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菌群研究方向(2):口腔菌群与口腔疾病间的关系 | 微生物专题
口腔微生物组极其复杂,成年人的口腔中平均含有约50至1000亿个细菌。这些细菌代表了约200种主要细菌种类,总共有大约 700 个主要分类群,与其他身体部位相比,口腔微生物组是独一无二的,采样方式(MPB:口腔菌群主要取样部位及方法 | 微生物专题)无创简单,容易获取。HOM(人类口腔微生物组数据库)包含 400 种口腔分类群的描述、1300多种微生物菌株的基因组序列和16S rRNA鉴定工具,是学者研究口腔微生物在健康与疾病中作用的重要工具!
在口腔环境中,可以绘制5个独特的生态位:唾液、舌头、口腔粘膜、矿化的牙齿表面和牙周组织,每个生态位都有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图1)。坚硬牢固的牙齿和牙釉质是口腔微生物膜生长成熟的基础舌头是菌群居住最多的生态位,对口腔其他区域有显著影响。在唾液的帮助下,舌头上的微生物经常在口腔内活动,并在其他区域定居。有些口腔菌群不易在口腔中定植,随着唾液进入到下消化道中,与肠道微生物共同作用(口腔菌群研究方向(1):口腔-肠道微生物轴 | 微生物专题)调节身体健康或导致疾病的发生。
图1:口腔菌群不同的生态位[1]
口腔微生物组在人类微生物群落稳定以及人体健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口腔中微生物协同相互作用,帮助宿主抵抗外界不良刺激的侵袭,当微生物群失衡时可能会导致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龋齿是最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以细菌为主要病原体,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可导致牙齿硬组织的慢性、渐进性破坏。龋病范围广,发病率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从儿童到老年人。使用人类口腔微生物鉴定微阵列 (HOMIM) 来比较严重早期儿童龋齿 (SECC) 和无龋儿童的唾液和龈上菌斑样本中的细菌谱。学者发现包括链球菌、卟啉单胞菌和放线菌在内的几个属与 SECC 密切相关。
牙周病在人的口腔中经常发生,可分为牙龈病和牙周炎两大类。牙周病会导致牙周组织(牙龈和牙槽骨等牙齿支持组织)的破坏,并构成某些全身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通过对广泛性侵袭性牙周炎、广泛性慢性牙周炎、种植体周围炎、局部侵袭性牙周炎等病人口腔微生物的鉴定,发现所有病人中都包含高水平的巨核梭杆菌。
口腔癌的主要发生发展因素包括基因突变、细菌失衡和机体状态改变等,目前研究证明口腔癌与口腔微生物之间存在联系。健康组和口腔癌患者口腔微生物组成对比发信啊,在口腔癌患者中需氧菌和厌氧菌数量显著增加,多种细菌如芽孢杆菌、肠球菌、细小单胞菌、消化链球菌存在显着差异。
研究口腔微生物组及其与不同身体部位和不同健康状况的全身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对于我们对人体的认知以及如何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至关重要。
图2:口腔微生物组与口腔疾病[6]
口腔菌群与口腔疾病研究思路解析
1口腔癌变过程中唾液微生物群的分类和功能失调
发表期刊: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影响因子:5.293发表时间:2021样本数量:75名男性受试者(27名健康受试者,21名口腔疣状增生患者,27名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 样本类型:唾液实验方法:16S rRNA基因测序
2龈下微生物组和特殊分解脂质代谢通路与牙周炎症相关
发表期刊:Frontiers in Immunology影响因子:7.561发表时间:2021样本数量:13名牙周健康受试者+15名牙周炎患者 样本类型:牙龈活检组织样本(脂质代谢组学)+牙龈下菌斑(16S rRNA基因测序)实验方法:代谢组学、16S rRNA基因测序
参考文献1. Costalonga M, Herzberg MC. The oral microbiome and the immunobiology of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caries. Immunol Lett. 2014;162(2 Pt A):22-38. doi:10.1016/j.imlet.2014.08.0172. Chen JW, Wu JH, Chiang WF, Chen YL, Wu WS, Wu LW. Taxonomic and Functional Dysregulation in Salivary Microbiomes During Oral Carcinogenesis.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 2021;11:663068. Published 2021 Sep 16.3. Choi DH, Park J, Choi JK,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microbiomes of tonsil and saliva samples isolated from pediatric patients subjected to tonsillec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tonsillar hyperplasia. Exp Mol Med. 2020;52(9):1564-1573.4. Willis JR, Gabaldón T. The Human Oral Microbiome in Health and Disease: From Sequences to Ecosystems. Microorganisms. 2020;8(2):308. Published 2020 Feb 23. doi:10.3390/microorganisms80203085. Krishnan K, Chen T, Paster BJ. 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oral microbiome and its relation to health and disease. Oral Dis. 2017;23(3):276-286. doi:10.1111/odi.125096. Gao L, Xu T, Huang G, Jiang S, Gu Y, Chen F. Oral microbi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in oral cavity and whole body. Protein Cell. 2018;9(5):488-500.
相关阅读
所见即所得,绘图高规格联川云平台,让科研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