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见过太多垃圾,有人决定绕洞庭湖一圈捡垃圾 | 未来的事

南都观察 南都观察家 2019-07-26


又到了一起来看“未来的事”的时候。南都观察会定期推荐我们认为有意思的未来活动,可能是某个周五下班后就能参加的分享会,可能是需要花掉整个周末才能逛完的展览,甚至可能必须请假才能抵达现场……


这些活动发生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会在你的心中埋下一滴小小的热情,也可能会让你有些失望,但它们都再一次指向未来。编辑部的同事也会藏在其中一些活动里,有时候是去帮忙,有时候是去围观,有时候过了很久很久,会突然在一些文章中闪烁出这些活动的细节。


让我们一起离开电子屏幕,到线下去,到人们的面前去,去到未来。也许在某个活动里,我们会见到彼此。(长按或者扫描图片二维码可以了解活动详情)



胡适在留学时曾认为,大学乃一国教育学问之中心,无大学,“则一国之学问无所折中,无所归宿,无所附丽,无所继长增高”。1922年,归国后的胡适出任国立北京大学教务长。同时代的梅贻琦于1931年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在清华,他提出了那句著名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1948年,就读于燕京大学理学院的关肇邺,在偶然听到梁思成先生一次演讲后,对建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他毅然从燕大退学,转考清华建筑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七十年来,关肇邺先后主持设计了清华大学主楼、图书馆、理学院、西阶、医学院等十余项重要的校园建筑,这些建筑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魂魄,甚至成为衡度中国当代大学校园建设的文化标尺。


11月20日至12月9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将展览关肇邺数十年来参与清华校园营建工作的全部成果,包括建筑模型、设计图纸、实景照片与视频。校外游客参观需走清华大学东三门。清华真的很耐逛,外校的朋友要是逛腻了自己的学校,有空可以去逛逛清华,看看大师建造的校园建筑和细腻的手稿、访谈,历史也潜藏在这其中。



近年来,女性话题经常出现在公共议题上,但常以痛苦甚至有些屈辱的形态凸显出来,性骚扰、性情、“#Metoo”、家暴等话题中,女性多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现,但她们又表现出坚韧、独立、团结,逼迫整个社会及其多数成员去反思我们的社会结构、性别文化、权力关系……


有人反对“女权主义”,认为这其中隐含着“女权至上”的价值取向,那如果再后退一些,“女性主义”或是“平权主义”呢?天然存在的性别差异如何评判?在人格之外,平等应该体现在何处?性别差异面前,如何实现程序正义?如何保证结果公平?这些都是我们面对的新问题。


戴锦华教授曾在中国电影第四代和第五代崛起时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有着深厚的文学与电影学养、广博的阅读量和阅片量,同时,她还永远站在时代潮头,关注着当下脉动,这使她在身为中国性别研究、女性文学研究,电影与文化研究先驱者的同时,一直与时俱进,保持着超高的人气,其智慧与锋芒已成学界“传奇”。


11月24日,戴锦华将和华东师范大学毛尖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孙柏一起,对谈有关电影、文学、性别和文化研究的话题。主办方安排有直播,到不了现场的朋友,可以扫描上方二维码,链接中有具体的直播信息。



据“海洋洁净”基金会(The Ocean Cleanup Foundation)2017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每年全球有115-241万吨塑料垃圾由河流输入海洋。而在这之中,位于亚洲的河流“贡献最大”。德国亥姆霍茨环境研究中心更早一些的报告则显示,海洋中有90%的塑料垃圾是通过10条河流进入的,而其中6条河全部或部分在中国境内,长江为海洋“贡献”了33万吨垃圾,仅次于印度恒河。


为了保护河流和海洋,有很多人行动起来,去清洁河滩上的垃圾。今年9月15日,“捡拾中国”联合河流守望者等环保机构发起“河滩清洁日”,净滩行动结合“微信小程序”,志愿者们不仅捡拾垃圾,还做分类、统计,积累研究数据,方便未来更明确的公众倡导。至当日下午3点,有25个省、直辖市的一万余人参与,共清理河滩垃圾15吨。


虽然每个人上学的时候都被教导“不要乱扔垃圾”,但河滩上依然垃圾众多。改变也许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改变陋习、变得更有行动力、变得更热爱河流……但总有人在行动,而行动本身是具有感染力的。曾经徒步川藏线、环鄱阳湖捡垃圾的林鹏,将自己的下一站定在了洞庭湖,他计划在12月24日从长沙出发,之后沿着湘江往洞庭湖,再环洞庭湖一圈徒步捡拾垃圾。总480公里,预计15天。


如果你刚好在这条路线上,欢迎加入他。长按或扫描上方二维码可以查看具体的日程安排。




这是另一个“流动的”活动,在深圳。如果报名成功,你会坐着一辆大巴游览深圳,途中有精心设计的音乐相伴,并且与不同目的地的建筑紧密结合。


它们是百年渔港蛇口渔人码头,作为移民城市缩影的白石洲,旧建筑活化而成的华侨城创意文化园……还有科技新地标腾讯滨海大厦,和开启海外合作新模式的设计互联……这些建筑见证了深圳从伊水小渔村发展到国际大都市的历程,是深圳四十年发展的缩影,也是深圳速度的代表,体现了一个区域不断地成长、再生。


如果大巴满席了,晚上在“华·美术馆”还有一场同主题的音乐会,创作人们的音乐灵感来自不同的城市建筑或地点。静止的建筑空间里藏着的,是城市的发展变迁和市民们共同创造的城市魅力。



撰写《耶路撒冷三千年》的蒙蒂菲奥里要来中国了,他不仅是位历史学家,还是个旅行者,并为BBC的电视纪录片做撰写人和主持人。他曾带领观众饱览了伊斯坦布尔、耶路撒冷、罗马、西班牙和维也纳的历史。有人诙谐地说,“蒙蒂菲奥里是一个博学多才、家庭背景强大而又富裕的光头”。


12月1日,蒙蒂菲奥里将在北京对话蒋方舟,这次主要聊俄国历史、文学和旅行。



酷儿合唱团已经十周年了。


十年间,他们曾一度失去排练场地,没有经费,颠沛流离,几近解散。但因着一个共同的心愿“用歌声温柔改变世界”,初心不改。他们一路唱过都柏林、丹佛、台北、首尔等合唱节,成为首支赴美巡演的社群合唱团,也为防治艾滋病、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献声。


12月22日,他们推出了超级豪华加长版十周年专场,唱十年来每一年的经典之作。这次的主题是“群山回响”,他们说,“用这样的主题,感谢我们的群山——群山是每一位加入过合唱团的团员,是一个个长期支持陪伴的亲友,是十年来无论国内国外、音乐厅还是聚餐地,给我们鼓励掌声的观众,是继我团之后,全国各地纷纷成立的社群合唱团兄弟姐妹们,更是曾经自我怀疑、受到集体召唤勇敢做自己的酷儿们。


“回响,就是那些留下的共鸣与回应,是每次被感染后的涟漪,更是为美好的虚空留下的美的印记。感谢我们的群山,在回响中,我们形成共同体,也更加坚定。”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了解具体曲目和安排,请耐心等待这场有些艰难但又无比坚定的回响。



河边村是南都观察的特约顾问李小云教授的一个扶贫“项目地”,今年五月,在村里三年多的他突然有些困惑,不清楚还能做些什么。过去贫苦的村民们挣了些钱,说,“李老师,我们等着你带领我们致富呢”。


这句话让他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思考“扶贫”和“致富”到底有没有关系。他发现村民们很难参与进他们“外人”建立起的产业之中,至少很难参与进决策中。李小云说:“我突然觉得非常的内疚,一方面,盲目的把村民带入到了一个预期很高的状态。让他们发展了一套与他们的技能、文化有着巨大差异的产业。现在又说,我们撤了你们怎么办。自己觉得,这样的扶贫似乎都不道义。……我知道,我和我的同事还没有摸到河边村可持续脱贫的方向。”


“一土教育”的成长营就在河边村,我们之所以补充以上信息,是希望能像这些在一线的实践者、研究者一样,坦诚我们的困惑甚至无知,但同时,我们也依然保持着期待,因为我们知道,有无数种方式可以去往未来,如果我们选择了其中一些,并且实践、了解了它们,经验或教训都会让我们更从容。成长营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一个纽带,也是让孩子们去体验另一种生活经历的途径,让乡亲们可以去了解、践行的另一种工作。


入营对象的年龄限制在6-16岁,如果你既不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也不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家长,可以再点击下面的两个图片,它们是南都观察前两周的“未来的事”,有些有意思的事情仍在未来。



“未来的事”接受各种有意思有意义的活动推荐,请尽早将包含完整信息(时间、地点、议程、介绍等)的活动链接和推荐语发送至邮箱 guancha@nandu.org.cn,如果能再附上活动主视觉,或者主办方最喜欢的几张大尺寸的照片,编辑部会更开心。


欢迎和我们联系,周末愉快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