中台、小前台”的建设理念,整合底层资源与技术,加强数据保护,打通前台需求与后台资源。三是网络双活设计。在14项与网络相关的金融标准中,只有最新发布的一项关注网络基础环境建设。受疫情影响,大量的业务由柜面转为线上办理,加上金融机构建设异地数据中心,网络环境的要求更为严格。为有效保障主备中心业务接管对外服务的连续性,确保重要业务系统的RTO和RPO符合要求,网络双活架构不断演进。Overlay网络适应了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发展,实现网络形态的不断完善。四是安全运维智能化。系统运维是软件生命周期中占据时间、人力最多的环节。智能化运维提升数据中心管理能力成熟度,通过抓取系统及网络的数据提供多维的运维策略和告警分析。


2.规范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夯实硬件设施。金融业网点、机房等关键基础设施兼容多项金融标准要求,通用性增强。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基于信息科技、数字科技、智能科技的基础设施部署,强调自主创新和底层突破。新一代金融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人工智能平台,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变的金融场景。二是拓展业务平台。金融标准落地实施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各业务条线均需进行标准化改造,为组织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广覆盖的数字金融融合平台提供参考。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第三方区块链数字函证平台、金融科技能力共享平台等基础设施在满足一般性公共服务和个性化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助力金融主体差异化、自主化、协同化发展。三是健全市场机制。我国多层次的金融业务市场中,市场机制是金融业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依托。权威的数字金融创新研发机构如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标准研究院、全球数字金融中心等有效支持了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标准制定以及复合人才培养,为金融科技标准化发展营造更多空间。


3.提升科技治理水平。一是科技伦理要求。在最新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中提出健全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金融科技伦理规范体系。金融科技的发展不仅需要前瞻性与复杂性,还需要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金融标准规范技术实施后,科技的发展会更多地关注到前沿与伦理潜在的冲突。利用信息技术审查守护金融消费者敏感信息,避免监管套利、电信欺诈与网络攻击。


二是监管科技要求。现有金融标准对于云计算、区块链、生物识别等信息技术基础应用进行了指导,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践愈加广泛,金融风险技防能力亟待增强。各地不断尝试监管科技的模式与框架,建立穿透式监管平台与工具。以往都是先有新技术的市场应用,继而出现监管要求与规则。未来监管科技主动抓取信息数据,提高监管合规时效,筑牢金融与科技的风险防火墙。三是绿色发展要求。绿色生态理念现已贯穿到金融服务诸业态之中。2021年首批绿色金融行业标准发布,完善了绿色金融治理框架。通过建设绿色高可用数据中心,将绿色金融与先进科技有机融合成为金融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兴的绿色金融科技领域将带动绿色金融领域新的范式创新。


结    语

金融标准从跟踪规范前沿技术转变为引领行业科技产品创新与技术架构转型,金融治理方式与治理思维也发生了变革。基础设施规模和复杂度大大增加。在满足现有各类金融标准的前提下,传统金融领域在数字经济战略中进一步纵深探索。


(栏目编辑:马俊)





往期精选:

(点击查看精彩内容)


● 观点 | 企业级模型管理体系的构建——建设银行的思考与实践

● 观点 | 推动业务逻辑共享,聚力金融科技发展

● 观点 | 发行库安防系统智能化运维的思考

● 观点 |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与展望

● 观点 |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受益所有人识别管理体系










新媒体中心:主任 / 邝源  编辑 / 傅甜甜  张珺  邰思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