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方日记接力之42: 方方的作品,奏响文学的未来之声

默子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2020-08-28
来自专辑
方方读者日记

题图:滔滔黄河,流过我的家乡兰州。(摄影:作者)
这类批评的声音与追责的呼吁,充分显示了方方日记钙质书写的风格魅力,也充分反映了方方日记的战斗风骨与思想力量。




方方:奏响文学的未来之声
文/默子




方方,本名汪芳,一九五五年诞生于南京。其时国家久历战乱,百废待兴。方方生于贫瘠,长于动乱,改革开放年代,大步走向文学艺术的殿堂。方方热爱文学,创作甚富,曾任湖北省作协主席。她的《水在时间之下》《万箭穿心》《风景》《软埋》《武昌城》《是无等等》等小说作品,成就非凡,名动天下。

方方其人,衣着随意,待人随和,言语机智,性情明朗。她向来不失童心,颇为贪玩,言语间常有笑意,口无遮拦,一旦发笑,面似朝霞,有如东北姑娘,洒脱直率。她精明能干,写作、带孩子、做家务、外出开会、办《今日名流》。因太过劳累,时犯头疼。方方有个女儿,名叫毛妹。方方每次外出回汉,必带大堆零食。一旦言及毛妹,便满脸荡漾着幸福。

方方的小说《万箭穿心》,以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大转型及万千企业职工下岗为背景,成功塑造了马学武、李宝莉等诸多普通市民的典型形象,冷静而又生动地描绘了特定时期都市社会及个人的生活图景。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方方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极普通,在大变革的时代,他(她)们的生活及人生,有太多的辛苦与不堪,太多的尴尬与无奈。悲欣交集,爱恨交加,生活与工作中冷不防就会掉入陷阱,亲人之间也很难互相理解,千辛万苦,挣命到最后,却是万般无语。正如方方自己说的,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方方的小说,以自然叙写、本真呈现见长。其作品所展现的人物及所反映的生活,极富原生态情味。

她的《软埋》出版于2016年8月,获路遥文学奖。“软埋”二字,具有一种惊魂动魄、锥心刺骨之力。这部小说有作家方方穿越历史黑洞、拂开岁月尘沙的惊人发现。如果说陆子樵们的生命软埋反映了这部小说非同寻常的历史厚度,那么丁子桃们的记忆软埋则有力地折射出现实世界的荒诞不经。这部作品,蕴含着作者对包括人道主义在内的人文思想的深刻思考。我们品读《软埋》,既能感受到作者卓越的文学才华,又不得不为她执着的求真精神和深厚的人文思想而深深折服。
 
“长夜无眠读软埋,世间何日少狼豺!清晨阴雨潇潇落,僻语幽词难解怀。” 这是我在读完这部书后写下的诗句。这部书以生命为本,从人性出发,注重细节,注重内心,无论艺术性还是思想性,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大概因为这部作品善于发掘历史,客观呈现悲剧,真实表现人性,勇于正视内心,故而面世以来,引得左声喧嚣,曲解不断,暗箭纷飞。而方方风骨凛然,精神超绝,面对辱骂之人,不改本心,不忘初衷,坚持真理,堪称当代文坛奇女子。

方方的小说作品,有着极为广博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深刻厚重的思想情感意蕴。其语言及叙事风格质朴无华,自然晓畅。在冷静从容的似乎是不经意的叙写之间,往往蕴含着作者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在她节制而又智性的文字中,蕴藏着深沉真挚的情感潜流。方方的小说创作,和莫言那种汪洋恣肆、一泻千里的风格迥然不同。但是在深入发掘历史、发现历史真实及客观再现生活诸方面,两人的作品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别林斯基说:“纯朴是艺术作品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就其本质而言,它排斥任何外在的装饰和雕琢。”方方的小说作品,无论就语言风格还是思想内涵来说,深具纯朴之美。

鲁迅先生曾说:“要在文化上有成绩,则非韧不可。”方方的内心深处始终怀有一股子韧劲,这大概就是她在文学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上升的原因所在吧。



武汉封城伊始,方方即开始了她的“封城日记”的写作。这些最终完成的“封城日记”,也就是后来人所共知的方方日记。

“刚才《收获》程永新给我信息,说不妨写写‘封城记’。闻此始觉,如果我的微博还能继续发出文字的话,我还应该继续下去。也好让大家知道武汉真实的近况。”(方方日记首篇 1月25日(正月初一))她还说:“我原想从12月31日开始,复盘我自己在这一段时间从警惕到松懈的全过程,但是这一写,就太长了。所以,我还是先实时写一点新近的感受,再慢慢来写‘封城记录’。”(1月26日)关于写作缘起,方方说得再简单明白不过了,我们用心阅读的人也甚觉清晰明朗。

方方日记的写作动机和愿望是如此的简单明了,因赶上了特定的情势变化,由于太多人的出于不同意图的“参与”,才变得分外复杂化了。

对于方方日记,我始终是持肯定态度的。廖沫沙先生有诗曰:“岂有文章倾社稷,从来侫幸覆乾坤。”几十篇日记,不过实录其事、直抒情怀罢了。就算有点小失误,也是在所难免的,完全可以理解。就算《史记》,也并非十全十美。天大的帽子扣过来,于方方日记,并无什么损害,反而突显出扣帽子者的狭隘与龌龊。

方方日记,字里行间充满着一股温情,散发着人性与思想的光芒。在真实从容的文字间,蕴藏着一股棉里藏针的力量。

“武汉人仍处在关键时候,尽管人们已从最初的恐慌、无助、焦虑、紧张走了出来,现在业已平静和安定了很多,但仍然需要大家的安慰和鼓励。到今天为止,至少大多的武汉人已经不再处于六神无主的状态了。”(1月26日)这是多么真实的笔触,又是多么富有温情的牵挂!

“目前市民们比较忧心的还是缺乏口罩。今天看到一个视频,一个上海人去买口罩,药店卖30元一只。这个上海市民大发脾气,用手机全程拍了下来,并且高声指责药店。并且一定要买,但必须开具发票。他真是比我有智慧多了,也有勇气多了!佩服!”所述之事,方方虽然未曾亲历,我们更未亲见,但是其真实性确定无疑。因为,我们不少人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自从政府号召人们在家隔离,笔者跑遍了附近超市和药店,除了五元买到一个普通口罩外,再也没有见到过一只口罩。网上找来找去,一只N95口罩七八十元,也不知质量如何,终究没有下决心购买。最后,只好将那只普通口罩一直用到上班为止。

“好消息是当然是国家支援的力度越来越大,更多的医护人员赶来武汉,等等等等,让武汉人心安了许多。”(1月26日)国家在行动,社会在驰援,方方的文字也做了记录和见证。

“昨天白天,女儿告诉我,她熟人的父亲(本身是肝癌患者)疑似感染,送到医院,也无人救治,三小时便死亡。”(1月26日)“今天有一个视频刷屏,那是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医生送葬车离去时人们的哭喊。看的人无不泪流满面。他也算正值当年,有才华有专业有平台,可以为医界做多少事,又可为社会救多少人呢?这两天,噩耗仍是连连。武大去世一位博士,华科大去世一位教授……死亡的幽灵,依然在武汉徘徊。”(2月19日)

疫情汹汹,再加亡者消息,这是多么让人悲哀的事啊!在方方日记中,我们随处都可读到作者发自肺腑的那种善良及悲天悯人的情怀。这种善良,不仅体现在对十分熟悉的亲朋好友的挂念和帮助,也体现在对陌生人的牵念,对普通人的关怀。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方方是一位天性善良的作家。善良,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基础,更是一个作家保有社会良知的思想与精神的根基。


方方日记动笔伊始,即引来世人关注,愈到后来,关注愈切。有赞不绝口者,有批评指责者,更有人以“阶级敌人”、“女汉奸”直呼者,甚至还有直接要求公安部门逮捕法办者。网友大呼晕圈,自然也是不无道理的。

王家新说:“她的这六十篇日记,并非‘完美’,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它们却是不可磨灭的纪念碑,也是那些死难者和无数还活着的人们的安慰。”他又说:“她不仅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为我们的文学多少挽回了几分高贵和尊严。”

阎连科说:“这些日记是时代最坚实的细节。如果没有这些日记,不要太久,疫情之后的三年或五年,十年八年,在这场疫劫里死去的数千鲜活的生命将会成为记忆的空白。比如17年前的SARS,我们去哪儿还能找到如方方日记这样的记忆作品呢?”

朱大可说:“她身居病毒爆发的原点,以女性的敏锐和独特的勇气,在众所周知的语境中,尽其所能地讲述‘围城’中的事实和感受,独自建造起一座虚拟的互联网哭墙,并提供了一种罕见的中式奢侈品——真相。”

易中天说:“中央调查组说,李文亮不是反体制人士,我也认为不是,他就是个恪守职业道德的医生。方方也一样,没忘记自己是作家而已。”

这些著名的诗人、作家、学者,保守良知,秉持正义,注重事实,敢讲真话,堪称当代思想精神之楷模。

然而,也有一张口即“阶级敌人”“汉奸卖国贼”者,这些人的思想意识尚处在反右与“文革”时代,不值一提。

深圳有一位退休老干部,曾任深圳市体改委主任,名叫徐景安。在我看来,他的见识够压住当今一大批所谓的教授名流。“我看了几篇方方的日记,觉得她的文字朴实、自然,在隔离的空间里,收集来自朋友、社会的信息,写了自己的感受。其中有二条主线,一是对防疫中存在的问题、漏洞、毛病、不足,进行抨击和批评,二是对防疫中存在的问题、漏洞、毛病、不足产生的原因追责。”“我看方方日记都无可指责,而且值得褒扬,反映了她作为一个作家的良知和良心,勇气和担当。”徐先生平心而论,实话实说。应该说,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教育有了空前的发展,关于方方日记,不少读者应该具有此等见识才是,可惜网络上所见,却是围攻者居多,让人痛心。

围攻、指责乃至辱骂方方者,他们提出的一个基本理由,便是方方日记是在“足不出户”“道听途说”的情况下写出来的,故而质疑它的真实性。这种思维和认识水平,比小学生又能高出多少呢?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个“间接经验”的概念,应该属于常识范畴,不知这些人是否懂得。针对这种谬论,方方针锋相对地说道:“对我有一种说法,叫作‘足不出户’‘道听途说’。好像每一个人,都必须实地调查,才可以写出来。反问一句:你们并没有到我家来,又是怎么知道我是“足不出户”或是“道听途说”的?理由很简单,你们是从网上得到的信息。既然你们可以从网上得到信息,我为什么就不能从网上得到信息?”(《方方财经访谈:我如果不交待》)她的回答,简明扼要,机智幽默,可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关于广西梁护士的死,是方方日记的记述中引起人们激烈争论的又一个焦点。方方一开始在日记中的记述与事实也确实略有出入,以为脑死亡就是死亡。面对质疑,或者借此对自己的指责和辱骂,方方的表现格外冷静和理智:“今天很多人对此提出质疑,网上也有辟谣消息,下午我再次向两位医生询问。俩医生都对我作了一番带专业性的讲解,然后态度几乎相同,说那就还是道个歉吧。我想,也是。所以,在这里向所有读者表示真诚歉意,更要向梁护士家人表示真诚歉意。这也说明,梁护士的生命,是我们所有人都很关心的事。”(方方日记完结篇: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3月24日))态度如此坦诚,话说得如此清楚,可有些人还是不依不饶,纠缠不休,那这些人的目的和用心,不也是昭然若揭吗?

众所周知,方方日记在海外的出版,这是引发人们激烈争议的又一个焦点,用“一石激起千层浪”来形容,也毫不为过。“且不说是否会有人提出索赔,即使有人提出了,律师有这么蠢吗?他不在官方媒体找记者实地调查的内容,那里面证据链完整得很,即使华生写的那些文章,也比我的完整一百倍呀。还有官方通报,官方文件,这些是不是更靠谱?你觉得国外律师要寻找证据战胜中国律师,他是会选用官方的正式通报或是经过记者实地调查得到的第一手资料,还是会选用一个作家在家写的带着自己感想的日记?”(《方方财经访谈:我如果不交待》)方方所说斩钉截铁,义正辞严,她在这里所阐述的道理,其实也属于常识范畴。可是,有几个人能明白呢?再说,方方出书,什么时候出,在哪里出,那不都是人家个人的事情吗?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国家宪法不是讲得很清楚吗?

诗人刘年说:“方方的日记是常识。这么多人还在为一个常识问题争论,是这片土地的悲哀。”美籍华侨诗人冰花说:“对方方的疫情日记,我认为大家对她的跟读和关注就如大家对李文亮的关注差不多,既体现了人们对武汉疫情的关心,也说明人们欣赏一种勇于直言的精神。”正所谓智者所见略同。可以说,方方的“封城日记”,还是得到了文学界绝大多数有良知的人们的肯定与赞赏。


作为一位颇有成就的著名作家,方方的眼光是犀利的,视野是宏阔的,她敢于直面,大胆思考,勇于批判,在她身上充分体现出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大无畏精神与气魄。

“一个农民夜半三更被挡在土墙外不让通过。无论如何求情,守路人都不让过。在这样寒冷的深夜,那个农民最后去了哪儿呢?......为什么我们的层层官员都可以把一纸文件教条化成这样?只需一个人戴着口罩,把农民引到一间空房里,隔离居住一夜,不就可以了吗?又看到,一个脑瘫儿童,因父亲隔离,只能一人在家独居五天,由此饿死。一场疫情,暴露出无数众生相,暴露出中国各地官员的基本水准,更暴露出我们的社会疾病。这是比冠状病毒更为恶劣更为持久的疾病。而且看不到治愈期。”(1月30日)

“武汉官方前期对疫情的轻慢和封城前后官员们的手足无措,造成了百姓巨大的惶恐,给所有武汉人带来伤害,这些我会在文章里细写。”“前些天,看到百步亭四万人聚餐消息时,我当即发朋友圈,对此批评。我的话说得很重。说在这样的时候,社区还举办大型聚会,‘基本上算犯罪行为’。说这话时是元月20日。没想到,21日省里接着还举办大型歌舞联欢会。人们的常识都到哪里去了?有多么僵化愚蠢多么不善变通多么不实事求是,才会这么做?”

方方直陈事实,直指弊端,这样的勇气和精神,在如今的文坛恐怕不多见了。而所述之事,可谓举世皆知,万难想到的是,这些内容竟然也能招来别有用心者的恶毒攻击。


对于弊政的批评,对于武汉防疫抗疫期间有关官员追责的呼吁,在方方日记中随处可见,比如, “我依然会像以前一样,在微博上表达我的观点。而敦促追责的事,我也不会放弃。” “但是追责这件事,我还是愿意相信上上下下会有共识:这是必须进行的一件事。”(方方日记完结篇: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3月24日))这些内容无不源自方方那颗天生善良的心。而且,这类批评的声音与追责的呼吁,充分显示了方方日记钙质书写的风格魅力,也充分反映了方方日记的战斗风骨与思想力量。

《左传》有“子产不毁乡校”的记载,司马迁有“不虚美,不隐恶”之论。可以说,方方日记既有一种深厚的与优良传统一脉相承的精神力量,同时也不乏关注社会时事、敢于言说、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

对于极左思想的挞伐与批判,从另外一个方面显示了方方日记的思想魅力,也反映了方方本人的思想与精神高度。“这些年来,极左尽管水平低劣,可他们就像新冠病毒一样,一点点传染我们的社会......正因为此,我要一次又一次地说:极左就是中国祸国殃民式的存在!他们是改革开放最大的阻力!如果听由这股极左势力横行,放纵这种病毒感染全社会,改革必定失败,中国没有未来。”(方方日记完结篇: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3月24日))对极左势力的面目与本质,对极左思想的各种危害,方方是看得准,认得清,她的思考与分析不但有深度,而且充满忧患意识。

最近围绕方方日记,社会上那些辱骂者里,其中一些当为极左核心成员及其随波逐流者。缺乏法律意识,无视基本事实,无视科学常识,惯用戴帽子、抓辫子、打棍子手法,动辄上纲上线,是这些人的基本特征。更有甚者,有人竟扬言要组团到武汉杀死方方。邓小平曾说,改革开放,既要反左又要反右,但主要是反左。对于极左错误所带来的破坏和危害,全国上下早已形成了共识。正如方方所言,如果任由极左思想到处泛滥,任由极左分子飞扬跋扈,改革必定失败,中国没有未来。文学评论家杨光祖说:“方方是中国作家的一面镜子,映现的是当下中国的精神高度。”这个评价非常中肯,我也是非常赞同的。

方方,以英迈之姿,睿智之思,大无畏之精神,热爱着自己的文学事业,坚守着自己的文学方向。她的“封城日记”跟她的小说作品一样,蕴含着一种质朴自然与大道至易的文学之美,隐藏着一种冷静的深沉与锐利的智慧,换言之,即对生活的真实反映,对人性的真实呈现,对生命的深入思索,以及对人道主义精神的坚守与宏扬。

我相信,方方的文学,属于未来;方方的作品,奏响了文学的未来之声。

我在大西北的甘肃兰州,祝方方老师安康。


【作者简介】默子:坐标兰州。六零后。教师。佛教徒。方方作品读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平台无关


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方方:关于 (10)- 关于二湘
方方:关于(9)- 关于海外版
方方:关于(8)- 关于手机照片
方方:关于(7)- 关于送侄女去机场
方方:关于(6)- 关于极左
方方关于(1-5)和日记读者接力(1-37)
方方:关于(1)说在前面
方方:关于(2)- 关于听说
方方:关于(3-4)关于医生朋友们和20个口罩
方方:关于 (5)- 关于卖惨
方方:我如果不交代
方方:我的书跟国家之间没有张力
旗帜鲜明主动大胆地接过外国人递给我们的刀子!
方方日记接力之41:我愿和你们一起,成为那不再迫默的顽强烛光
方方日记读者接力之40: 方方日记,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方方日记读者接力之39: 能杀死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新冠病毒
方方日记读者接力之38: 支持方方老师,不做沉默的大多数
方方日记接力之37:民间声音的崛起
方方日记接力之36:哀悼那些逝去的生命,心疼还活着的人
方方日记接力之35:直笔记大疫,启蒙发新声
美国疫情日记系列:硅谷医生,菊子,饶蕾
於梨华和她的《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二湘:所有潮水带来的又纷纷退去,唯爱永存
二湘:千江有水千江月
李西闽:漂泊者之歌--读二湘的《暗涌》

更多读者日记和方方日记请移步 这个链接

关注二湘空间收看更多好文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