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央行 | 金融科技赋能数字化乡村治理的思考
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提升生活便利性和强化社会治理的新方式逐步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领域,也为实现乡村的数字化提供了新动力。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建立“互联网+网格管理”的服务管理模式,实现乡村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和专业化。通过建设现代数字化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乡村治理主体、管理过程、管理内容等要素的数字化,以技术为载体有力推动建设数字乡村,构建美好乡村生活。
数字化乡村治理的现状
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局、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的《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出,多地已探索形成了一批典型模式,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模式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浙江省桐乡市乌镇大力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在基层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工作中运用“乌镇管家”云治理平台,构建数据集成、监测预警、分析决策、共治服务四大功能模块,形成智慧自治、智慧法治、智慧德治的乡村治理方式,助力医疗服务、公共出行、法律服务等各领域发展。广东省清远市运用“互联网+乡村新闻官”破解城乡信息壁垒,促进农业繁荣创收。深挖本地优质特色农产品,综合运用乡村新闻官、本地特色农产品、乡村体验与网络直播、电商网络、品牌企业的优势,在对内传达政策的同时,对外宣传特色农产品和美丽乡村,讲好本土故事,推动乡村振兴。可见,部分地区已探索运用数字化手段赋能乡村治理,创新了基层管理方式,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而思考如何发挥金融科技的加持作用,赋能数字化乡村治理,则为强化乡村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新的路径。
金融科技赋能数字化乡村治理的
路径分析
国务院2021年2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围绕加强农业信贷支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等方面提出多项举措,指出了金融科技的重要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支撑和引领。将金融科技应用于数字化乡村治理,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克服传统金融在乡村服务中存在的痛点及难点问题,助力实现金融服务与产品普惠化、农业产业现代化、公共服务便利化、农村建设数字化的目标,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1.实现金融服务与产品的普惠化。强化农村地区基础性金融服务的科技嵌入力度,通过拓展渠道、深挖需求,可以为农民和涉农企业提供便捷、高效、适用的金融支持。
一是应用金融科技手段,破解农村金融服务与产品供给不足、获取不便的难题。农村地区由于具有交易低频小额、点多面广等特点,导致出现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质量提升难的问题。基于金融科技的发展应用,为延伸农村金融服务网络、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贡献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生物识别技术支持远程账户开立,可以扩大金融服务的可触达范围。基于互联网技术在金融应用的推广,如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化渠道的普及,使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获取不再完全依靠金融网点,提高了服务效率、改善了客户体验。
二是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共享,提供综合便捷的金融服务。线上渠道的服务能大幅度地提高效率、优化体验、减少成本、增大服务的群体范围,但在维持客户群、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则不能缺少线下的服务支撑。特别是针对农村居民的金融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共享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人工网点、自助网点、助农服务点、互联网线上服务、移动终端五种服务方式,构建“五位一体”的服务渠道。加快线下数字化改造与增强线上服务能力相结合,能够实现线上线下数据融合共享、双向赋能,为农户和企业提供有温度、有效率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三是聚焦涉农特色需求,发展针对性的金融供给。发挥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的优势,深入分析农村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解决农村地区服务和产品的针对性不强、适配性不高、多样性不够等问题。如设计以农民为主体的理财、投资、保险类产品,既可为农民提供特色服务,又能开拓农村金融新的蓝海。
2.实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拓展农村地区生产场景的综合技术支持,逐步汇总资金流、物流、消费流等信息资源,可以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供给,为农业产业提供完善的产、供、销全流程金融服务。
一是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增强农业产业融资的可得性。投资大、风险大是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基本特征,由于农村合格抵押资产较少、信用担保机制单一、农业保险机制不健全,无法有效地控制风险成为了资金流入农村的最大阻力。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整合不同维度的数据资源,让“动产”转为“不动产”,通过信用评价机制和模型实现农业产业相关融资需求的精准授信。
二是拓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改造。利用大数据分析,对生产农产品及农业旅游等新业态的发展选择提供更多的指导信息。金融机构通过与仓储、物流、销售等企业合作及提供信贷支持,能够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畅通农村地区信息渠道和商品流通,推动供应链资金流、商流和物流的深度融合。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农村电商平台线上应用及网络销售场景搭建,将线下被动营销转变为线上主动营销,发挥线上引流作用,实现农村电商产销对接、农产品的网络化经营,助力乡村产业全面发展。金融科技助推农业生产、流通、消费等各关键环节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后,可通过综合分析对各环节及时提供反馈指导,形成信息的有效流通,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
3.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便利化。以金融科技为驱动,发展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可以实现政府信息系统、公共数据、金融等公共服务系统的互联、开放、共享,进而推动社保、医疗、交通、缴费等农村公共服务便利化发展,助力公共服务与社会事业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一是充分发挥社保卡功能优势,增强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服务能力。结合社会保障卡的身份凭证、医疗支付、缴费和领取待遇、信息记录、查询、金融六项应用,探索打造农村地区的“一卡通”,使民众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通过推广应用电子社保卡,方便农村居民进行线上业务办理,提高办事效率。将就业、社保服务与农村地区的普惠性金融服务相结合,为农村居民在求职招聘、参保登记、缴费和领取待遇等各方面提供更为有效的公共服务。
二是提高医疗、交通、缴费服务的便利性。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金融科技手段,助力实现农村地区的线上挂号和医疗缴费,同时可推动远程医疗的发展,使居民获得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加快农村交通智能化改造,推动基于近场通信、芯片、条码支付等技术的移动金融服务在农村交通支付中的应用,通过交通信息的互联共享为居民出行给予线上信息查询和订票等服务。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农村公共缴费模式,通过综合的缴费平台,实现水、电、煤气、供暖等缴费项目一站式查询和缴费,改善农村地区“跑腿缴费”的现状。
4.实现农村建设的数字化。发展金融科技对农村数字化建设进程的基础支撑作用,助力加快建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村民自治”的共建共享新农村。
一是通过建设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助力农村发展。政府可通过与金融科技企业进行合作,开展对数据、系统、资源的高效整合,形成覆盖农村地区经济、教育、生产、政务等领域的综合资源管理平台,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实现高效管理。建设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可为“三农”信贷融资提供可信任、可追溯的数据源,增强农村地区信用体系的覆盖面和应用成效。
二是通过建立农村金融标准规则体系,提升金融体系的风险防控水平。借助金融标准领域的丰富经验,推动普惠金融服务点、农村金融风险防控等领域的农村标准体系建设,为农村金融服务的有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结合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场景,强化农村金融风险监控建设,注重宣传以丰富居民的金融知识来提升风险意识,强化“三农”领域信息保护与农村居民资金安全保护风险防控水平,全面构建农村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三是通过人才建设,为乡村持续发展提供动能。农村的数字化建设缺少不了科技人才的支持。一方面,可以利用远程教育等方式,为有条件的农户提供数字化技能培训,培育高素质农民。同时,以优化乡村创业环境为手段,吸引人才参与农村建设,带领农村居民更好地享受科技的发展成果。以金融科技为驱动,吸引资金、人才回流,形成良性的循环发展体系,以提升数字化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栏目编辑:马俊)
往期精选:
(点击查看精彩内容)
新媒体中心:主任 / 邝源 编辑 / 傅甜甜 张珺 邰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