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书|摄影教育并未处于危机之中

作者:[美]米歇尔·伯格雷

译者:周仰

责编:张宇 陈徯

出版社: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5月


摄影需要学习。拥有超过25年的摄影教学经验和丰富人脉的米歇尔·伯格雷,与来自全世界的47位专业摄影教育者讨论并分享了摄影教学的思考与习作,为21世纪初的摄影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本书内容上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教育者的摄影对话,以不同摄影教师的视角去看待摄影以及他们各自的教学理念,主题有

为什么需要学习摄影

正式摄影学位的价值

摄影教学的理念

视频和多媒体是否应成为摄影课程的必要部分

今日摄影教学面对的挑战

摄影教育的变化

第二部分,教育者分享各自设计的摄影作业,是摄影教育者分享的70则不同难度的习作,部分配有样例和习作者反馈。

本书将会启发和激励摄影教育者和学习者。


著者简介

米歇尔·伯格雷(Michelle Bogre)

从事摄影教育超过25年,现为纽约市帕森斯设计学院的摄影副教授,纪实摄影家,作家,知识产权律师。

 

译者简介

周仰

摄影师、译者,个人作品关注年龄、遗产与记忆。曾翻译乔弗里·巴钦(GeoffreyBatchen)的《每一个疯狂的念头》(Each Wild Idea),该书于2015年由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


书籍摘录

前言

(节选)


未来的文盲将不仅只是不会用笔的人,还将包括不会使用相机的人。

——拉斯洛·莫霍里-纳吉(Laszlo Moholy-Nagy)



我爱摄影。我也爱教育。这本书源自我对两者的热爱,以及这样一种渴望,即为摄影教育领域的同事们创造一个资源库。这本书是对21世纪第一个十年间的摄影教育的快照式呈现,其内容基于六个国家的47位摄影教育者的访谈:他们分别来自中国、南非、芬兰、美国、英国和西班牙。


……


为了多样性,我试图让本书涵盖各种类型的学校和课程(然而正如摄影教育的总体情况一样,这本书并不如我所期望的那样包罗广泛);我试图反映自己对于全球化视角的强烈兴趣;最后,我也试图囊括所有热切支持这一项目的教育者。


……


基于这些访谈的内容——加上我惯有的乐观精神——我的结论是摄影教育并未处于危机之中,它并不像一些教育者和评论者所声称的那样站在某个门槛前且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所知的摄影职业或许正在挣扎着适应新技术与社交网络。教育从总体来说或许面对危机,尤其在美国,行政系统的头重脚轻,对“结果”和“规定”的过分看重,对更多兼职教员的追求,以及由于我们允许私人放贷者设定条款而导致的学生贷款压力。尽管如此,摄影教育却并未身处危机。即便对于这一职业的状况有着许多严峻的预言,至少在美国,摄影课程的入学率却持续增加。为什么?因为学生们知道,摄影并未死亡。


……


在过去的几年中,一些教育者认为教学生怎样制作和解读照片已然过时。其实,鉴于摄影无处不在的特质,教学生怎样解读照片似乎越来越重要。正如英国考文垂大学(Coventry University)媒体学院(MediaDepartment)副主任乔纳森·肖(Jonathan Shaw)所指出的,“[摄影]不仅仅是一种再现手段,它已经成为对话的一部分,一种流畅的交流形式。”芝加哥艺术学院(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的摄影教授芭芭拉·德吉纳维芙(Barbara DeGenevieve)补充道:“摄影是能被教的最重要的专业之一,因为除了技术基础以外,它是理解当代世界如何形成的途径。”


……


诚然,摄影教育正在发生改变,但更多是由于教育本身的变化,而不是因为数字化教学方式的发展。近来教育的消费化趋势和对量化数据的重视影响着摄影教育,因为创意很难量化,而摄影的教育者们也未能就以下种种达成一致:教育方法、这一媒介的定义、该教哪些必要技术、甚至核心课程是什么。



如果摄影教育如此多样,且学生所接受的教育类型根据所选择的学院或大学而千差万别,为什么学生还应该学习摄影?最简单的答案是,摄影是21世纪的语言,能够批判性地思考和分析照片是21世纪必不可少的读写能力。这并非新近的或者大胆的想法。1932年莫霍里-纳吉断言,“未来的文盲将不仅只是不会用笔的人,还将包括不会使用相机的人。”在1932年,这是一个预言;如今,它已成为现实。英国著名作者及教育者保罗·希尔(Paul Hill)甚至更进一步强调,“摄影是近200年来最重要的艺术形式。”



摄影影像对我们的文化有着现象级的影响力,尤其在当下更是如此,每个用智能手机的人都相当于有相机,每个用这些相机的人就是一个“摄影师”。根据顶尖信息技术调研咨询公司高德纳公司(Gartner, Inc.)的统计,超过十亿零八百万人拥有智能手机,其中包括全美一半人口,而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预计将达十亿台。当然,用这些智能手机拍摄的这亿万照片并不是我们所教的严肃摄影,但它们传递着每日的新闻。“简单来说,摄影构成了当代视觉文化的形而上学。”加泰罗尼亚艺术家及教育者胡安·封库贝尔塔(Joan Fontcuberta)说。



然而,随着所产生的照片数量的增加,对于好照片看起来应该是什么样的理解力却相应削弱。这种理解力便是新时代所必需的读写能力,也是优秀的摄影教育的核心。作为21世纪的语言或者艺术形式,学生学习摄影以便能灵活运用它来充分融入当下,并能够适应将来可能带来的任何技术或交流方式的变化。邮件早已过时。Instagram作为微博式的社交网络正与推特(Twitter)势均力敌,而一些人认为它们很快就会被六秒视频平台Vine所替代。



摄影教育并未处于危机,因为摄影没有遇到危机。作为摄影教育者,我们或许遭遇信心危机——依然挣扎着为这个学科辩护,试图摆脱我们的工艺根基,努力登上成熟艺术的殿堂。这一点从依旧上演的辩论中体现出来:我们到底是艺术家还是摄影师;学术界的偏好也反映出这点,即对于纯艺术摄影课程的偏爱,哪怕它与以实践为基础的课程并肩开展。让自己陷入这样的辩论实际上贬低了我们学科的价值。著名摄影师凯瑟琳·奥比(Catherine Opie)2008年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举办了回顾展,荣登“艺术家”之列,针对艺术还是摄影这一辩论她如是说:“问题是我实际上不能理解这些分类,它只是把摄影带回到过去还不属于艺术的那个位置。这总是让我不知所措,因为尽管我完全是个摄影师,却作为艺术家被艺术世界接纳,而不是作为摄影师。”



如果我们改变摄影教育的目标,不再把它作为达成目的的手段,而把它当作一个开始,那摄影教育便不会身处危机。对摄影教育来说,挑战将在于甩开“艺术”世界强加于它的镣铐,而拓宽摄影的定义。


……


在访谈中,我总会问及何时以及是否教理论,或者更确切地说,在本科阶段该教多少理论,我所说的理论是指那些相互冲突的后现代经典,而大多数教育者相信批判性理论是必要的,但也有少数并不认同。比如,史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认为,尽管本科学生有必要学习摄影理论,但大多数学术性、批判性的艺术理论应该放到研究生阶段。本科学生在遭遇后现代理论概念之前应当具备基本的视觉能力。因此我建议,在本科阶段,在我们把后现代理论作为一种理解摄影的方式介绍给学生之前,应当先教会他们怎样创作照片。“尽管理论有其地位,但先教理论未免顺序颠倒。”英国法尔茅斯大学(Falmouth University)摄影系副教授希恩·博奈尔(SianBonell)这样说道:“我对学生说,虽然理论很有价值,但它不应该引导作品。”



我们应当通过诱导的过程让学生熟悉摄影,而不是通过一系列理论概念。我们应该首先问学生:你们爱摄影的哪一点?第一次在魔法般的一瞬间让你们驻足的照片是什么样?那种视觉抒情性引爆了你们的大脑并让你们渴望拍出同类的照片。我们应该帮助学生理解能让他们强烈感受到某些东西的照片有什么特征。是胶片或者感光元件表现光的独特方式吗?还是画面边缘的某样东西暗示出无限的可能性?或者如阿杰(Atget)的影像所揭示的,生活中安静的瞬间十分重要,因为事实上安静的瞬间总是要比决定性瞬间多?


……


那么,21世纪摄影教育面临着什么挑战?摄影教育应当摆脱局限性的思路和语言,并拓宽摄影的定义。正如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所建议的,不应该继续用旧媒介的术语来描述新媒介。我们需要把图像当作具有主动性的概念来思考,而最主要的挑战则在于重新定义这一媒介,并且意识到,在图像与手工制品分离的过程中,我们正在经历摄影的第二次范式改变。(第一次范式改变发生在摄影脱离绘画之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放印出来的照片是一个手工制品,它与屏幕上出现的数字照片有区别,后者是由1和0组成的图像。“手工制品被固定在时间之中,它只能向后看;它有着原始出处,”沃思说,“数字影像并未被捆绑在时间与空间之中,它看向外面。手工制品和图像本身有着巨大区别,学生需要理解为什么。如果学生未能参与这样的对话,他们便没有能力面对当代的摄影世界。”



关于摄影和摄影教育,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它正在发生改变,但它其实一直在改变着。今天的这些变化放到50年之后看,不会比我们发现如何固定影像的那一刻更翻天覆地。似乎,现在这些变化与我们更密切或者看起来史无前例,仅仅是由于一个新纪元已经到来且我们正在经历它。大多数教育者属于过渡性的一代影像创作者,而我们的学生不一样,他们是新一代影像创作者。

如果我们对关于摄影和图像的概念的流动性保持开放心态,那么21世纪对于摄影教育来说会是激动人心的时期。如果我们成功地转变为后摄影课程和后摄影系,那么在未来,问题就不再是摄影教育的目的何在,而是离开了摄影的教育还有什么价值?


本文配图来自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公众号



更多阅读 

这些上了色的照片,把被遗忘的瞬间变得鲜活

生命中的最后一刻:你不会忘记你爱的人的样子

两场宝丽来展览探讨即时摄影的意义

他拍摄了9个关于地球守卫者的故事

以“上帝视角”探寻武陵源山水间最绮丽的风光

周末看展|与古滇同框,与世界同窗

图片诊所微点评 | 第一期

荐书|怎样区分“摄影师的艺术”和“艺术家的摄影”?

本周值得一看的摄影展(第102期)

周末看展|走进中国美术馆,回忆石少华的韶影华章

“影像见证40年”大展,带您见证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变化


长按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