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AFA云端毕业季丨丘挺:“披图幽对”——数字时代的江山卧游

CAFA ART INFO 中央美院艺讯网 2021-10-27


编者按:无论是传统的师徒制还是艺术院校的工作室制,美术教育可以说一直都强调教师亲临现场的示范临摹与面对面的交流。但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却改变了这一现状:学校无法开学,师生纷纷进入“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模式,美术教育因其特殊性,美院教师线上指导因而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美院在推出网课的同时也为毕业班的学生首次推出“云端美院”虚拟美术馆展厅,搭建起一个展示学生学业成果的网络平台,这将在更大程度上吸引来自整个社会的参与和关注目光。


线下展览可以第一时间收集到观众的反馈,可以准确接受到艺术市场的讯息,可以成为学生之间交流与切磋的场所……相较而言,线上毕业展模式我们鲜少尝试,对其真实效果及反响知之甚少。美院教师怎么看待毕业展新形式?他们如何指导学生创作?又遇到了哪些挑战?艺讯网这次云采访了央美中国画学院山水画系主任丘挺教授,他将从中国画学院的毕业创作课、学生创作、传统中国画的观看形式、中国画与白盒子空间、线上展览等话题切入来谈自己的看法与认识。


受访人丨丘挺(央美中国画学院山水画系主任、教授)

采访人丨杨钟慧(央美艺讯网编辑)

采访时间丨2020年4月9日&24日

图片丨丘挺教授提供

动图制作丨杨钟慧


丘老师您好,因为疫情,学校今年的毕业展有很大的变化,我们也因此关注到了学生毕业创作的相关话题,可以先为我们聊聊中国画学院的毕业创作课吗?


丘挺:中国画学院往年本科毕业展都是以导师组的方式进行指导,定期看稿和现场讨论,硕士则归各自导师,但也有定期合议。我们山水专业的创作强调从传统的生成根源上把握山水精神的当代表现,强调对造化的体认与表达的纯度与深度,探索水墨语言的当代转换。


这次疫情下,学生毕业创作的指导都发生了不少变化。学院针对每个毕业生的创作思考和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开过多次网络会议来对学生的毕业作品进行讨论和点评。老师们不分专业地各抒已见,希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学们由于疫情不得不居家做创作,客观条件导致了诸多限制,比如材料的限制,包括创作过程中要进一步搜集素材或者是改变材料用法,只能就地取材,但是他们的整体情绪,包括创作情绪和节奏调节得都挺好的,都很投入,针对某一问题与老师不间断的互动讨论也非常多。


您刚刚提到了因为疫情老师们的指导有不少变化,可以和我们具体聊聊这些变化吗? 


丘挺:这次疫情带来的变化是虚幻与真实互构并存,虽然以前也经常通过微信来做作业指导,但这次是全程没有面对原作的视频网络交流。本科毕业创作指导工作从上学期就已经开始了,到目前为止一直保持着与同学积极、畅通的沟通,我们使用的方式是腾讯会议和微信软件跟同学交流。在看草图阶段使用photoshop软件为同学调整绘画草图,效率很高。但同时也会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本科生杨淼烁毕业创作:《奈何弗敬》,绢本,42x180cm,2020


本科生张婉婷毕业创作:《无名的流觞》,绢本,240x200cm,2020


第一,不能看到原作。水墨画十分讲究细节,画面意境是由局部笔墨的层层生发而获得,虽然同学也发过许多作品局部的照片,但其感受仍不如看到原作的判断来得踏实。依靠图片来进行指导会造成了老师和同学之间失去对工具和材料上的有效判断,由于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在不同阶段可能会生发出新的画面的可能性,这种隔着屏幕的指导方式,可能会降低这种可能性的生成。


第二,新的挑战是,对于网络呈现的虚拟空间,如何把过去在现实展览呈现中的经验与虚拟空间中的呈现做一个转换,在今年的展览中有待检视。


从学生的毕业创作状态,我们可以看到疫情对他们的影响,那么面对新的毕业展形式,学生的创作又受到了哪些影响?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您现在所带毕业班的情况吧。


丘挺:伴随着对网络传播的理解以及展示与观看方式的变化,学生在创作中对观众的预设也发生了一点变化。他们在创作动机上,对方案意识和文本的阐释较之以前有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我这届带的研究生有彭瑾慧、刘金霞两人,她们正在认真地准备网络毕业展,并将原来的设计方案作了调整,根据8米展线制定新的展陈方案。因为疫情的影响,不能回学校的工作室创作,只能临时在家进行创作,绘画材料稀缺,空间也不如学校宽敞、方便,学生席地作画或用临时制作的大画案,克服种种困难。创作尺寸上,两位同学将原200cm*300cm的展现分别变为103cm*924cm和182cm*600cm的尺寸对于学生来说,毕业展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毕业仪式,有几分失落,但也有期待,线上展览意味着没有了实体空间的限制,网络展可能影响会更大,无数隐含的读者,将会和作品对话。疫情间她们的毕业论文也很认真。彭瑾慧写《山水画中淡积墨的运用》,从淡积墨这一笔墨技法进行切入,讲述山水画中“似淡实美”的意境,以及与“淡泊自持”的内在关联。刘金霞以于非闇为例,探讨建国初期的工笔花鸟画在时代背景、文化制度中的语言表现,分析于非闇对适应时代新要求的探索、突破和影响。


彭瑾慧毕业创作:《归来》,180x97cmx6,纸本设色,2020


刘金霞毕业创作:《仙山清远》《万众一心》《春之韵》,金卡设色/水墨,尺寸不等,2019-2020


我们知道过去中国画强调卷轴阅读的私密性,但是今天的美术馆展览甚至线上展厅无疑都打破了它的传统展示形式,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丘挺:传统书斋化的私密性观看方法在现代美术馆确实有难度,民国时期,中国画到西方的美术馆参加展览和艺术博览会,其展陈效果不是很理想。最近十几年来,有些水墨艺术家非常注重作品和公共空间的关系,有不少大胆和可喜的尝试,在海外的一些重大的空间和博物馆里,做出了令人叹服的创作和展陈。中国画的观看与展陈方式一直是多样化的,尤其是在宋代,既有偏重公共艺术的陈列,郭熙不少大画是为开封府、相国寺、紫宸殿、御书院等一些政府衙门的大殿堂而作,比如《早春图》,结构严谨,笔法提按反差大,有庙堂气。但也有团扇、册页或如徽宗、王诜、赵令穰等贵胄士大夫雅集式的手卷山水。


“观”——丘挺、徐坚伟手卷册页双个展·现场


艺术家在“观”—丘挺、徐坚伟手卷册页双个展现场


现在美术馆的公共空间是建立在所谓的人均占有空间的民主制度之上,它跟传统相对私密性的观赏,包括对观众的预设有很大差异。2011年,吴洪亮先生曾在今日美术馆为我和徐坚伟策划“观”——丘挺、徐坚伟手卷册页双个展,展览仅展出符合传统观赏习惯的手卷和册页。在今日美术馆这个现代美术馆,空间设计有如手卷一样徐徐展开,作为对现代展览观看制度的一个挑战,展览探讨了中国艺术特有的欣赏方式与现代美术馆之间的矛盾,它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尝试,展览被评为当年“水墨展中独特的亮点”。


至于线上展由于没有实体展陈中的作品物质感与视觉思想的相生相发,诸如从美术馆的观看仪式到具体作品的展陈设计,实体美术馆所建构的艺术品展示场域被削弱甚至抵消,会对作品的意思和展示效果有影响。


今天的国画艺术家应该怎样处理作品与当代美术馆白盒子空间的关系呢? 


丘挺:白盒子空间有另外一种阐释意义,它是以最极致的展示空间建构作品意义的场域。但对于中国画传统的观看与展示方式不能刻舟求剑,前面所说的状态并不是完全回到元明之际书斋化的观看方式,它还是和现代人的观看方式和行为习惯相结合的,它的意义在于唤醒今天的人们记住我们过去的一种观看方式,以及作品在某种观看状态下的意义。比如传统的雅集式活动,生成了不少艺术作品和行为,过程丰富、复杂、雅致,充满实验性。但是在今天却是缺失的,我们应该试图唤醒这种状态。最近给学生上元画临摹的课程,和他们聊元代人的雅集,比如倪元林、张绅等人雅集,即兴品览,赋诗题字,相互唱酬,张绅的诗题由倪瓒书写但署张绅书,倪元林的诗题由张绅书写却署倪瓒书。这实际上是一种身份互换对调,是作局,是游戏,是唱和,也是砌蹉。这是建立在心气相投,并有相应品鉴力的圈子中,融创作、展示、品评于一体。这种鲜活的传统在今天看来是很有意思的状态。这些雅集活动,值得当代的研究、教学到水墨实践者再去挖掘和研究,目的是如何将古人和中国艺术的生成得以丰富、细微地展现。能对当代以观念先行或泛泛的学术主题的流程有所启示。


“在学生展览上题字,这既是跟传统关联,在今天看来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状态。”


今天不少策展人或艺术家在应对美术馆空间时可以做一些奇思妙想,或者是将自己想要的一种空间感受和阅读方式,和现有空间改造、设计、变通而达到了多种有意思空间逻辑。比如2017年我在广东美术馆个展“愿学——丘挺的水墨之思”,以“温故知新”为线索,其中的“温故”展厅完全营造成了江南庭院,观众可以在其中游观,作品也在廓道与窗的虚实中相互照应。在美术馆的一个廊道,策展人吴洪亮根据广东美术馆的空间和建筑风格,提炼出适应于展览意境的“语言”八棱柱,与广东美术馆的八角天井形成呼应,棱柱如山,天井如湖,营造出一种湖山胜境。我用松烟淡墨在八棱柱上书写了宋代张经的《潇湘八景诗》,这个作品正是结合空间做出来的。



“愿学——丘挺的水墨之思”展览牌匾,主题展墙: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礼记.乐记》


“愿学——丘挺的水墨之思”展览现场


“愿学——丘挺的水墨之思”“温故”展厅,以庭院空间呈现


“愿学——丘挺的水墨之思”展览上的八棱柱空间,艺术家用松烟淡墨书写了宋代张经的《潇湘八景诗》


传统怎么和今天结合,怎么去适应今天的行为观看方式值得探讨。长远来看,建筑师也势必会设计出符合东方美学的当代的美术馆,比如日本根津美术馆、苏州博物馆等。然而美术馆的内部空间设计如何细化仍是可以不断探索的。


今年美院毕业展首次推出“云端美院”虚拟美术馆展厅,您怎么看待这一毕业展新形式的未来发展呢?


丘挺:“云端美院”虚拟美术馆展厅是在未来必然会盛行的展陈方式,今年疫情确是提前催生了这个节点,它让观展进入一种新的观看程序和仪式。这很像古人所说“披图幽对”,在科技网络时代中的江山卧游。如果观众对其中的作品感兴趣,通过云端展厅,可对作品和作者进行更加从容的了解。观者可以在有别于公共展厅中的礼仪而慵懒地品览,也会促成更广泛,多层级的、多元化的观众参与。


每种新科技的产生和发展都会带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也十分期待。


展陈方式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许多针对用户习惯、兴趣的个性化定制的虚拟产品和体验应运而生。线上展览也可能发展出通过对每个观众品味、兴趣进行大数据分析而产生个性化的展陈和观展体验。甚至与游戏公司合作,并通过现实影像为观众提供全方位的浸入式体验。这个对于某些艺术门类如影像、动漫、时尚设计、拍卖或艺术博览会都是适合的。


新技术对某一类艺术和科学,形态与发生学紧密联系的艺术门类有很大促进作用。然而对于通过美术馆建构的,与艺术品创作、观看、非日常化隔离的展域情境而产生的思想,是虚拟展览所无法替代的。尤其是以手艺为核心延伸出来的格调、意境和神韵的绘画作品的品鉴,无论如何也回避不了对原作细微、近距离的观看、甚至是上手。


您还记得自己当年的毕业展吗?从那会到现在,可以和我们聊聊您的感触。


丘挺:毕业创作与展览都是艺术生涯中几个重要节点,我当年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毕业展,压力都很大,经常会为此担心,尤其是在做本科、硕士时的毕业创作,常常因为画不出来,失眠或者焦虑,其实沉重的压迫感往往来自自己的心理状态。记得我本科毕业创作《闵园》及论文《开合散论》获得过“美苑杯”全国艺术院校毕业创作二等奖,论文一等奖。


丘挺本科毕业创作:《闵园系列之——清钟穿云》,纸本、青绿设色,136×68cm,1996


我们那个年代研究生毕业人数少,各个系的毕业展在美术馆不是同时开展,而是轮流展出,那时我们毕业的二位同学要撑满一个大展厅(中国美术学院老的陈列馆),其实相当于双个展,所以压力也很大。当时除了几件大作品,还展出了两套主题系列作品。


丘挺硕士毕业创作:《雁岩图》系列之一,纸本水墨,116x53cm,1999


2003年博士毕业展刚好赶上非典,所以毕业展与论文答辩都往后推一个学期。我是中国首届实践与理论的博士,清华大学校方及导师张仃先生、袁运甫先生等都很期待,美术界及各兄弟院校对我们也很关注。记得我们共五位同学参加毕业答辩,答辩会从当日早上八点半开始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一点多才结束,87岁的张仃先生一直参与,令人感动。我的毕业展出了二十几件作品,之后还应河北山花出版社之邀做了一本我的求学之路的书,挺畅销的,这书现在自己看来又觉得有点可笑。


丘挺和博士导师、著名艺术家张仃先生合影


丘挺博士毕业照(因为非典,2003年清华大学博士学位授予仪式延期到第二年1月举办)


丘挺,《山外之山中》,金笺水墨,220x360cm,2017


最后请您给即将毕业的学生送一段寄语吧。


丘挺:珍惜生活,勇猛精进。


丘挺疫情期间创作:《披云》,绢本水墨,23x53cm,2020



艺术家——丘挺


1971年生,广东人。1992年9月- 2000年7月 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硕士学位;2004年1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获博士学位;2004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波士顿美术馆、加拿大安大略省博物馆、法国布列塔尼城市联邦委员会、浙江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武汉美术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天安门城楼、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德国慕尼黑总领事馆等机构收藏。


出版的专著及画册:《山水画笔墨技法详解》、《宋代山水画造境研究》、《历代名画技法评析—青卞隐居图》《丹枫呦鹿图》、《历代名家技法集萃—云水法》《宫室舟桥》《点景人物》、《元代山水》、《中国当代艺术家谈艺录—丘挺卷》、画册《丘挺山水写生册》、《丘园养素》、《一溪云》、《丘园养素一桂林黄姚写生册》、《山水之眼》等。




CAFA云端毕业季丨解疑线上展览:毕业生的创作状态与心理①

CAFA云端毕业季丨 “线上”毕业创作怎么做?看油画系一工师生怎么说

一堂云好课丨冯梦波带你解锁央美版画系超酷“模型与沙盘”课!

创作自由是最有价值的条件:对话小麦|Interview with Mr. René Meile

云展丨“卧游”中国五千年艺术与文化



年度回顾

👇

重温亦前行,2019年的艺术高光时刻


 CAFA ART INFO 

 英文版 


Facebook/Twitter

国际同步全部资讯

@CAFAartinfo

https://www.facebook.com/CAFAArtInfo

https://twitter.com/cafaartinfo

最新国际月刊已出

订阅请留言


版权声明:所有发表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CAFA ART INFO” 中英文版(http://www.cafa.com.cn) 及所属微信公众号“中央美院艺讯网”的内容均应受到国际版权条例的保护,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如需申请获得合作授权和内容转载许可,可后台留言“转载”,查看细则并留言联系,或邮件联系editor@cafa.edu.cn(中文)/artinfo@cafa.edu.cn (英文)。获得授权使用的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央美院艺讯网/CAFA ART INFO)。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或摘录编改文字和图片,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Copyright notice 

© CAFA ART INFO,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of the information in the various pages of CAFA ART INFO web site and WeChat is issued by CAFA ART INFO (http://www.cafa.com.cn) for public distribution. It is protected under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under national laws on copyright. For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authorization and reproduction permission, please contact editor@cafa.edu.cn(CN)/artinfo@cafa.edu.cn(EN). Any use of information in the web site or WeChat updates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an acknowledgement of CAFA ART INFO as the source, citing the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RL) of the article. Unlawful copying and re-using parts of our copyright protected texts and images will result in legal action. 


微信公众号

CAFA ART INFO

新浪微博

中央美术学院艺讯网

专业学术角度

解读艺术发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