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用心用情写好人民的小康故事
“为人民办事,才能被人民永不忘!”“我们的日子得劲儿嘞很!”《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河南小分队的成员之一、求是杂志社《小康》杂志地方新闻部主任靳晶,在6月10日至16日的连轴儿采访期间,总被这些来自基层的语言感动并感染着。
靳晶寄语本报读者
“虽然紧,但是一点也不觉得累,就是感觉时间不够用,还有很多要写的人和事。”7月1日上午,靳晶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视频连线采访时,手里拿着当天出炉的《求是》杂志,其中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刊登了她和搭档《红旗文稿》副编审张少义采写的《竹林深处幸福日子长》,这篇通讯描述了“党旗红、群众生活红、山乡红叶红”的全国文明镇、中国最美乡村——竹林镇的蜕变之路,她感叹道:“只有亲自下到那里,才知道我们为何要把镜头对准人民、版面留给人民,因为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带着“为什么”去采访
每次采访前,靳晶都会在心里问上几个“为什么”,“带着问题去采访,写出来的报道才会不一样。”
“一个穷山村,怎么就能评上中国首届人居环境范例奖?怎么就获得了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几个中原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寻常农民,怎么就能带领一方百姓在这穷乡僻壤之地奋斗出一方新天地?”
6月13日,靳晶(左)在河南淅川县张河村的石榴地里采访村民王洪才。2019年,该村有241名群众像王洪才一样,靠着石榴基地脱贫。归欣 摄
在去河南郑州巩义市竹林镇之前,靳晶心中打了几处问号——曾经“山高、石厚、土薄、缺水”的竹林镇,如今凭什么能?
“当看到山青、景美、人富足时,我心中所有的问号都变成了惊叹号!”靳晶坦言,此次深入采访,让自己真正明白,这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干就是40年的农村典范;这是苦干实干认真干,干出一片新天地、干出幸福花儿盛放的现实样本……
“长寿山上看景色,长寿山下逛古镇”,靳晶在与古镇民俗风情街上做生意的百姓交流时,大家都说正是“永不收房租”“利润分成”的做法,让自己过上了在家门口“望得见山、留得住乡愁”的好日子。
乡亲们说起现下的好生活,绕不开老书记赵明恩。看到这位80岁的老书记仍然精神矍铄,干劲十足,“80后”靳晶很受震撼。她说,自己一直被赵明恩的一句话所鼓舞,“为人民服务永不退休。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事,才能被人民永不忘。”
“当干部要有干部样儿,当党员要有党员样儿”“党员就是要率先垂范,百姓才会跟着你走”“好日子就是干出来的”……在和竹林镇党员交谈的过程中,靳晶发现,他们既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实干苦干,稳扎稳打,最后总会出成效’。小小的竹林镇,正是这一理论的生动实践。”靳晶感慨道。
常记“心中有读者”
一路走,一路拍,一路写,一路报。“我跟小伙伴们的采访足迹不仅留在了河南这片热土上,也印在了我们的新媒体作品中。”靳晶笑着说道。
进入《求是》杂志微博、求是网、中国小康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题,其中如《直击现场:捧起来就能喝的丹江水》《80岁老书记赵明恩:为人民办事,才能被人民永不忘》《豫见:建业电影小镇欢乐多》等一篇篇鲜活的现场“微”报道,都是靳晶和一同采访的小伙伴们一个点一个点“踩”出来的。“背后都是带着泥土的脚印,耽搁不得,拍完立马做,做完立马发。”爽朗的靳晶说道。
“清凉凉的丹江水,这是刚刚从江中心取上来的,大家可以看到,跟矿泉水一模一样,可以放心饮用!”视频中的靳晶,站在南水北调工程的丹江口水库,语气有些微喘,一边说着,一边向大家展示矿泉水瓶里自己刚取的丹江水。
“这是我很满意的一篇新媒体作品,胜在立意——‘饮水思源’。南水北调是项世纪工程,为中国北部许多缺水的城市,特别是为首都送来了甘甜的丹江水。为了一库清水永续北流,河南淅川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靳晶说,自己就想带着大家看一看这清凉凉的一渠水,“捞水用的矿泉水瓶、小网兜,都是我们在现场现买的。我还带了一瓶回北京,给身边的人看看。”
“作为‘四全媒体’时代的记者,练就‘十八般武艺’非常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始终记住:心中有读者、有人民。只有这样,做出来的报道、新媒体产品才能真正走进人民的心坎里。”靳晶坦言道。
走下去方知天地宽
“此番采访,让我明白要努力去挖掘身边平凡人的伟大和温暖。用情用心用力去采访,才能用笔书写人民、记录这伟大的时代。”靳晶由衷地说道,“走进百姓的生活中,方知天地宽。”
踩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万亩石榴园的田埂上,看着园中套种的辣椒,听着当地百姓讲述因地制宜配套发展农业、种植业,“不来到现场,我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当地人民为南水北调工程默默无闻地牺牲和奉献。”说到激动之处,靳晶竟有些哽咽,“既要保一库清水,又要脱贫致富,老乡们走出了一条奔小康的新路径,他们对我说,自己当下的日子得劲儿嘞很!”
走进郑州巩义市回郭镇,河南明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包装车间主任贺鹏辉向靳晶讲述了作为小镇“后浪”青年的幸福生活。“他对我说,这日子当初想都没想过,那种幸福的笑容深深地感染了我。”靳晶感慨道。
……
很多时候,制作一分钟不到的短视频,靳晶和小伙伴们要忙上小半天。“就是要让大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引发共情和共鸣。”靳晶笑着说道,站在丹江口水库反复拍摄,直到晚上到了宾馆看到已被晒伤的脸颊才有感觉,“当时工作太投入啦!”
“作为《小康》杂志的记者,报道好、记录好人民的小康生活,是职责,更是使命。”靳晶说,自己要用情用心用力去做好这件事,“做好人民的记者,用眼观察,用心感受,用笔记录和报道好人民。”
(责任编辑:刘一文)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微信矩阵
↓看看更有针对性的细分领域↓
版话儿
版人版语
传媒瞭望
发行观察
广电家
好书品读
印业独家
中国农家书屋
中国出版
↑喜欢我,就点开二维码图片并识别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