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5G的新一年:必须关注的五件事
在肯定5G发展一年产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洞察5G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在一年的时间点上,未来,5G更应着力哪些方面?
文 | 通信产业报(网) 党博文
5G发牌一周年着实热闹,各种分析文章纷至沓来,产业链也集体发声,这是一次喜庆的5G“周岁宴”。
确实如此,5G发牌一年来,成绩斐然。在网络建设方面,基础电信企业建成5G基站超过25万个,5G用户超过3600万,其中,中国移动开通近14万个5G基站,中国电信在与中国联通共建共享短短不到9个月的时间内,开通了超过14万个基站,预计今年底,5G基站将超过60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在肯定5G发展一年产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洞察5G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在一年的时间点上,未来,5G更应着力哪些方面?
2019年6月,由3GPP主导的5G标准第一阶段(Rel-15)最后版本正式交付,标志着Rel-15的标准工作全部完成,此前受Release 15
Late drop版本冻结时间推迟的影响,Release 16规范冻结时间已经推迟至2020年3月,而疫情的出现,第三阶段的Release
16规范将于6月完成,随后的Release 17的预定日期将推迟到2021年12月。
Rel-16作为5G第二阶段标准版本,主要关注垂直行业应用及整体系统的提升,包括系统架构持续演进、垂直行业应用增强(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非公众网络NPN、垂直行业LAN类型组网服务、时间敏感型网络TSN、V2X、工业物联网IIoT)、多接入支持增强、人工智能增强等,其它还包括定位、MIMO增强、功耗改进等。
也正基于这些增强,Rel-16能够适应多种应用场景,此外,作为第一个可商用的5G标准版本,Rel-16也将主要面对eMBB场景。
eMBB是4G时代移动宽带的延续,也是运营商当前最主要的商业场景。
作为最早实现商用的5G场景,eMBB的应用前景最为清晰,它将满足用户对高数据速率业务的进一步需求。同时,运营商也将打破4G时代的业务场景、终端模式的边界,引入如4K/8K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云服务等新业务,广泛应用于融合传媒、智慧教育、智慧旅游和智能安防等领域,成为5G的基础业务应用。
在5G应用的初期阶段,将主要延续4G业务的发展路线,提升下载速度和系统容量的需求,而eMBB应用的普及也将催生更大数据流量的使用,进一步促进高清视频、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业务的发展。
众所周知,自3GPP 5G SA标准冻结后,迄今为止全球尚未有SA规模商用网络,5G
SA从架构、技术、服务多维度创新,能更好地满足垂直行业多样化的场景需求。
当前,我国5G已经初步形成引领态势,在此基础上,独立组网(SA)成为5G的新目标。国内三大运营商均加速向5G SA方向演进,这是我国引领5G发展的新阶段,也是5G新基建发展的重中之重。
“SA能够推动5G新基建,是因为它从网络建设、数据中心建设和终端、产业变革等都是全新的建设方案,将发挥桥梁和催化作用,实现融合基础的新发展,而面向5G SA商用,2020年已具备可行性。”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男表示,按照新一代网络的成熟节奏,经过一年多打磨,标准及产业可基本满足商用要求。另一方面,行业应用的需求摸索日渐深入,已对5G SA能力提出要求。
中国移动技术部总经理王晓云指出,5G SA网络是其赋能千行百业的新契机,从架构、技术、服务多维度创新,能够更好地满足垂直行业多样化的场景需求,今年将会是独立组网的商用元年。
毋庸置疑,独立组网可以发挥5G网络的全部特点和功能,将是5G发展的最终选择,不过,独立组网需要持续投入全新设备,成本也要高于非独立组网。
但需要指出的是,SA是我国第一次实现从主导设计到率先部署的新一代网络,5G SA网络在大大拓展通信产业的边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需要产业内的通力攻关、产业外的跨界合作。
并且,5G云原生带来的集中化、虚拟化的新型建网方式挑战需克服,而行业专网的独立建设与运维也需摸索。尤其是存在多个频段、多个模式,怎样在4G/5G中做到资源的高效协同,是一个大课题。
李男指出,SA是5G端到端的架构性创新,也是基于云原生的云网和云边融合性创新,更是2C和2B融合运营的体制性创新。SA是我国第一次实现从主导设计到率先部署的新一代网络,我们对5G SA需求多、期望高,时间也很紧迫。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曾指出,5G建设前期投入压力很大,而移动通信网络和用户没有达到规模就难言投资回报。5G作为新基建不仅运营商要担当作为,也需要产业链各方共同发力,还需政府政策大力支持。
通常来说,通信设备硬件价格昂贵,再加上站点建设施工及后续的的运营维护,对运营商而言更是投入巨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表示,基础网络建设涉及基站、核心网等系统设备研发,网络建设部署、运营维护、设计和优化等。网络化改造包括传统通信机房向数据中心的改造,新型云应用平台的部署等。
对此,运营商纷纷以共建共享为抓手建设5G网络。首先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2019年9月9日,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联合发布公告称,将在全国范围内共建共享一张5G接入网,共享5G频率资源。随后在今年5月20日,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共建一张5G接入网络。
在中国5G发牌一年前夕,中国移动中国广电宣布共建共享5G,加之此前的电信联通共建共享5G,“共建共享”已成为中国5G一年名副其实的最大创新。“电信+联通”、“移动+广电”的组合新格局正在形成。
“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此次合作,是中国5G建设又一关键里程碑,通过频谱共享实现两方共赢,也必将为全球的5G建设树立良好样板。”华为中国运营商无线网络与云核心网高级专家孙昊指出,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宣布合作后,中国的4家5G运营商正式迈入了两两联合,共建全球最优5G网络的新时代。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维方面,当前国内5G网络深度共建共享,其中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共建共享3.5GHz 5G网络,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共建共享700MHz 5G网络,两个运营商在同一张5G网络上的共享共建此前没有经验积累。
“虽然国外有过两个运营商联合组网的例子,但共享的深度、规模还不能跟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的共建共享5G网络相比。”大唐移动5G产品线副总裁李文表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三家企业在全国范围共同使用3300MHz~3400MHz频段频率用于5G室内覆盖,前提是需要接口和网管的标准。国内的5G网络在共享共管的运维上,会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
并且,5G基础设施的功耗比较大,虽经业界努力已经明显下降,但目前5G基站功耗仍是4G的二到三倍;另外5G的设备成本是4G的几倍,5G的频谱普遍比4G要高,这就意味着基站建设密度会更大、数量会更多,建造成本也将更高。
孙昊同时指出,双方基站设备共享后,可能会导致单站的功耗增大,如何相应国家号召,节能减排,建设绿色5G网络,也需要重点关注,并且,如何确保共享双方的用户体验一致,即公平性也需运营商持续探索。
毋庸置疑,运营商网络层面“共建共享”将进一步加快5G技术、业务和应用创新,支撑信息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5G产业生态发展,共同探索产品、运营等方面的模式创新,开展在内容、平台、渠道、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深入合作,而随着“共建共享”的不断深入与多元,围绕5G的应用、终端也都能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潜力。
《通信产业报》全媒体总编辑辛鹏骏表示,共建共享更符合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可以预见,未来,“一个基础网络、多家主体运营”或将成为通信发展常态,共建共享或将成为通信网络建设的法定模式。
对普通用户而言,5G也许意味着网速更快、游戏体验更好,但融合应用的5G+才是发展的关键,也是5G技术真正造福人类的核心因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
目前,在应用创新方面,全国累计开展5G创新应用400余项,涉及工业、交通、医疗等多个行业。在建“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600个,5G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不断显现。
“5G的更大的潜力在于使能千行百业,催生新价值,是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器’。5G to B应用逐渐走向成熟,中国在5G使能行业数字化应用方面的探索及进展对全球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华为无线网络营销运作部部长朱慧敏表示,毋庸置疑,5G发牌一周年,中国5G市场是5G发展的一个龙头市场。
赛迪顾问预测,2020年,5G产业将带动4840亿元直接产出,2025年、2030年将分别增长达3.3万亿元、6.3万亿元。
在公众移动网络高速发展的同时,产业领域内的各垂直行业的数字化也在持续演进,随着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趋势的日益确定,尤其是5G面向垂直行业需求制定发展愿景后,产业领域的移动通信技术演进速度也大大加速,产业客户期待借助5G+行业的创新,解决复杂问题或创造机会构筑竞争优势,实现业务转型。
“像当前的5G网络切片问题,必须要和企业紧密地无缝地联系起来,充分了解企业需求,这样才能深入2B市场。”针对5G的行业应用,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表示,当前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2B市场都是5G重要的行业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产业领域的网络主要包括生产控制网络(OT)、企业信息网络和云基础设施网络(IT),其生产区域内往往还存在公共服务网络(CT)。OT域网络一般以有线为主,采用现场总线技术、以太网组网技术等。随着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普遍存在覆盖能力、传输能力、连接能力、可靠可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舒华英指出,5G改变社会不是一个口号,5G的建设需要整个社会参与进来,这不单单是运营商的事情。一方面政府要投资,因为5G网络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是国企要参与,整个社会都要深度参与,包括网络建设、行业应用等都要深度参与。
根据三大运营商公布的运营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中国电信5G套餐用户约有2170万户,渗透率约6.41%;中国移动5G套餐用户约有4374.5万户,渗透率约4.62%。中国联通移动出账用户达3.09亿户,但未披露5G套餐用户数据,仅表示移动业务数据包含5G用户数。不过,按照5G套餐用户平均渗透率5%计算,中国联通5G套餐用户约1546万。这意味着三家运营商5G用户合计约8090.5万。如果以当前增长速度计算,最早到6月底,中国5G套餐用户将突破1亿户。
但需要指出的是,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此前表示,5G用户累计已超过3600万,其中仅4月份一个月,就增加了700多万户。
相对比三大运营商公布的5G套餐用户数,工信部所发出的5G用户更加贴近当前我国5G用户市场情况,据中国信通院发布《2020年5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5月,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1564.3万部,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46.3%,由此可见,虽终端厂商均大力推进5G终端普及,5G目前对大众市场来说,还没达到“没你不行”的状态。
首先是终端价格。5G商用初期,5G手机售价毫无疑问是5G向消费端普及的一大关隘。包括华为、三星等终端厂商的初代5G手机定价都并不亲民,除了品牌因素,更多的原因则是5G芯片等成本较高,大部分机型售价均在3000元以上,甚至部分旗舰机型的售价高达7000元以上,对5G用户的增长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尽管如此,产业链依旧在努力协作,推出价格更低的5G手机。据悉,已有部分厂商发布了2000元以下的5G手机,而这一价格区间的新机也在随后几个月里陆续上市,有望让5G手机提前进入千元机时代。
其次是网络覆盖。5G商用网络已经覆盖至全国50余座城市,但是整体覆盖率仍旧偏低,即便是在开通5G商用网络城市里,5G网络的覆盖率也没有达到100%。
最后是套餐资费。成为5G用户之后,对5G资费套餐的选择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目前三大运营商均已推出了5G资费套餐,价格在128元-599元不等,总体价格偏高。
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三大运营商也以打折形式下调5G资费。
以中国移动为例,用户现在最低可以88元的价格享受到原价128元的5G套餐,折扣力度达到了7折以下。不过,这些折扣活动也有一年到两年不等的合约期限制。
中国联通199元/月的5G套餐正在打7折,每个月是139元,但需要进行预存,使用时间要达到2年。中国电信也有类似的时间捆绑要求,预存100元、连续使用24个月,每个月的5G资费从129元降低到103元。
毋庸置疑,5G套餐资费的下调也将加速用户向5G市场倾斜,然而,以合约期限制的方式去捆绑用户,对于刺激5G用户增长的效果也十分有限,因此,还需注重产业引导,联合产业链加快推动5G终端发展成熟,降低用户购机门槛,带动终端消费。
文 / 《通信产业报》党博文
编辑 / 晓燕 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