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享会|以青年人名义 从日常影像出发

双双 中摄协影像中文网 2019-07-12

2018年10月28日,由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办,中国摄影家协会网、影像国际网、影像中国网承办的《日常-非常》中外青年摄影师多媒体展映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多功能厅进行展播。


2018年《日常-非常》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部分入选作者吕格尔、张亮、王翰林、陈韵芝等青年摄影师在现场分享创作心得。展映的作品来自中国、美国、西班牙、韩国、加拿大、孟加拉、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15位中外青年摄影师。 


2015年开始,中国摄影家协会网站尝试从影像本体出发,关注中外青年摄影师的创作。“日常”系列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多媒体展映孕育而生。这些作品虽从“日常”影像出发,却充分体现了青年群体对于自我及与“他者”之间的身份认同、文化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在艺术表达上,这些作品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对于影像语言的本体及实验性、当代性进行探讨。在他们的创作中,摄影已被视作个体化的“我”,并转化为一种“重现日常”的手段。


2018年《日常-非常》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启动,并增设“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对一名入选者给予一定资助,旨在希望更多青年摄影师对于拍摄主题、对象,以及相关的社会性、全球性等问题进行长期深入的拍摄和探讨。经过评选,来自中国的青年摄影师吕格尔以其长期拍摄项目《羌的山》入选“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其余来自中国、美国、西班牙、韩国、加拿大、孟加拉、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14位中外青年摄影师入选此次多媒体展映。


入选名单如下


《羌的山》—吕格尔(中国)

《原乡》—吴凡(中国)

《游离集》—王泽瑛(中国)

《平行世界》—唐咸英(中国)

《春光照相馆 | 照相、照片、家与村》—张亮(中国)

《寻觅鲁博》—王翰林(中国)

《背影》—张驰(中国)

《大海》—陳韵芝(中国香港)

《你在哪里》—安东尼·塔夫若(美国) 

《光》—艾伦娜·奥尔蒂斯·法拉斯(西班牙)

《塑胶眼泪》—申惠善(韩国)

《双重特征》—劳伦斯·赫维克斯·戈塞尔林(加拿大)

《解刨构造:序章》—莫黛比·纳菲斯(孟加拉)

《派斯基与爸比》—维基·阿斯科伊蒂亚(美国)

 《第六感》—苏迪塔·查特基(印度)



入选摄影师吕格尔现场分享。


展映会以中国摄影师吕格尔的《羌的山》为序拉开帷幕。吕格尔1995年出生于四川汶川的大男孩,其作品《羌的山》是一个基于家乡汶川的大计划。他通过前期对当地的类似田野考察,在一种“再熟悉”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对身份认同的疑问,又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对于身份认同的答案,并通过图像+影像的“实验”寄予家乡于美好的希望之中。

吕格尔与现场观众分享创作经历和故事的时候表示,“《羌的山》的拍摄夹杂着我的记忆,尝试以一种“身在此山中”的角度,寻觅我所期望的羌人和羌寨、山川,这种当代人和景观的关系。在山川穿行的这种体验,也是中国国画山水的参与形式,我也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图像只是过程的结果。”


《羌的山》 之一 吕格尔(中国)  作品

《羌的山》 之一 吕格尔(中国)  作品



我是记忆的物质载体被拆掉的一代,童年时期家乡已经成水库,少年时期记忆也毁于地震,所以庆幸还有摄影。

汶川是我的故乡,在经历2008年地震过后重建,加速了这里现代化的进程,汶川是羌族的主要集聚地,随着这一进程,他们的古老文明受到冲击,就像羌族释比跳的一种祭祀的舞蹈,“禹步”,这种前进又后退的舞步,很是贴切现在的状态,现代化是一种前进,而民族原本的文化受到冲击可以算是一种后退,这种状态正是吸引我的地方。由此地域的交流越发强烈边界不断模糊,我把对寻找身份认同答案的希望寄托于我的《羌的山》计划之中。

《羌的山》是一个基于家乡汶川的大计划,我通过前期对当地的类似田野考察,在一种“再熟悉”的过程中,我逐渐产生了对身份认同的疑问,于是我把这种疑问寄托于《上山寻海》(第二章)的行为当中,在三叠纪时期,汶川地区处于滨海环境,我询问羌人是否有过汶川与海的记忆,我也上山寻找海留下的痕迹,途中我遇到了张开双臂的雪人,被涂抹的白石,假山,假马,熊猫,困住的佛像……这些景象与第一章《羌的山》有着微妙的联系。上山寻海的这种看似缘木求鱼的行为,其实也是在寻找对于身份认同的答案。之后我收集山上的沙石,在暗房里洒在底片上,得到《星海》(第三章)的原始图像,又参照NASA的大量星空图片,为“星海”绘制了一个看起来尽可能真实的色彩,我似乎也找到了答案。

 

入选摄影师张亮介绍作品。 


出生于甘肃的青年摄影师张亮,其作品《春光照相馆|照相、照片、家与村》也是用影像记录自己的故乡。他的作品中有父亲拍摄的泛黄的影像,也有自己对故乡的解读。这对父子对家乡的影像正是一份最珍贵的回忆。


《春光照相馆|照相、照片、家与村》 之一   张亮(中国) 作品

 《春光照相馆|照相、照片、家与村》 之一   张亮(中国) 作品



我的父亲是一位上世纪80年代自学摄影、自营照相馆的乡村摄影师。30多年来,父亲的春光照相馆从兴盛走向衰落,留下一张张发黄的照片,这些老照片记录了故乡将台河和我们一家的过往时光。回望父亲留在黄土地上的足迹,深深浅浅,清晰可见,起点的那端,是起起伏伏的黄土山坡,荒凉而深沉。而我在追寻过往的同时,也记录下故乡的亲人、村舍、山川、河流,与父亲的老照片共同连成小村历史相簿中的一个页码。

 

入选摄影师王翰林现场分享。


《寻觅鲁博》是摄影师王翰林通过影像梳理与自己儿时有关的故事,多媒体作品结合了摄影作品、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介。摄影师王翰林的作品大多关注个人情感的记录,使用绘画,摄影,手工书籍以及动画视频等方式去表现自身的情绪变化。

 

一切的源头,要从这说。《寻觅鲁博》之一  王翰林(中国)  作品

 

时间把鲁博包裹住,让他像是一个明星穿梭在那个时代。《寻觅鲁博》之一  王翰林(中国)  作品



“鲁博”是我的乳名,通过寻觅“他”,来填补我记忆的空白。我将摄影与个人成长经历相结合,并延续个人情感和对自我的梳理,以图像的方式来表达空间和时间的模糊与纠缠,以及整个军人世家对我产生的影响(我的父亲是一位军人)。自幼跟随父亲工作地点的转移,导致我身边的生活环境不断的变化。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失),我对儿时不断辗转的生活日渐模糊,对那段记忆有种想要看的更加真切的期盼,旧事旧地有时会出现在脑,同时又隐隐作痛,所以我选择用摄影来记录我的变化。这里面包含历史、回忆、印象和思念,这一切又都是情感与记忆交汇的结果。

注:作品分平面摄影、手工书实物、视频影像三个部分

 

入选摄影师陈韵芝现场分享。


来自香港的女摄影师陈韵芝是一位特殊教育治疗师,她的作品也在探索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她说,“我喜欢在水中。如果生命有轮回,我想成为一条鱼。”

 

《大海》之一   陈韵芝(中国香港)作品

《大海》之一   陈韵芝(中国香港)作品



这个项目是一个通过我在水中的体验来描述我的情感和梦想的照片日记。 自2015年起,每年夏天我也会去香港这个海湾游泳,并与那边小区的人物互动。 这些照片是我在海湾游泳时拍摄的。 在某种程度上,项目可以被阐释为逃离外部世界的噪音,往内在制造自己的宇宙和梦境。

 

入选摄影师王泽瑛现场分享。


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摄影艺术研究专业的王泽瑛热衷于拍摄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景观,他说,“各种等大的但并非真实的景观,各种缩小的虚构的景观,他们或隐藏或坠落,或是仅仅只存在与我的影像之中,他们都印刻在我的脑海中,通过摄影的手段投射到图像之上。”

 

 《游离集》之一 王泽瑛(中国) 作品

 《游离集》之一 王泽瑛(中国) 作品



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景观,让我沉迷,有时让我无法分辨真实与虚构。影像的意义在于追寻自身的意义同样可以是无意义,他抛出了一个尚未解答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交给观者和作者一起寻找他的答案,我的这组作品还远远没有完成,他就像在给我一片片的拼图需要我把他慢慢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图像,我将继续追寻我的影像的意义。 


这些多媒体作品,多数由摄影师本人制作而成,在每组作品播放之前,主持人苏月斫以旁白的形式,向大家作品阐述和作者介绍。伴随着音乐,在中华世纪坛多功能厅的环形巨幕上,一帧帧画面在观众眼前闪现,带给人们观看“大片”般的视听享受。

 

中国青年报视觉中心主任赵青分享观展感受。

 

项目总策划韩伟方介绍项目主创团队和活动情况。


现场提问互动交流。

现场提问互动交流。


本次展映会是《日常-非常》首展,第二场展映将于11月18日在中国摄影艺术节(河南三门峡)期间以图片实体展和多媒体幻灯演示会的方式进行展示。

 为了方便大家观看,15位摄影师的视频文件已经上传到腾讯视频中,

点击观看:

http://v.qq.com/vplus/9aa518e584a08e4e9fcf6a40cd1fae90/foldervideos/4h100290179lu95

关于“日常”影展更多内容请查阅:

http://cn.photoint.net/zhuanti/rczhuanti.html


《派斯基与爸比》之一 维基·阿斯科伊蒂亚(美国) 作品



《派斯基与爸比》探究了一个儿子与他父亲之间的关系。该系列通过纪实手法,捕捉了日常生活中那些或亲密或荒唐的瞬间。这个长篇图片故事借由母亲独有的无限制视角,展现了现代社会中父亲身份的模糊界限,反思了母性与父性的概念是否一定具有显著差别的问题。

 

《塑胶眼泪》之一  申惠善(韩国) 作品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谎言、自以为是的世界中。该摄影作品的标题为《塑胶眼泪》,意即人造的虚假泪水。在生活中,我开始不断思索人类的谎言、欺骗、真相和道德。有时候,我会摸摸那些装饰的花朵,因为它们看起来很真实。真假插花、拉近关系的花朵都象征着另一副隐藏的面孔,人们不愿以真实的面孔同这个世界坦诚相见。人们往往会隐藏他们想要隐藏的内容,只展示他们想要炫耀的部分。而该作品就是对真诚探索的一种表达。

 

《双重特征》之一 劳伦斯·赫维克斯·戈塞尔林(加拿大) 作品



在《双重特征》专题中,我结合同时在做的两个项目展现了这一理念。其一是我记录了一家自己从小到大经常光顾的影院。当地纸媒宣布这家影院即将被拆掉,取而代之的是一家拥有更先进技术的大型影院。其二是我晚上在父母家后面的树林里拍摄蘑菇画像。旧的被分解了,新的蘑菇一夜之间破土而出。并且希望通过夜晚的记录,展现蘑菇仙子般的气质。在这一理念下,我将这两项专题结合起来,希望引起人们对于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中事物的腐朽与变革重新进行思考。

 

 

 《第六感》之一 苏迪塔·查特基(印度) 作品



“第六感”系列拍摄的是加尔各答一所盲人学校里具有视觉障碍的学生们。通过这件作品,摄影师与这些有视觉障碍的学生们合作,从视觉上构建并诠释了他们的梦想,以此希望能够探究真实与所见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在印度这样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残疾人势必会遭到排斥、边缘化。10岁那年,摄影师被诊断为色盲,因此很小就好奇失明是什么感觉。这件作品就想要提出这样两个问题:“我们看到的就是现实吗?当我们失去了视力的时候,会创造出一个不同的现实世界吗?”除此之外,学生的梦想也能让我们更加了解他们作为人的内在价值与个性,而这些在印度这样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里往往是会被忽视的。

 

《你在哪里》之一 安东尼·塔夫若(美国)作品



图片集《你在哪里》(Where YA Been)中,街头摄影和风景中的刹那瞬间全都被纳入感知的世界之中。人们的脑袋漂浮于空中,白日里的天空也是黑暗的。我的手在整个过程中都是黏糊糊的。

 

《光》 之一 艾伦娜·奥尔蒂斯·法拉斯(西班牙) 作品



“Llum”是一个摄影项目,其灵感源于生活中许多短暂的时刻。正是这些小小的时间碎片才造就了生命的价值。“一天”系列便是这个项目的成果:我在异乡墨西哥待了一年半,用这段时间创作了这个系列。在这件作品中,我想要表达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寻找自己一席之地的种种努力。想要适应某个地方,每天都在努力地寻求两个方面的平衡:一边是对我们已经失去的东西的渴望,另一边则是我们拥有但却不在乎的事物的价值。

 


《解刨构造:序章》之一 莫黛比·纳菲斯(孟加拉) 作品



2010年2月15日,父亲因车祸离世,我通过此次《解刨构造:序章》系列摄影作品表达对父亲亡故的冥思。

 

《原乡》之一 吴凡(中国) 作品



长期以来,我一直寻找着日常生活中的诗意的摄影语言,寻觅内心深处自我的影像。通过这个项目去发现平凡表面下的诗性生活和人文景观,从而探讨事物与其所在环境的关系,构建属于我自己的精神原乡。


《平行世界》之一 唐咸英(中国) 作品

 


当我们在掷骰子时,它看起来随机得到一个特定的结果。那一瞬间我们实际上掷出了每一个状态 ,骰子在不同的宇宙中停在不同的点数。其中一个宇宙里,你掷出了“1”,另一个宇宙掷出了“2”,只是我们仅仅看到全部真实的一部分。当我在选择一张照片与之并置时,而我每一次的选择都会导致一个平行世界的出现。

 

《背影》之一 张驰(中国) 作品

 


年少时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被字里行间里父爱的含蓄与深沉所打动。长大后,摄影逐渐成了我关照现实、表达个人情绪与思考的方式。我时常为生活中那些神秘的背影而着迷。因其充满未知性,它们总是挑逗着我的好奇心,给予我无限想象的空间,看不到主人公的神态和表情,反而会情不自禁地去揣测背影前的他们究竟是怎样的情绪和心境。一张背影的照片,也记录和映射了在按下快门的那个时空里,我的经历、所感、所想,这是在我看来最宝贵的东西。

 


更多阅读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中国渔业摄影周:献给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影像文化礼物

人性之像:藉由影像,拉近国际社群之间的距离

段岳衡:以最经典的黑白色调向大自然致敬

“第五届深圳国际城区影像节”11月18日开幕

北京国际摄影周2018·摄影大讲堂

今天,你的摄影图像AI了吗?

诺基亚:我是不是应该再爱你一次

第12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亮点抢先看

柯达和时尚品牌合作:你准备好把胶卷穿在身上吗?

中国摄影家协会“在线影展”申办流程


更多周末看展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一周年,用馆藏精品重现历史

三影堂带你回顾日本摄影大师植田正治

影像见证: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北京国际摄影周2018

第三届宁波国际摄影周来啦!


更多值得一看

本周值得一看的摄影展(第110期)

本周值得一看的摄影展(第109期)

本周值得一看的摄影展(第108期)

本周值得一看的摄影展(第107期)

本周值得一看的摄影展(第106期)


影像见证40年大展系列

这些聚焦常人生活的照片,你看过吗? 

这是一个用影像映射宏大叙事的展览 

"影像见证40年"大展,见证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变化 

历史由人民书写,所以我们将镜头对准人民 

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今日在京开幕

今天所见的每一个瞬间,都涌动着历史的浪潮 

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盛大亮相国博

720°VR带您网上观看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

随濮存昕国博观展——画里话外40年 

摄影见证着不同的时代,记录着不同的人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