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金融丨农商银行立足“三个着力点”助力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普及应用,数字乡村建设应运而生,并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8年国家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到今年《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农户信用贷款。”中央对数字乡村建设的要求越来越明确,内容越来越丰富,部署越来越具体。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力,也为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场景,找准服务数字乡村建设的着力点,有针对性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
农村商业银行服务数字乡村建设探索实践
近年来,日照辖内农村商业银行持续加大对农村信息科技投入,围绕农民、农村、农业三个维度,对金融服务数字乡村建设进行探索,逐渐形成了“农民支付结算便利金融服务、农村治理数字化金融服务和农业产业链数字金融服务”三位一体数字乡村建设服务路径,有力推动了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一是着力改善农民支付结算便利化金融服务。以农民现代信息技术技能的提高为基础,匹配农民存取贷汇基本金融需求,着力解决支付结算“最后一公里”问题。电子支付初期,在乡镇布设自动存取款机,村庄布设农民自助终端和电话POS等电子器具,目前,日照辖内农商银行在农村地区已累计布设自助银行156家,农民自助终端2568台,构建起了乡镇及重点商超24小时自助服务全覆盖和村庄金融服务点自助终端全覆盖的电子服务格局,通过电子服务渠道,实现了基本业务不出村,综合业务不出镇,24小时全天候金融服务新格局。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农商银行循序渐进,从数字手机移动支付工具推广,再到智能手机银行1.0到4.0的不断升级,坚持与时代数字化进程同行,与数字乡村建设同步,匹配农民数字化金融服务需求,不断丰富农村金融数字化场景,目前,日照辖内农商银行累计为70多万农村客户提供手机银行服务,支付结算服务距离由“最后一公里”加速向“零距离”推进。
二是助力推动农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发展。一方面,主动融入农村数字治理建设中,成立工作专班,将人员、资源、政策等向农村进行倾斜,积极对接各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开立基本账户,提供日常结算服务,日照辖内农商银行累计为村级经济组织开立账户3129个;发行村务卡,帮助村委会实现日常消费结算全程留痕管理,建立消费、报销对应机制,杜绝农村治理费用上的跑冒滴漏腐败行为,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目前已发放村务卡2901张、办理聚合支付992个;推进一卡通用智慧社区建设,建立社区生活场景化生态圈,使金融服务融入日常、惠及民生,目前已拓展一卡通用智慧社区109个,打造标杆社区12家。探索政银合作模式,接入“银农直联”平台实现农商银行业务系统与村级经济组织三资管理系统在线直联,满足村级经济组织网上查询、转账汇款、电子对账等服务,缩小乡村治理的“数字鸿沟”。另一方面,持续开展农村信贷服务数字化转型,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工程”活动,给广大农民送金融知识、送金融科技、送家庭备用金“三上门”服务;持续推进“整村授信”,逐户对接采集信息,运用数字技术整合各类数据资源,精准画像,依托“智慧营销系统”平台和“信e贷”“信e快贷”办贷模式,积极推行“无感授信”,实现“人人有授信、户户能贷款”,解决农村融资困难。目前全市农商银行已在全市2645个行政村开展了文明信用工程活动,在446个行政村开展了“无感授信”业务,通过线上方式为14.48万户实现授信,累计授信额达230亿元。
三是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聚焦农业产业链数字化,不断创新产品、优化系统办贷流程,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上游农户、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以及下游经销商的信贷支持力度和金融服务,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完善发展,带动广大农民增产增收,放大金融服务“三农”效果。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切入点,先后与市大数据局、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局等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享公共数据资源,强化银企合作,畅通金融服务渠道。与市海洋发展局合作搭建涉海企业服务平台,目前已累计为涉海企业提供信贷支持6000余万元,及时满足海洋企业资金需求;与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开展全面战略合作,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着力提升资金投向的精准度和有效性。目前,日照辖内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85.75亿元,较年初增加18.5亿元,涉农贷款占各项贷款总量的48.39%,今年上半年涉农贷款增量占辖内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的51.57%,较去年同期提高21.56个百分点。同时,贴心服务村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支持,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已累计办理“强村贷”“鲁担惠农贷”等356笔、3.26亿元,强力支持农村产业发展。
农村商业银行服务数字乡村建设面临困境
1.参与农业产业数字化内生动力不足。目前,农业产业数据不全面、不系统且难以及时更新的状况普遍存在,尤其在乡镇及以下农业产业数据电子化仍存空白,农村产业基础数据的复杂多样、基础数据欠缺和标准难以统一等,致使在软件开发实现数字化过程中,系统功能冗杂,平台间数据难以共享,数字化效能也难以保证。同时,农业生产天然的复杂多样性,以及涉农产品品类多且标准化水平低等特点,生产端农业数字更多是单点应用,规模化水平不高;销售端农产品种类差别大且品种多,工艺要求标准也难以统一。加之农业产业数字化前期巨额建设成本难以在短时间内摊销,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数字化参与的内生动力不足,农业产业数字化推进举步维艰。
2.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的参与度不够。目前,乡村治理数字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平台及配套服务不健全。目前农商银行虽实现“农金通”设备行政村全覆盖,但其功能相对单一,更多是面向农户个体进行存取款业务,政务服务、乡村治理等相关功能涉及较少。目前区县级农商银行试点与村集体开展合作,搭建乡村治理平台,因没有相关统一规范,再加上乡村信息数据库普遍没有建立,导致搭建平台架构、接口等标准化水平不高,乡村治理基础数据采集格式多样,乡村治理数据的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数据冗余多,系统建设后的数据挖掘信息准确性更难以保证。
3.农民对乡村数字化参与度仍较低。农村客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受知识结构、收入水平、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民数字金融产品使用率较低,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对数字金融的有效参与不足,在农村全面推广数字金融面临较大“数字鸿沟”。目前“老年机”等非智能移动设备仍占一定比例,金融机构针对数字“老年机”开发金融产品相对较少,农村老年客户难以从物理渠道获得数字金融“红利”。从前期农商银行推广的智能手机银行情况看,在农村手机银行功能使用占比低,相关功能用途应用单一,全市农商银行手机银行签约客户数62.46万户,有效使用客户数仅有23.36万户,有效客户占比仅为37.40%;使用手机银行客户主要用于日常消费和转账功能,对线上信贷、保险、社保等功能使用率较低,全市农商银行为客户“无感授信”14.48万户、授信230亿元,而通过“信e贷”线上办贷的仅有1.7万户、17.53亿元,用信率不足7.6%。
从农业、农村、农民三个维度
持续深化金融服务数字乡村建设
农商银行要实现从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到乡村振兴主办行的华丽转身,必须强化数字乡村建设金融服务,围绕农业、农村、农民三个维度,本着“因地制宜,多渠道并进、多方参与共建”的原则,持续深化金融服务数字乡村建设,有效融入数字乡村建设新格局。
1.聚焦金融与智慧农业相融相促,助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探索共建智慧农业平台,融入农村产业链。围绕果蔬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资销售、土壤检测、农村产权交易、再生资源回收、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版块,加强与农业农村局、文旅局、商务局合作,全面实现农业产业基础数据共享。从决策指导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监控数据可视化、支付电子化以及产销对接信息融合等方面,推动农村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二是积极探索“金融+智慧农业”,助力贷款精准投放。利用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活体抵押物的位置、温度等信息,解决活体抵押物“是否存活”和“在哪”的问题;借助卫星影像、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土地确权验证、农作物耕种面积和种类识别、长势监控、预测产量产值等获取农作物的经营信息;针对农村融资“缺少抵押物”的痛点,综合运用区块链、电子围栏等信息科技手段,对农产品生产经营加工等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切实提高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协助完善区县及以下农业产业详细数据。针对区县、乡镇、村庄一级数字化建设尚不完善的现状,充分发挥农商银行点多面广、乡镇网点全覆盖和支付结算渠道到村的优势,获取农业产业第一手资料,建立系统全面的农业产业基础数据库,加快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梳理辖内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从中选取有代表性产业,试点共建数字化平台,通过平台的建设、系统的对接等,掌握产业数据,将农村金融服务有效融入农业产业链中。
2.聚焦金融与乡村治理有机融合,加快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发展。一是深化“金融+乡村治理”模式,在乡村治理数字化中,同步嵌入金融服务场景,合规收集客户信息,同时不断拓宽与外部系统的互联互通,获取和应用各项涉农信息,为提升“三农”信贷可得性夯实数据基础。二是进一步丰富“农金通”机具功能。当前农商银行的农金通设备已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可依托此设备开发政务专区,设置智慧政务、查询政务行政审批事项、文件二维码下载等村级政务功能,切实提升乡村治理的电子化水平。三是联合工信局、大数据局、妇联、公安等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协同电信运营商等单位,共同构建的数字乡村治理大体系,制定统一规范的数据采集建设标准。面向区县和乡镇党委、政府,提供治理型应用,连通电子政务内外网,实现视频监控、远程会议、党员培养等功能,助力政府实现城乡一体化政务服务数字化;面向村委会提供服务型应用,帮助建立完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乡村党务政务财务公开、村居安防、农业技术、乡村特色产业数字化等功能,解决政务服务难题,助力村委会实现乡村综合治理数字化。
3.聚焦农村金融数字化升级,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需求。一是发挥农商银行“农金员”人缘地缘优势和“农金通”数字平台优势,持续优化“农金通”功能,扩大社保医保、税务财政、电费、话费等生活缴费服务覆盖面,对接行政审批局等单位,持续创新村级政务、教育、医疗、交通等与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场景,实现村民生活服务数字化。二是发挥乡镇网点服务渠道优势,持续优化电子柜员机功能,打造智能化网点,增加社保、征信、不动产、交管、生活缴费、工商登记等政务功能,助力政务服务下沉。三是持续加大电子渠道业务宣传普及。扎实推进客户经理驻村办公、移动服务外拓、金融夜校、农商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直播间的常态化,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开展金融宣传辅导,加快手机银行的推广力度,并手把手教村民使用手机银行、聚合支付、健康码、社保卡、信e贷、信e快贷,帮助村民跟上数字经济发展步伐,切实提高村民数字技术运用,广泛深入参与数字化建设,享受科技带来的生活便利。
(栏目编辑: 韩维蜜)
往期精选:
(点击查看精彩内容)
新媒体中心:主任 / 邝源 编辑 / 傅甜甜 张珺 邰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