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勇士,从华东师大到地球“三极”!
张博:首位到达南极冰盖最高点
Dome A的华东师大学子
华东师范大学2021级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内陆(昆仑)队队员张博已经完成南极科考任务,即将登上雪龙号返程了。
作为学校首位赴中国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 A)科考的学生,张博在南极中山站远程连线,分享此次南极科考的经历与感悟。
“这次南极考察,我们一路经过中国南极中山站、内陆出发基地、固定翼机场、中国南极泰山站、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 A)、中国南极昆仑站、麒麟冰下湖等,一共在内陆待了62天,直线路程约1200km,海拔爬升约4100米。”虽然被南极的强紫外线晒得皮肤黝黑,但和熟悉的老师同学面对面,张博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南极内陆,远比想象寒冷。高辐射、时刻伴随的风吹雪、刺骨的寒风如尖刀般招呼我们,以至于我们车队在从昆仑站返回中山站途中都被吹散。”
尽管天气恶劣、环境艰苦,张博仍然圆满完成了由他负责执行的南极内陆冰雪环境过程科考工作,并在南极中山站-Dome A断面不同区域获得了一系列野外观测数据和雪冰样品。
“雪冰是南极最核心的环境要素,南极雪冰环境研究是全球气候环境变化领域的关键研究内容之一。南极雪冰与全球水循环过程、海平面变化等存在密切的关联,同时雪冰环境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剂。”
由张博在中山站-Dome A断面冰雪环境考察时获取的冰盖表面变化长时间连续观测数据和样品,将为分析区域气候变化、物质平衡和冰盖运动特征等提供基础数据资料,从而为解答南极气候环境变化过程和机理、冰盖动力学过程和机制、冰盖物质平衡等核心科学问题提供基础。
“要更好地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用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取得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我国的极地事业添砖加瓦。”
滕晓龙:将把华东师大地理精神带到北极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22级测绘工程专业硕士滕晓龙近日成功入选中国2024年度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预备队,他将作为中国2024年度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预备队员,计划于今年4月初前往北极黄河站进行科学考察工作。
滕晓龙在听完两位师兄的介绍后激动地说道:“张博师兄抵达了南极冰盖最高点,李喆师兄前往了世界屋脊,而我,作为地理科学学院党员,即将接过接力棒,前往北极黄河站,
我会把华东师大地理精神带到北极去,把华东师大校旗插在北极之巅
。”
他清楚地意识到此次北极科考任务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此次前往北极的科考任务对我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我会以此为契机,将南极的研究经验与北极的考察任务相结合,深入探索北极地区的气候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冰川考察工作
的现场执行人,他在北极的工作将会涉及在北极独特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仪器安装、数据和样品采集、精确测量等,将面临低温、强风等极端的环境条件和不可预测的挑战,但他坚信这次经历将带给他带来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深入探索与欣赏地球极北之地的神秘与魅力。
“极地科考意义深远,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我期待在北极的征途中,与来自不同背景和领域的科研人员一同合作,探索未知,为祖国的极地科学探索贡献自己的力量。”滕晓龙说。
近年来,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持续优化从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思政建设、精品教材编制到招生改革、培养流程规范、联动实践基地建设、国际化交流、项目导向科研、高水平文章突破培育、以赛促研、论文预审与奖励等一系列培养改革措施,深度推动在全育人理念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全面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和生涯指导,推动卓越育人培养取得了突出成效。
从南极到青藏高原从世界屋脊到北极华东师大人勇闯地球“三极”极寒之地 冰雪为伴拳拳爱国之心 行胜于言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无私无我 勇毅前行
来源|地理科学学院
通联 | 吴潇岚
采写|徐心成
编辑|徐心成
首站华东师大,古尔纳对谈格非!
“罕见”日,华东师大重磅发布!
华东师大,全球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