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近读 | 李亚伟:这些年的文学,让人提不起阅读的瘾头

2016-11-24 最近读 学而优新媒体


△ 李亚伟


“最近读”是学而优新媒体全新推出的栏目。我们每周邀请一位学而优的新老朋友,就阅读、写作等问题进行同题采访。


我们期望读者可以透过这些问答,了解他们的阅读近况,并通过采访拼图,呈现出一幅思想的图景。



学而优新媒体:最近读到了哪些好书?

李亚伟:最近突然翻出了一些自己前些年读过的一些书开始重读,比如美国数学家罗伯·拉普兰的《从零开始》,书是好几年前去台湾时买的旧书,带回家很仔细地读过一遍,由于几次带在路途,书已经被弄得更脏了,大家都知道,数是希腊和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基础,这是一本科普书,讲0的出现和0的故事,很生动很有趣,也很长知识,再次捧在手中一下子又读了进去,真的是好书。




   

《中国古代的士兵生活与征战》是一套系列书中的一本,也是十多年前买的旧书,因为接下去的写作需要,所以我是把它当成参考书来读的,但仍然能感觉到商务印书馆的严谨和责任心。




 

新书今年只认真读了二本,一本是音乐人张广天的小说《妹方》,虽是小说,但这部小说的文化厚度和思考广度是近些年没有见到过的;另一本是张万新的小说集《马口鱼》。我一直喜欢张万新的叙述风格,这是他第一部作品集,可能知道张万新的人不是很多,但知道的几乎都喜欢他。奇了怪了,我起码有十几年不读文学作品,今年上手就读了两本,而且都是新书。



学而优新媒体:当前的阅读兴奋点是什么?

李亚伟:刚才说最近十多年不读文学作品,真的是拒绝读,觉得这些年的文学让人提不起瘾头来,可能孤陋寡闻,也可能是兴趣转变,最近——应该说近些年我的阅读兴趣基本就在考古和一些科学类书籍里。


学而优新媒体:最近会重读一本书吗?

李亚伟:上面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学而优新媒体:最近在琢磨什么问题?

李亚伟:老问题,也是大家的问题,人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世界的意义等,大家的出发点不一样、思考角度和深度也不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点:不会有什么新鲜答案。我相信,也正是这点,才是我们要去思考的源动力。


学而优新媒体:近来印象最深的一次交谈,是怎样发生的?

李亚伟:我和朋友聊天,基本就是喝酒瞎聊,聊天是最硬的下酒菜,我比较觉得开胃的是慢无边界的闲扯,话题越虚幻越下酒,今年和诗人默默、音乐人张广天一次彻夜纵酒闲聊就属于此类。


学而优新媒体:在你生活的城市,有你喜欢的“文化场所”吗?

李亚伟:成都有很多文化场所和局,是的,有很多固定的场所,也有很多流动的文化聚会,但我个人兴趣还是喜欢小馆小店的随意闲聊,刻意做出来的还不太适应。最近我常去普洱茶原产地那些茶山,这些地方基本上非常偏远和蛮荒,去和山上的茶农喝茶吃酒,和他们聊茶地、茶树以及丛林生活非常有趣。

学而优新媒体:最近一次旅行是去哪里?

李亚伟:最近一年感觉一直都是在路上的状态,去普洱茶那些山头寻酒看茶的时间最多。

学而优新媒体:可有推荐的网站、app或订阅号? 

李亚伟:不太了解,也不知道哪个好。野夫、冉土匪、王小山他们有个“七作家”的公众号是我关注和比较喜欢的,推荐给大家。


学而优新媒体:可以谈谈你正在进行的写作,或者计划中的写作吗?

李亚伟:目前第一计划还是一个诗歌作品,应该比我近几年完成的《河西走廊抒情》还要大一点,诗歌主题是金钱、生命和社会,所以难度可能更大,还有就是计划写我个人的阅读,已经有好几年了,书名暂定为《人间宋词》和《天下唐诗》,是我对唐诗宋词的细读和理解,《人间宋词》已基本脱稿。我的写作很慢,但愿有什么办法能快起来。哈。


*  李亚伟男,1963年出生,诗人。创作过《男人的诗》、《醉酒的诗》、《好色的诗》、《空虚的诗》、《航海志》、《野马与尘埃》、《红色岁月》、《寂寞的诗》、《河西走廊抒情》等长诗和组诗,出版有诗集《莽汉-撒娇》(时代文艺)、《豪猪的诗篇》(花城)、《红色岁月》(台湾秀威)。获第四届《作家》奖、第四届华语传媒诗歌奖、第二届明天诗歌奖、第二届天问诗歌奖、第一届鲁迅文化奖、第一届屈原诗歌金奖等。



“最近读”往期:


1、止庵:重读夏目漱石的《心》,简直完美至极!

2、戴新伟:有文学真好,它是现实生活的救赎

3、李长声:我们能像日本人知道杜甫那样,知道芭蕉吗?

4、李辉:我的阅读不是跟着潮流走的

5、野夫:偶尔也读一些诗,读来皆可下酒

6、胡文辉:在生活空间上,我是实用主义者

7、胡发云:阅读能让你发现这个社会的荒谬

8、陈四益:好书理当坦诚、真实、无讳饰,有真实的历史

9、李公明:通过读书,向天空挥动拳头

10、余少镭:从南到北,读书变得很奢侈

11、李淼:现在忙来忙去,也是为了早日得到读书的自由

12、凌越:和纸媒的衰败相比,出版业倒是渐入佳境

13、黄小鹏:我一直都在某个系统的灰色地带做事

14、薛史地夫:我们超英赶美,误解了许多中华传统哲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