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心式”谣言为何如此猖獗?你的善心不应当被利用!


你是否经常看到很多类似以下的文章在传播?




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等各类社交媒体的高速发展,各方面的虚假信息层出不穷、源源不断。截至今年9月初,仅微信专门开发的“微信辟谣助手”,已辟谣的文章就达到118万篇



这些“虚假信息”到底如何影响你?


“关心式”谣言层出不穷


在“微信辟谣助手”里上下翻一翻,正能量菌发现不少谣言文章都有所谓权威机构、权威人员的试验、观点,有的更配以图片和视频,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专业”的“科普文”。


我们很容易发现,关于健康、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关心式”谣言占了绝大部分。



一旦涉及到健康、食品安全等大众都关心的问题,就会引起一波又一波的转发。许多读者都会被表面的“专业”所迷惑,将这些“专业的科普文”转发给亲朋好友,转发到各种微信群。


“伪正能量”谣言夺人眼球


除了上面提到的“关心式”谣言外,涉及儿童、突发事件等的网络谣言也占有较大比重。不少读者觉得将这些信息转发可以提醒更多人,是一种“正能量”行为,实则却是成了谣言的传播者。



“社会热点”类文章混淆视听


除了各类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谣言以外,网络上还存在诸多关于经济热点、社会公平、司法公正、历史事件等领域的误导性分析或评论性文章,这些文章标题耸人听闻,但却与实事相去甚远,内容不实但煽动性很强。这类信息往往通过挑起人们对经济的担忧、对弱者的同情、对社会的不满等手段,引发读者点击和转发。


虽然许多不实信息被证明是谣言,并且不时被辟谣,但往往每隔一段时间又会重新出现。就如每年高考阶段,某同学准考证不见了,某省“零分作文”“满分作文”就会不时出现。再比如在夏季暴雨、冬季雪天时,网络上往往会传播大量不实事故的信息,其中不少是将视频、照片移花接木,或是直接将原来的文章换一个地方。



这些“灰色信息”的不断传播与泛滥,不仅使网络垃圾信息泛滥,也混淆了视听,给读者带来诸多困扰,成为网络环境中挥之难去的“雾霾”。


谣言的困扰及危害


市民

一开始还跟群里转发的人争辩说这是谣言,后来干脆‘呵呵’了事。


一位市民这样说到,她的亲友群里经常会有人发一些提醒类的文章,如“最近鸡爪不能吃”、“豆皮不能吃”等等,让她觉得很是烦恼。


还有市民说,现在在亲友群里辟谣成了一件“不道德的事”,会被人认为“当面打脸”或“没礼貌”,很是苦恼。


有一次母亲就严肃地对我说,顶撞群里的长辈,真是不懂事。

市民


无论是“关心式”谣言,还是“伪正能量”谣言,不仅会给读者带来一些生活上的困扰,有时还会产生严重后果。



有的读者看到朋友圈文章说,阿司匹林在心脏病发作时是“救命药”,而不知道部分类型的心脏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反而会“夺命”,最终酿成恶果。类似的报道也不时出现在报纸上和网络上。


强化源头管理,规范利益机制


当前,自媒体平台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据去年腾讯发布的数据,微信公众号月活跃账号数达350万,月活跃“粉丝”数7.97亿。新媒体及各类自媒体已成为越来越多读者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


虽然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大了对突发事件等谣言的打击力度,违法、影响恶劣的“黑色信息”明显减少。但由于上述提到“虚假信息”直接危害性相对较小,处在是否违法的“模糊地带”,因此不是打击的重点领域,得以让它们“横行霸道”。

专家分析认为,这类“灰色信息”的共同特征是吸引眼球,但不明显违法。谣言制作者往往利用这一漏洞,抓住人们关心食品安全同情弱者爱国等心理来吸眼球,获取较大的传播,这也是为什么“某某地孩子又被抢了”“不转不是中国人”等不断出现的原因。有的还通过剪辑视频“移花接木”、配上其他报道的图片等,增强欺骗性。


莫让善良被“关心式”谣言利用!


“关心式”谣言涉及衣、食、住、行等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领域,打着“温馨提醒”的幌子引人点击,欺骗性更强;基于熟人传播,危害很大。读者一旦轻信,轻则形成错误观念,重则可能在用药、急救等方面酿成恶果。


近年来,政府机构、公益组织、自媒体平台的辟谣力度不断加大,但仍挡不住大量“关心式”谣言在微信群、朋友圈肆虐。一些科学素养不高、深受疾病困扰的人,对此缺乏免疫力,抱着“宁信其有”的心态成为这类谣言的“二传手”。此类“关心式”谣言的制造者看似是为了大众着想,实则却是利用读者的善良和关切牟利。


我们应如何分辨谣言呢?


一、谣言的显著特点:煽动性。

首先看标题!当你一看标题就忍不住生气的时候,不妨先停下来问一问自己:这是不是用标题在“哗众取宠”?我是不是被煽动了?

不要被一时的情绪所煽动,可以先自己查一下,求个验证。或者干脆等一等,时间会让事情真相水落石出。有时候甚至半天,新闻就会大反转,让你觉得自己之前的愤怒,只是被愚弄。

二、凡涉及小孩子被拐卖,老人走失,寻人启事之类,更要小心求证。

在这些消息未证实之前,不转发,不评论。因为这种方式,很可能是别有用心的人的敛财方式。大家也可以多多在网上搜索一下相关的可靠信息,留意这些信心是否有明确的发出者或准确的来源等,确认信息的可信度。

三、凡号召捐款,卖惨,又证据不足的求助,不妨多看两天。

每个人,不管你是大v还是小透明,请慎用同情,让爱心不被消费,帮助真正需要的人。

四、专业的事要听专业的人怎么说。

我们每个人所知都有限,有时候要承认自己在某方面是空白的。所以,我们还是要相信专业的人。

其实要辨明网络谣言也很简单,首先要做到不轻信,其次要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更要懂得使用搜索引擎和图片搜索引擎来验证!


你的善心不能被这些“关心式”谣言利用!

你有什么分辨谣言的方法呢?



热点回顾:

 

1.国庆后的后备箱!妈,我真的不会饿死!我也不是去避难!

2.今天,祖国母亲,69周年华诞!

3.越秀少先队员们快看过来!选出你心目中的“越越”和“秀秀”!

4.这样的作文,我劝你们适可而止!

5.外国人也“庆十一”?原因让我笑得直不起腰!








    素材来源  | 新华社、综合网络

 编   辑  | 陈思晓

责任编辑  | 杨宇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