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隐隐于市:“潜伏”在这家医院的“爱迪生”们

市一集团 杭州市一医院 2022-12-16


防止唾液外溢的偏瘫支架、颈动脉校正压迫装置、蹲坐式分娩装置、骨折病人术后直腿抬高锻炼器、利于更换湿化填充物的人工鼻......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发明家”的潜质得到激发,发明灵感频频闪现,在工作之余不断摸索出提高工作效率和临床服务质量的“金点子”,让患者更安全、舒适、方便地接受治疗。

据悉,市一医院2020年度共获得国际国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证书共270余项,近三年来获得专利近600项这些“暖心”发明不仅在日常医疗工作中非常实用,让患者受益不少,也体现了市一医院作为一家研究型医院在学科建设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跃然而出的灵感源于对患者的关爱
      如果医疗界也有“暖心发明奖”评选,那么她一定位列榜单。她就是市一医院ICU副护士长杨湘英,一位拥有50余项专利的“爱迪生”。

      日常工作中,她经常会用“独特的眼光”看待问题,工作的不便利、患者及护士的“抱怨”都成为她很好的灵感来源,利用身边的小物品,对一些常规的医护工作不便利环节进行“加工改造”。

      她说:“ICU患者病情危重、护理工作相对忙碌,作为一名病房护理管理者,重要的职责是解决患者的实际需求、减轻护理工作量、保证护理质量与安全并提升患者与护士的满意度,我作为全国康复专科护士、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想利用自己所长为患者做一些早期康复介入,并在护理工作中改良一些康复器具,帮助患者减轻病痛、提高后期的生活质量,节约护理人力与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一种便于控制操作的康复洗头器械”就是一项让人暖心的发明。刚到ICU病房时,杨湘英注意到目前患者洗头都是用洗头盆、水壶、接水桶“三件套”。使用时需要一人扶住洗头盆、一人倒水、一人进行洗头操作,非常不方便。她查阅大量国内外专利文献,针对目前卧床患者洗头器械存在的占地面积大、不能监测水温、不能保温、不能调节高度等问题,经过资料收集与文献检索,一种外观设计合理、功能多样化、操作方便、安全性高等优势“便于控制操作的康复洗头器械”设计稿终于成型,解决了现有卧床洗头器械所有的不足,后期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共提交9项改良专利申请。      

今年,杨湘英再次获得13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多角度形变冰袋、一种翻身装置、吸痰工具组件、氧气筒转移装置......一项项的专利凝结着“白衣天使”对患者如家人般的关怀和呵护。

小发明成为医护人员的“趁手兵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帮患者减少痛苦、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市一医院的医护人员也通过改造和发明让自己拥有更多“趁手兵器”。

      “外科技术发展逐步走向了精细化和微创化,但目前国内的医疗器材才刚刚起步,国外的医疗器械又相对昂贵,并且临床应用中并非尽善尽美。”胃肠肛外科主治医师朱阿考说,“所以,我们一直在尝试改进自己的‘兵器’。”

       今年,他的“一种经口腔置入的折叠式管型吻合器钉砧座”同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以及日本、美国国际发明专利。

      该专利通过巧妙的机械设计和新材料应用,设计出一种“经口腔置入的折叠式管型吻合器钉砧座”,弥补传统钉砧座无法经穿刺孔或者食道放置的缺点,扩大了管型吻合器的应用范围,解决腹腔镜下高位吻合困难的难点。

      同样,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江力也在不断的手术摸索中反复改进手术器械。他设计出的引流管固定贴及固定组件、薄片导流管固定贴及引流管固定组件等,提升了手术效率,也在神经内镜、功能神经外科等多个手术领域获得进展,目前已实现2项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已有不少厂家联系进行实验性生产和改进。

       不仅是临床,市一医院医技科室中创新发明的氛围也着实浓厚。中心实验室主任技师卓广超的“一种吸管自适配接头”今年就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在一些医学检测中获取非微量样本时,通常采用吸管配合洗耳球的方法,但由于吸管大小规格众多,端部口直径大小不一,导致与洗耳球的吸口端不易匹配,使用起来极为不便,严重影响样本吸取的准确性。”卓广超介绍。

       因此,他在翻阅国外相关专利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尝试,设计出一种“吸管自适配接头”,能够使不同管径的吸管与洗耳球快速、稳定相适配,让实验难题迎刃而解。

信息化东风“吹来”更多软件著作权成果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手段发展迅速,突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与获取途径,成为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一医院的医护人员也积极顺应形势,搭乘信息化东风,近三年累计获得50余项软件著作权成果。

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孟祥博在日常回访和复诊中发现,脑卒中后偏瘫居家康复的部分患者对自己活动能力过分自信,自行活动时很容易跌倒导致患侧骨折等不良后果,家属却无法及时到场而耽误救治时间。

针对患者及家属面临的实际问题,他设计出“脑卒中后偏瘫居家康复的患者跌倒检测及远程实时提醒系统”这是一款针对此类患者开发的手机APP,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存在跌倒等情况。家属一旦收到不良事件通知,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问题。系统同时在规定时间提醒患者吃药,每天总结漏服药物、提醒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APP还有家庭医生端,医生可以根据每个患者的每日数据,提出专业的医学指导意见发送给患者端,尽量减少意外情况发生。今年,他连续获得3项软件著作权授权

政后勤科室今年也成果颇丰。针对医院护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护理部主任李益民带领团队先后设计了“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综合管理平台”、“护理实习生临床教学管理移动平台”、“网格化护理质量数字管理平台”、“临床实习智慧排表系统”等,使护理各项工作更趋规范,提升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品质,获软著权多项。

未来,市一医院将继续在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方面努力,充分调动科研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同时,争取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由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版权归医院所有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彩推荐


【临床万花筒】“作茧自缚”的小肠,如何破“茧”而出?
【情怀与温度】看!我们“小绿人”的“武功秘籍”!
【谈心室】2021年已至,你的flag立好了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