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者的神话】消费心态的作祟
在消费文化主导的社会里,人们将支与收、得与失看得极其重要,任何一次消费、任何一次投资,最先考虑的是:是否可以达到高效益?是否得大于失?消费文化的影响之下,基督徒在信仰的追求和属灵的生活也时常用消费的心态来面对。
第一、消费者的心态以“得”为先。我曾经在教会的不同场合问过相同的一个问题,答案也大致相同。我的问题是:“你信主这么多年了,请反思你为什么要信耶稣?(或‘你信耶稣的目的是什么?’)”弟兄姊妹的答案不外乎:“为了得永生”、“为了得平安”、“为了得福分”、“为了得……”。基督徒在参与每次教会的活动——包括主日崇拜、查经班、祷告会——时,都以“得”为先。在崇拜结束的时候,很多人会评价说:“今天的讲道没得着什么。”在温州,有些人在主日不参加崇拜,就是因为觉得主日若店铺照常营业,可以有可观的收入。教会的查经班人数稀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得不着”。
第二、基督徒以购物者的姿态来评价传道人的“产品”。先知以赛亚说:“主耶和华赐我受教者的舌头,使我知道怎样用言语扶助疲乏的人。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听,像受教者一样。”(赛50:4)但今日许多基督徒往往像市场上光顾商店的购物者,而传道人所传讲的信息则成为商店里摆放的商品。因此,在听道的时候,很多基督徒不是以受教的心态去领受信息、接受真理的装备,反而像购物者一样去评价。一次聚会下来,很多人能够总结的大概就是:“今天的讲员不错/很差”、“今天的故事挺贴切的/不贴切”等等。
这种购物者的心态不一定是不愿意听道,而是喜欢那些迎合自己口味的信息,这就如保罗所预言:“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并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提后4:3-4)
第三、基督徒被忙碌所充塞,无法以安静的心来亲近神。近日阅读《希伯来书》的释经书时,看到一段话对于今日基督徒消费者的现状表达得很适切,也是很好的提醒:
与救主亲密的一个障碍是匆忙。亲密不能仓促。与神的儿子会面需要时间。我们不能冲到祂的面前,硬吞属灵的粮食,然后赶赴下午一时的约会。灵里的亲密需要花时间,只有那些愿意细嚼品尝属灵滋味的人才能体会。
与基督的亲密,来自以平静的心进到祂的面前,而不是从生命的混乱中闯到祂的跟前。放松自己,默观内在的基督,可使我们与祂有内在的交流,这是被繁忙和忧虑压迫的心灵所不能得到的。
神圣的生活不是仓猝的生活。匆匆进到神面前的人,没有哪一个愿意长久逗留。匆匆而来的人,也会匆匆离开。
摘自乔治·格思里著,《希伯来书(简体版)》,陈永财译,香港:汉语圣经协会有限公司,2006年4月初版,第145页。
第四、教会以“顾客至上”的口号来“经营”。面对基督徒的消费者现状,一间世俗化的教会,不单没有纠正错误,反而以企业的方式来“经营”。教会虽未打出“顾客至上”的口号,更不愿意提“顾客就是上帝”,但所有事工却都围绕着这批“消费者”。当基督徒以消费者的的眼光审视着教会事工时,教会就想尽办法去迎合他们。比如:基督徒觉得本地传道人不够“新鲜”,教会就请一些外地的“名牧”来开培灵会;基督徒在听道时喜欢风趣、有激情的传道人,教会就要满足他们。另外,基督徒的奉献就如同企业的利润般影响着教会的运作。他们又是教会各项事工成败的关键,每年年终的总结,都以信徒主日崇拜的出勤率、查经班的人数等等作为考核的指标。
教会最高的服侍对象是神,以荣耀神为一切事工的目的。然而,不能忘记教会的使命之一是培养、装备信徒。若以企业的模式经营教会,忘却神的荣耀时,“谁是上帝”、“谁是教会存在的目的”就值得反思了。若将荣耀神放在首位,基督徒参与教会的各项事工,“得”就不能停留在自己得着,而更加指望神得着荣耀。在面对讲台所传讲的信息时,基督徒放下消费观念,而应当以受教者的心去领受。
日常生活的境遇,“消费文化”影响了基督徒对于信仰的委身,“功利主义”的观念使他们带着“驱利避害”的心态来面对信仰。今日教会实在需要重新检视基督徒的属灵现状,将圣经的教导作为唯一的权威,将神的荣耀视为终极目标,不能被世俗文化所驱使,鼓励基督徒回到圣经不变的教导中。
本文原载《天风》2012年第2期
更多文章:
欢迎关注:丰盛“书”房,为个人原创作品平台,您可以阅读到感兴趣的文章,包括讲章、灵修默想、婚姻家庭、亲子教育、教会历史、口述史采访、基督教教育、信仰随笔等。可以直接点击下图,识别二维码。
elishachen2013
丰盛“书”房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若喜欢本平台的文章,请不要吝啬您的手指,欢迎“指指点点”,将平台推荐给您所爱的人,与他分享益处、共享恩典!愿主赐福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