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徐州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与思考
欢迎金融科技工作者积极投稿!
投稿邮箱:newmedia@fcmag.com.cn
——金融电子化
徐州地处江苏省最北端,主城区共有大小银行28家,区域内传统金融产品的种类和定价总体差异不大。但是,大型国有银行和先进股份制银行依靠总行的金融科技能力和专项资金支持,在与优质行业客户合作或政府重点项目招标中形成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为此,徐州农商行在改革重组后,除继续发挥传统地缘优势外,唯有转变思维方式,自内而外地加快推动全行数字化转型,采取内涵式增长方式,才能在面对外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时,“危”中寻“机”,进而实现逆势发展再跃新台阶。
徐州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 周大庆
实施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条件
当前徐州农商行推动数字化转型具备的有利条件。一是相关技术不断成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可通过云实现、开发流程的数字化可通过DevOps实现、能力的数字化通过中台来实现,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自动化决策引擎,预测客户行为,开展精准营销,进行自动化审批和贷后,防范客户欺诈行为。二是政策法规不断完善,2022年1月,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中93次提到“数字”,把“数字驱动”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首,把“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更深化”作为首要发展目标,中国银保监会于2022年1月17日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包含业务经营管理数字化、数据能力建设、科技能力建设等7个部分的内容,进一步厘清了当前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痛点和重点。三是省级支撑不断增强,省联社近几年在全行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上正以时不我待的速度加以推进,能够更好地兼顾统一和个性的发展需求,能够把全省农商行的科技成果进行平台化推广,并针对农商行开发运维能力的提升逐步建立起配套机制。四是资源整合不断加快,南京大学把徐州农商行作为数据工程实践基地,将在数据治理、数据分析和价值应用等领域开展深入、长期合作,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则依托其品牌价值和传媒力量,结合“e行徐州”和网点辐射布局优势,高质量共建数字化经营服务平台。
但是,也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科技储备不足。所有科技人员占比不到2%,2021年科技资金投入占营业收入0.68%,薪酬水平对优秀人才缺乏吸引力,现有业务系统支撑大零售转型的流程设计过于冗长,服务效率较低,无法彰显小银行的敏捷优势。二是全员信息化应用意识不足。有较多干部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对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主动思考不多,满足于传统作业方式和产品交付方式。三是体制机制不优。正式组建成功后,全行客户经理人均管理信贷客户数量仅185户,物理网点数量达153个,单点服务客户数量为1.4万个。四是数据质量不优。早期客户信息采集维度较为简单,系统建设时没有统筹规划,同步机制没有及时建立,在综合营销客户中对非金融信息的采集量不足。
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
从自身市场定位和现有资源禀赋出发,徐州农商行现阶段实施的数字化转型是基于传统IT架构和移动端的1.0模式,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遵循“统一规划、勇于创新、小步快走”总体思路,持续增强对“机构、员工和客户”的三种画像能力,引进和鼓励全员运用数字化工具,促进管理与服务更加深化、升级和延展,推动存量、流量和数据“变现”,做实普惠金融,履行社会责任,做优企业服务,助力价值创造。
实践数字化转型的优选路径
徐州农商行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建立起配套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将工作小组办公室设立在数据资产管理部。制定了数字化转型三年战略发展规划,明确将线上渠道建设、数字化基础和数字产品建设、业务功能和展业工具一体化、服务与经营一体化等作为全行实践线上化、数字化转型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数字化的组织体系,通过渠道互联、数据互联,让内外部资源、线上线下资源实现“连接”,打通断点,形成经营管理和服务客户闭环,用差异化优势奠定区域首选银行的市场地位。
1.助力数字化管理持续增强。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自重组成功后,迅速完成数据仓库项目建设,包括数据缓冲层、贴元数据层、公共模型层,以及报表集市和领导驾驶舱指标集市的搭建。提高应用层和管理层的数字化能力。完成监管平台、对账平台、绩效系统、“e行徐州”等系统上下游数据对接,并在moia上完成自动调度跑批,同时在现有的数仓框架上持续完善公共模型层、报表集市、指标集市和CRM集市建设。正式启动数据中台项目建设,该项目以实现数据标准化,指标标准化、数据资产目录化管理为目标,通过数据标准核标、数据质量规则校验、数据质量分析报告等一系列手段实现数据治理闭环。数据仓库和数据中台的陆续建立为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奠定了基础,更为全行在客户画像和精准营销、经营战略制定和决策、信贷风控和交易反欺诈等场景中提供支撑。
2.助力普惠金融服务广覆盖。经过一年左右的队伍调整,为有效突破客户经理当前人均管户量瓶颈,尽快提升前端客户申贷体验,发挥传统敏捷优势,总行向省联社提出业务申请。经反复沟通确认,成立了普惠金融数字化服务平台项目组,基于现有智微贷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改造后的智微贷产品将具备五大特点:支持零售客户全程无纸化申请贷款;统一线上线下客户申贷入口和进件流程;整合行内信用卡和统一授信平台;支持客户经理的调查报告动态生成;满足客户自助用信和线上大额受托支付需求。与此同时,总行推出“码上银行”,通过在大量宣传品外包装、行内线上宣传渠道和8.6万合作商户处进行展码,引导有融资需求的客户借助扫码申请贷款产品,对符合线上授信的实施即时授信,其他则分流至客户指定支行,由该支行客户经理依据预留信息主动联系客户,有效解决区域信贷市场资源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3.助力支行精准化运营用户。针对大量的零售客户,在营销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总行对目标客群、触点渠道、资源释放、现场互动等工作进行了数字化微改造,有效提高了前端员工的用户运营能力。一是加强了对存量客户数据进行分类处理,找出每次方案执行的目标对象,并进行简单画像,找出最易吸引多数人参与的场景。二是注意触点渠道的信息数据化处理,除线上支持标准化处理的用户信息,对厅堂或社区运营中产生的基础信息和非结构性数据,按日进行客户信息建档,定期实施二次营销。三是通过线上和现场问卷调查,以及前期方案执行总结数据,确认能够引导目标用户提高在行内金融资产的有效权益,提高资源释放的有效性。四是针对客群中老年客群,尤其无智能手机的客户,通过现场发放纸质二维码权益券和登记手机号实施旅程跟踪,有效锁定尾链客群。
4.助力信贷风险管理更高效。为切实加强行内8.4万存量客户和每年近1.3万新增客户的贷后管理,总行采取多元化措施赋能信贷业务链的每位员工。一是主动参与省联社的二代征信查询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安排业务和技术人员驻省联社项目组,全程跟踪项目设计和测试,以确保后续项目落地时能够快速推广。二是配合省联社对现有系统进行微改造,通过将业务人员的管理经验数据化,运用预设规则和定义模型来实现针对零售客户的自动评级、自动拦截、贷款分类、风险预警信号处理和续授信等功能。三是对省联社智能贷后相关系统无法集中实施部分,组织业务人员进行需求分析,通过行内RPA应用开发,对符合风险管理条件,且已经数据化的业务进行批量处理,进一步提高中后台人员服务前台的工作效率。
5.助力全员数字化能力提升。关键是让全行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形成数字化思维方式,快速适应“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的新趋势。针对总行领导、中心支行长和部门负责人,邀请先进同业、高校或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老师开展现场金融科技专题培训,形成转型共识,给中层管理人员明确自身数字化转型目标与任务,促使其既要不断提升部门工作质效,又要思考如何为支行提供数字化赋能。针对支行长,要提供强大的数字化管理工具,帮助其掌握业务在全行的发展位次、服务区域的重点客户、阶段性工作重点和所有团队成员的营销进度等重要信息,建立配套的反馈机制,将最小管理单元的实际需求及时整理汇总上来,持续进行数字化能力加持。针对普通员工,则通过数字化改造,帮助其提高工作效率、了解目标客户、及时掌握既定工作完成情况、阶段工作重点和每日绩效状况。
(栏目编辑:韩维蜜)
往期精选:
(点击查看精彩内容)
新媒体中心:主任 / 邝源 编辑 / 傅甜甜 张珺 邰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