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提名画家推介⑤ | 李宝荀:笔下“生活”
编者按:2022年2月25日至4月17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和东莞市莞城街道办事处主办的“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2021年度提名画家作品展”,在东莞市莞城美术馆展出。展览展出了12位青年艺术家的93幅水彩画作品,莞城美术馆分别对提名画家进行推介。
艺术家简介
李宝荀
1983年 出生于辽宁 满族
2003年-2007年 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水彩画专业,获学士学位
2013年-2016年 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当代水彩画研究专业,获硕士学位
2019年至今 韩国全南国立大学在读博士,现执教于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2013年 在法国塞特市艺术驻留交流学习2个月
2017年 在法国普罗旺斯-艾克斯市驻留交流学习3个月
2019年 在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交流访学
2021年 在中国北戴河“北北国际艺术节驻留项目”一个月
主要参展经历
上下滑动阅览
个展
2022年 李宝荀个展 LIVEIN画廊 釜山,韩国
2021年 临界区域 S画廊 光州,韩国
2020年 失衡——李宝荀个展 迪基希市国家美术馆 卢森堡
2019年 迎面的车灯太亮,刺痛了我的双眼 衣恋画廊 上海,北京
2018年 在沉默和言语之间 作者画廊 北京,中国
2017年 物系体 兰空间 北京,中国
2016年 止于秩序——李宝荀绘画作品展 合美术馆 武汉,中国
2015年 观之——李宝荀绘画作品个展 鲁迅美术学院 沈阳,中国
2015年 旁观者——李宝荀个人纸本作品展 子桐画廊 北京,中国
2015年 疑惑的影子——李宝荀个展 ON画廊 北京,中国
2014年 请进——李宝荀纸上个人作品展 作者画廊 北京 ,中国
2013年 李宝荀个展 Dock Sud 画廊 法国
2011年 阴转晴——李宝荀个展 思莱德画廊 798 北京,中国
美协展览及获奖
2021年 水彩与新时代——中国水彩画家邀请展 山东美术馆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
2020年 全国水彩画名家邀请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
2020年 中国水彩画邀请展 常州美术馆 刘海粟美术馆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
2020年 第三届全国小幅水彩画展 合肥当代美术馆
2020年 第十二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 江苏省展览馆
2017年 第三届全国青年水彩展 入会资格奖
2016年 第十一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 入会资格奖
2016年 辽宁省第五届水彩粉画展 色粉《孪生体》获优秀奖
2015年 辽宁省第二届青年美展 油画《视线的消失》获金奖 色粉《纷繁的世界里维系清醒》获银奖
2014年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综合材料绘画展 河北博物院 入选
2014年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辽宁作品展 优秀奖
联展
2021年 情动 武汉美术馆 武汉,中国
2020年 济南国际双年展 济南美术馆 山东,中国
2019年 中国制造——当代青年艺术展 布加勒斯特奥斯卡-茂奇宫 罗马尼亚
2018年 时差——青年艺术+当代青年作品展 法国巴比松市政府 巴比松,法国
2017年 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西安)水彩·粉画邀请展 西安美术学院 西安,中国
2016年 Inter-Youth国际青年绘画展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杭州,中国
2015年 巴黎艺术博览会 巴黎大皇宫 巴黎,法国
2014年 1964-2014法中相知相交五十载——五十位中国艺术家作品巴黎邀请展 巴黎,法国
2013年 法国里尔国际艺术博览会 里尔,法国
2012年 艺术·前沿——当代艺术邀请展 宋庄美术馆 北京,中国
2011年 颜文樑艺术奖苏州美术馆年度邀请展 苏州美术馆 江苏,中国
上下滑动阅览
导师点评
李宝荀的性格自然乐观并成熟理智。他善于思考同时有自己的明确的方向,对理想的追求有种坚韧的态度。毕业六年后又考回来鲁迅美术学院读研,是他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多年的绘画实践中,李宝荀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且有个性的绘画语言。读研三年,他的艺术视野绘画观念都得到了拓展和改变,实验探索多种绘画表现材料,水彩、色粉和油画等画种都有涉略,材料的把握与个人的造型语言都达到就近乎完美的融合,画面成熟完整。
李宝荀的绘画建立在这种破坏规则后对秩序的重新建立,有着强烈的中国现当代现实主义情怀,善于以人物来反映内容,题材也往往带有着一些批判性讽刺意味。
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黯淡颜色被人理解成童年幻想及美好向往的泯灭,还有对成年人社会性的担忧,对集体给个体造成压抑的担忧和从个人走向了集体的社会状况担忧。李宝荀的作品完全拒绝了理想主义,拒绝了乌托邦式的幻想,反过来呈现出现实中痛苦、不满、忧虑、怀疑和百无聊赖的人生写照。
李宝荀试图将这种荒芜颓败生存境遇,通过一种灰色沉闷,甚至有点压得人透不过气的色调来展现。这种灰色调确实制造出一种不满、忧虑的情绪,通过这种方式把现实铸成一块铁一样硬的壁垒,把所有美好向往阻隔开来,而面对它的人深切地感觉到一股来自心灵深处的空虚,同时有一种期待释放的渴望。
李宝荀的作品在某种角度上找到了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的契合点,反映出社会在高速发展中人类人群的生存状态,并对整个社会提出了一种质疑,这是一种个体在挣扎中向全体提出的质疑。
——黄亚奇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委员
辽宁省美协副主席
01
我习惯于从当下的现实中发现物、感受物,由大及小,从不同侧面完成对“自我”的救赎。潜意识中涌现的感性冲动,往往是形成品质与气质的关键,也是最为原始的本能,但这种本能是经过长时间反复练习和淬炼而成,经世故而不世故,更需要努力的是始终保持新鲜“眼睛”和敏感的心。
其实,生活本身就是答案。柴米油盐、朝九晚五、转变、新鲜、差异、个体思维意识等的表达,都在跟今天的我对话。活在当下即可,那些短暂的痛苦与欢愉,都将成为未来那个势必会旁观的自己嘴角的一抹微笑。
因此,我喜欢关注作品能给观者带来的思考和共鸣,这也是我创作的初衷。那些貌似平常的、容易被忽视的场景和物件被我关注,且被我移到画面中。对客观事物的形状和色彩提供客观美,通过画面语言表达,找到它们内在的“物像美”。
就像突然将其放在舞台中央的追灯之下,不管是石头、麻袋、棉花等,它们虽没有宏大的空间,也看似普通且状态木纳,但有灵性、有与空间的关系。将之放在画面中,在追灯下,每个对象都在无声地宣示着存在的意义。
02
在创作中,因水彩与色粉的灵活性,它们成为了我表达日常之物的重要载体。
水彩的轻柔畅快让我所描绘的主体物跃然纸上,如同一种最平常的放置。水彩的贵族气质、偶然性,也使物的出现如时间般珍贵、不可复制。色粉与水彩的精彩组合,让灵动飘逸的物象多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厚重与粗粝,层次更为丰富完整。
创作的过程也给我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回忆,这些或大或小的故事被我称为“生活”。
我是一个几乎每天都要去工作室的人,无论刮风下雨,即便当天毫无创作状态,我也愿意去工作室。
工作室就像是一片净土,也像是一个独有的“乌托邦”,给我强烈的踏实感。在这里,我会对着白墙发呆,对着未完成的作品思考,看着成罐的颜料、窗台上的绿植、茶台上的杯子,以及到处安放的画笔……
它们就像我画面上的物体,虽然看似不起眼,却是有温度的,我们在这里相互陪伴,像战友,像亲人。
这些在旁人看来或许是无意义的时间消耗,但于我而言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等待与思考的时间,也是与自己的一次次交流。
03
我本次参展的是“临界区域”系列作品,描绘的是最简单、日常的具体之物——棉花。
2021年末,我开始了这新系列的创作,标题和内容似乎关联不大,画的棉花大小各异,却为观者保留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这个系列历经两个月的打磨,在数张水彩小画的练习下渐渐成形,这不仅是棉花的形式美感与趣味的展示,亦是取材于现实问题中我个人的思考。
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不同的身份和标签,于我而言,我在创作中更像是“无我”的状态,与石头为伍,与棉花为伴……
社会中何尝没有这些所谓的“石头与棉花”需要我们的关注呢?他们虽不是被关注的焦点,但他们又是如此伟大,是社会系统中不可缺的重要部分。
所以,当我面对它们时,我时常站在那不动,在静止的观察下与它们交流,随后把它们放在我的画面里。代入感让我时常产生奇妙的共鸣,并完成内在变换排序组合。
经过这个系列的创作,我在各个材料和创作方式上得到尝试,对水彩的水性表达又有了新的认识,从而辗转又继续专注于对水彩材质的探索。
接下来,我有更多关于水彩材质的创作想法,不过尝试本来就是具有批判性和否定性的,坦然接受这些自然而然的变化,对我来说亦是重要的一部分。
04
能被这次展览提名,我首先要感谢鲁迅美术学院的黄亚奇教授的认可。如今,我之所以能熟练使用水彩和色粉为媒介进行艺术创作,也是缘于黄老师。
记得在鲁迅美术学院读研究生二年级时,在黄老师的引导和肯定下,我开始对创作进行实践和尝试。虽然我在本科专业学的就是水彩,但一直对材料使用和表达有所畏惧,没有进行创作性的突破。
黄老师作为艺术家,同时又是一位资深的艺术教育者,在水彩教学、创作的探索中,他一直把对水彩画表现语言的研究与探索作为自己教学与实践的方向。
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前辈,既有学术能力,且善于发现对方长处,并会对其针对性培养与引导,这无疑是体现当今一种时代性的理念。
师恩难忘,感激不尽。时至今日,我仍在与黄老师相处的点滴中受益良多。
在之后的实践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其他师长和朋友,得到的每一份认可和帮助,都是我进行艺术创作表达的动力。
近几年,用水彩媒介进行艺术创作的群体在技法运用、内容呈现、意境表达上都有所改变,大家也越来越大胆、创新,不再单一地侧重酣畅淋漓的水和彩的交融,也不再局限于题材上对景物快速记录呈现等。
在本次展览的作品中,新的水彩画表现手法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新水彩”的“新”,我觉得有独立、自我、创新的精神。但是,我们艺术工作者不能断了“根”,也就是所谓的基础。
只有熟练掌握且研习过去,才能在此基础之上把“新水彩”合理、健康发展好。不过,艺术表达还是有它野蛮生长的自我规律,这离不开当下学术界和前辈的包容和认可,因此才提供了当下良好的水彩创作生态。
这一年,能够被如此有专业度的展览提名并展出作品,我最大的感受是“感动和感谢”。接下来的路还很长,我将怀着初心和感恩之心,继续前行。
其它参展作品赏析
《临界区域之九》 96x72cm 纸本水彩 2022年
线上导览直播回顾
4月6日上午,“与名家一起看展览——线上导览直播互动活动”在莞城美术馆开展。本次导览直播支持回放,只要识别下方海报中的二维码,即可随时随地重温陈朝生老师的精彩导赏。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