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学者:外交“驱逐战”折射传统互动机制遭破坏
《俄罗斯报》7月6日发表题为《转向政治领导人层面、毁于缺乏信任的外交》的文章,作者是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教授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文章认为,大规模驱逐的外交战破坏了基于一定规则和程序的传统互动机制;社会机制的变化动摇了过去的关系模式,外交日益从专门机构转向政治领导人、国家元首层面。全文摘编如下:
保加利亚可能成为第一个与俄罗斯彻底断绝关系的北约国家。在保加利亚政府决定驱逐俄罗斯大使馆的70名工作人员后,该机构无法再开展工作。接下来的问题:是保留象征性的存在,期待好时候到来,还是让地位与现实相符。我主张第一种方案。局势早晚会转变,而恢复正式终止的关系总比断绝关系困难得多。所以,出于方便的考虑,把关系冻结在最低水平比较好。
俄罗斯和欧洲几十年来积累的大量互动正在迅速消失。庞大外交使团的必要性也随之消失。要知道,其人数是由服务各领域合作的任务决定的——经济、人文、安全等。一直以来,使馆有各种强大的分析部门,负责对双边关系的走向和发展进行评估和预测。如果说今年政治氛围的质变表明双边关系不会有所发展,那么庞大外交机构的必要性也大大降低。
当然,经验也告诉我们别的东西。当接触顺其自然、对大家都有益时,就能避开现有障碍。俄罗斯和乌克兰前几年的例子最为直观。尽管有人努力确保两国不相往来,但2014年后贸易不仅得以维持,还时有增长,更不用说人际交流了。现在,俄罗斯-欧盟层面也出现了类似现象。原则上讲,双方是有机互补的,将它们拉开完全违背健全思维。尽管如此,由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原因,这种情况还是发生了,它早晚会产生影响。不过,通过各种替代方式,关系会得以恢复。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尖锐危机时代的外交。俄罗斯和西方现在没有这样的外交。它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包括保密等概念的彻底消亡。在古典时代,邀请记者列席不以宣传为目的的国家元首谈话,甚至记录谈话,被视为不能容许的事情。如今,这几乎成为常态,就像爱丽舍宫的做法那样。安排此类活动的人似乎根本没想过,这可能对与他国解决至少某些问题的能力产生长期的致命影响。缺乏信任破坏了外交这项职业,使之进入公共政治范畴。而公共政治很少以达成一致为目标,它从定义上讲就是包含冲突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恶意还是赤裸裸的愚蠢?让我们宽容地假设两者都不是。我们正在面对的是外交转型本身。
大规模驱逐的外交战破坏了基于一定规则和程序的传统互动机制。这种机制已经形成了几个世纪。但是,社会机制的变化——主要与技术和通信因素有关——动摇了过去的关系模式,这甚至不取决于参与者的政治意愿。外交日益从专门机构转向政治领导人、国家元首层面。这决定了它的规律,因为从事这项活动的不再是技术官僚和专业人士,而是(根据自己理解)对公众承担责任的政治家。
不必深入分析民主的利弊,这是一个专门的宏大话题。必须承认,各地的民主程度都在提高,无论领导人是否愿意。说到底,对马克龙来说,选民如何看待他在国际舞台上的行动,远比秘密谈判中对话者对他的态度更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国总统是一个尤为突出的例子,但总的来说,每个人都面临类似压力,只是因为行政治理体系的特点而各有不同。
由此得出的结论相当令人担忧。事实证明,熟悉的机制和新形式都对世界稳定没有作用。一切将取决于个人,但这能有多可靠呢?
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