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通信产业报(网) 高超
欧科院院士熊澄宇:文化视角下的5G手机创新
11月6日,在2019中国5G终端创新峰会暨第七届中国手机设计大赛天鹅奖颁奖礼上,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表示,唯有文化的持续创新,才能够最终突破技术、媒介、产业的功能属性,回归对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提升。
熊澄宇在此次峰会上所作主题报告的题目是《社会文化视野下的5G、手机及创新》,他的上述这番话就是这次报告的结论。他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要从新媒体的定义以及媒体发展历程说起。
熊澄宇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时间的概念、一个发展的概念,新媒体不会停留在任何一个现存的媒体形态上,它会一直向前发展。报纸、电视是大众传媒;网络是分众传媒,用户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社交网络是交互传媒,移动通信解决了人、时间、空间的融合;5G出现后,进入的是沉浸传媒时代。
所谓沉浸传媒就是以人为中心连接了所有媒介形态,真正完成了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无所不能,而这个无所不能是人通过设备完成的,而不是设备本身。
从媒体发展的角度、信息传递的角度,从1G一直到5G,它都有一些标志性的表述,1G时代传播声音,2G时代传播文字,3G时代传播图像,4G时代传播视频,5G时代传播世界。即,5G架构赋能万物皆媒。
技术的进步不仅推动了媒介的发展,还催生出了新的产业,比如数字创意产业。熊澄宇表示,数字创意产业就是基于计算机数字处理技术,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全部感官,具有知识产权的属性,以产品和服务的形式,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根据上述定义,数字创意产业包含的内容很多,比如视频、音乐、游戏、阅读等,而在5G时代里,这些内容都得到“进化”,比如出现了4K/8K视频、24bit在线音乐、VR/AR游戏等。而随着5G技术的发展,上述各类内容和应用将会有更纵深的更迭。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幸福引领。对此,熊澄宇表示,唯有文化的持续创新,才能够对这一目标定位的意义与初心予以鲜活的表述,最终突破技术、媒介、产业的功能属性,回归对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提升。
2019中国5G终端创新峰会暨第七届中国手机设计大赛天鹅奖颁奖礼是2019中国手机创新周暨第七届中国手机设计大赛的收官活动。峰会以“5G时代的终端创新与协作”为主题,来自主管部门和省市领导、专家学者、产业链企业家和行业领袖围绕“创新5G时代 共赢智能未来”展开充分讨论,华为、三星、OPPO、vivo四款手机荣膺天鹅奖,10款手机、10款解决方案、10款智能硬件和10款App荣获单项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