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I换脸,换不了心

有温度的 拙见 2020-10-11


AI换脸,换不了的终究是人心。

诸如AI、大数据,云计算之类充满科幻色彩的词,时不时就在马云、马化腾、马斯克的口中吐露。但听来听去,始终让人觉得陌生又遥远。

昨夜今晨,一款AI换脸APP“ZAO”,却突然把这“高科技”变成了人们朋友圈微博的皆可把玩的“平民工具”。但人们还没来得及大呼“中国AI技术牛逼”,“AI的危机”已经抢先来临。


AI还没成为人的工具,反而是人成了AI的工具。

市民们期盼着科技能够改造出一个更方便快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掌握着“未来钥匙”的商人却先寻思着把钥匙磨成镰刀,先收割一轮。甭管是银子还是数据,最后都将变成银子

我们的脸、指纹、声音、姓名、性别、爱好……在便利、好玩的驱使下,被我们“出卖”,但最后能否导向全城便利?还是全城失控?智慧城市终将来临?还是换个说法的“人人裸奔”?

眼前的科技是在改造城市?还是创造牢笼?

在城市的发展中,如今我们该如何看待科技革新?是幸福曙光,还是洪水猛兽?是时代车轮,还是财源滚滚?我们还能否依靠数据去创造未来的城市?

回头细看,本质上还是人心的纷争,淹没了追求幸福的灵魂。




上野和彦
株式会社日建设计综合研究所 顾问

刚上大学时,我读的是机器制造专业。但是,在大学期间,随着城市发展,东京逐渐出现了一系列诸如交通堵塞、郊区居民群体患病等城市问题。我想,虽然机器制造很有趣,但是这并不能帮助改造城市,改善环境。所以,我申请转到了东大的都市工学科,希望未来能帮助改善日本、东京的城市环境。

毕业至今,我已经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工作40多年了,其中30年,我是在长野县度过的。

在我的认知中,原始的城市,是围绕一座具有祭祀功能的宗庙而发展起来的,这一点日本和中国很像。而长野就是这样一座城市,长野县的善光寺有1400年历史,是日本的国宝,这里的居民都很有信仰,对前来参拜观光的游客都十分友善、好客。 

光寺

我自己也参与了长野的城市规划工作,可以说,我的事业是伴随着长野一起成长。这是我的第二故乡。当人们谈到归属感,往往先想到的是地理上的故乡,那是一个父母辈生活过的地方,有少年时代的轨迹和记忆,可以给予受挫者安慰与疗愈的作用。

但是我觉得,在今天越来越多人选择到大城市工作打拼的状况下,那个工作生活的地方也可以是归属感的寄托,长野于我而言便是如此。正如日本有一句谚语的,“住在哪,哪就是家”。

而我从事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其实就是在为更多人创造这种归属感。

现在城市里出现一块空地,往往人们第一时间就是想着用来盖高楼搞房地产,却没有人先想到用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让城市更舒适。城市规划的作用不是要给城市下定义,而是要根据居民的需求,提高生活的幸福感。例如针对日本如今的老龄化趋势,在规划建设中,就需要更多考虑老年人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生活休憩散步的条件。






Michael Wunderlich 叶凡
汉堡驻中国联络处副主任

我是柏林人,当我第一次到汉堡的时候还是会感到二者较大的差异。

汉堡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上有三个方向。分别是智慧港口、智慧能源和绿色能源。其中,智能港口是汉堡发展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条件,汉堡是一个以商贸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城市,也是汉萨联盟(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的重点城市。智慧港口对它的发展起着密不可分的作用。在汉堡,无人驾驶十分普遍,也很安全,所以2021年的智能交通世界大会也将会在汉堡举行。


汉堡港口


汉堡的智慧城市发展背后有政府很大的推动作用,他们会大力支持相关领域的中小企业成长。智慧城市的发展在汉堡就像空气一样自然,同时又非常蓬勃迅猛,不像中国那样喜欢“慢慢来”。

柏林是一个很国际的城市,但是汉堡比它更国际。汉堡很久以前就有很多非洲和美洲的人移民。人们为什么来汉堡?有研究报告指出,汉堡是德国城市中工人幸福感排名第二的城市。因为汉堡很干净,它的文化很多元,非洲餐馆、中国餐馆都有,有500多个中国企业在汉堡。人们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健全的生活服务。

我觉得,汉堡的这种文化多元的状态,也是未来城市的大趋势,以后会有更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人生活在一个城市里,交通会更加便捷且低污染,自动驾驶会更加普及。

未来的城市应该是一座幸福的、人人都向往的城市,人人能在城市中感觉到安全感,可以享受到更健全科学的医疗、教育、交通服务。而这些配置的健全,也让城市中的人们能够成为更理想的自己,给予人们更多受教育、工作、生活的可能性。





Daniels Ng
新加坡智慧城市运营及投资专家

我在墨尔本、新加坡、香港等很多城市生活过。而新加坡是最熟悉,也是我最喜欢的,我见证了新加坡从七十年代到今天的变化。

从前它只是一个小渔村,但这一百年,新加坡的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交通都完全不一样了。更重要的是,新加坡有基础和能力让人们在这里建立一个家。我们不叫它房子,叫它家。在这里我们的父母姐妹兄弟,可以团聚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合理正确的城市化让“家”得以实现

我认为孔夫子说得很对。家国家国,家庭是最重要的。让一个家庭生活在一起,这其实就是“房子”和“家”的区别。即使你有很漂亮的建筑,没有家的感觉,你也无法建设一个真正的城市。
 
那么问题来了,“家”实际上是什么?

首先很重要的,是确保每个人都认可自己是这里的一份子,认可这里是自己的家。


对于我来说,家就是我心归属的地方。我心归属的地方是我爱的人所在的地方。一个称得上家园的地方,应该是一个可以找到工作的地方,应该是一个你的家人、爱人、朋友能够安居乐业的地方,能享用到干净健康的水土、食物、安保等生活元素的地方。我认为这些就是一个城市根本的精神内核。

新加坡以外的城市,我比较喜欢墨尔本,这个城市在城市化和生活化之间,有一个很好的平衡感。

墨尔本的人口非常多元,中东人、中国人、印度人,人口来自五湖四海,也因此有多元的人才和智慧,有国际化、相互合作的企业文化。与此同时,他们能很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一言以蔽之——墨尔本很好地平衡了艺术文化、生活、运动、工作,一切的一切。

墨尔本

而我认为人口、人才多元化是中国城市缺乏的。世界上大多数影响力大的城市,它的人口、人才结构往往是多元的,思想创意也是多元的。而对于城市而言,人才永远是最重要、最核心的。人才可以吸引投资、吸引更多人才,建造更多美观的建筑。

中国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还应该走得更远些,不应满足于自产自销,中国企业的市场不能只局限在中国,中国的知识体系、人才体系不应该只局限在中国。




Kerman Pillay 
Reconstructive公司创始人
SpiritConsulting公司首席执行官/CEO


我从事的是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工作。我认为智慧城市并不是脱离生活的科幻设定,它的存在是要建立在健全的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这些基础设施需要把市民和自然生态链接在一起,让人们可以智慧健康的方式使用水、电和能源。

我最喜欢的城市,是我生活过的约翰内斯堡。在我曾经生活的那个地方,人们的生活、购物、运动、上学都可以得到健全且安全的保障,其实城市的根本价值无非就是这些生活的要素。

智慧城市的建设,无非也是为人们创造幸福的家,提供安全的空间场所,让人们感到安全、可以自由地游玩休憩,以科技的手段提升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

约翰尼斯堡街头

在我所知道的城市中,新加坡、巴塞罗那和迪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是相对突出的。在迪拜,你可以线上处理很多诸如罚款交费等生活琐事。巴塞罗那,则有很多智能路灯、停车感应器等智能基础设施。而新加坡,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参与城市的清洁管理监督,政府部门还把电脑模拟应用到能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建筑位置的合理安排等等领域,有效提高了城市的运作效率。


我认为,包括智能交通系统、节能建筑、智能环境管理、高速网络、循环利用体系等关乎人们生活的智慧元素,会是未来大多数城市的共性。而因为这些元素的存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友方式、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会因此而发生变化。

归根究底,未来城市的改变,是建立在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上。我们现在所创造的每一项技术都在改变着城市的未来,改变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城市的本质是家,未来的希望是幸福,而科技的存在是为了创造更幸福的家。

我们为什么管控科技,管控ABC(AI、Big Data、Cloud Computing)?

其实终究要管控的,还是持有利器者的人心。


撰文丨梁非凡

配图 |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知道期待的新技术是什么?

- 留言给我们





如果喜欢,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